擴軍40強周期太長 世界杯還是世界參與杯?
上周國際足聯執委會開會,一是關于體制改革,二是下屆主席競選。這兩樣都不新鮮,哪怕瑞士警方響應美國司法部要求,又在凌晨抓了兩名執委——中北美足聯主席哈維特和南美足聯主席納波特,也算不得新聞,把執委會一鍋端那就有意思了。
所謂體制改革,比如規定主席任期不得超過三屆(最長12年),以普通老百姓的政治智慧也知道那是換湯不換藥,要緊的是競選主席,而因競選扯出世界杯擴軍至40隊,于2026世界杯施行,這才是新聞。倒不是純粹因為規模史無前例,而是這個套路從來就是阿維蘭熱、布拉特賄選的指定動作,參選諸公——目前已知有歐洲足聯秘書長因凡蒂諾,獨立競選人菲戈——仍樂此不疲,變本加厲,讓人瞠目結舌。
說句題外話。國際足聯主席競選和世界杯主辦權審核,是兩套游戲,互為唇齒,缺一不可。
選舉主席是全體會員投票——世界足球大家庭的聯歡會。按過去四十年的路子,可解釋為:想本洲獲更多世界杯席位?更多國際足聯撥款?選我!增加席位將有更多賽事分紅,撥款更直接,錢到了亞非拉兄弟足協手里,絕大部分神秘蒸發,難得有點滴滋潤草根。
決定世界杯主辦權則是執委會的事情。國際足聯主席對“選舉”和任命執委有極大影響力,受此影響當選的執委,各有一票決定世界杯主辦權花落誰家。這張票可以尋租,也就是套現。除非小概率事件,基本上24名執委定奪誰是下屆東道,主席可超然物外。但德國與南非爭辦,真出現了小概率事件。布拉特險些要下凡投票,幸虧新西蘭足協主席鄧普西“棄權”,德國以12比11險勝,鄧普西先生駕鶴多年,生前一直享受國際足聯給予的大賽貴賓待遇,無為而幸,誠不我欺!
這個“世界杯40隊”的設想,其實是普拉蒂尼的主意,“天王”為了對抗布拉特連任,于去年提出的競選政綱。可惜普天王為那說不清來源的200萬瑞士法郎進項,遭國際足聯倫理委員會停職,遂讓親密戰友因凡蒂諾出面代呈,菲戈走得更遠,40都不夠,咱們還可以擴大到48!這個提案得到亞洲和非洲大力支持,讓人看清這哥倆和阿翁、布拉特不過一丘之貉。
該提案旨在藉注水世界杯,拉近亞、非與歐洲的世界杯名額差距。新增名額不會落在歐洲手里,灌水下去,總有一天亞非拉能和歐洲齊肩,有至少13個決賽周名額。難怪提案一出籠,立刻遭到“歐洲足球俱樂部協會”的強烈反對:這么大件事都沒和我們商量,怎么可以表決?“歐俱協”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G14”,代表歐洲豪門俱樂部的菁英團體,后與歐洲足聯妥協,化為代表歐洲足壇所有俱樂部利益的“下議院”,手里掌握著最重要的資源:人!沒有球星,哪來世界杯?國際足聯非常識趣,押后表決至來年二月全體大會。
談論擴軍,先要搞清40隊的決賽周是否物理上可行。
先看場次,這涉及球員保持狀態,球迷保持熱情。世界杯萬眾矚目,就因為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世界杯已辦20屆,無論二戰前的擂臺制,還是戰后的小組循環加擂臺,隊數都要滿足16的倍數,小組階段做不到(比如1982至1994的4屆),也要設法在擂臺階段做到。目前32強已是規模的極限,因凡蒂諾之流以歐洲杯擴軍至24強自辯,卻不提在一洲內舉行,往后還可能改為聯賽制,世界杯則要接納五湖四海的球隊。
世界杯32強已臻5屆,每屆凡64場,怎么也要4周半,再拖,踢球和看球的都忍無可忍。在24強時期,賽程已很接近當前,最短也要28天。16強時期,最長耗時24天,最短18天就打完,3周上下,老少咸宜,皆大歡喜。再看“遠古”的3屆,2周略多就夠了,意味著每增減8隊,賽程就要相應增加一周,你能想象38到40天的世界杯嗎?
其次是場地。史上最夸張的是韓日世界杯,兩國各包4組,各擁10座球場,而在16強時期,智利只用4座球場就辦到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訴求,大致上16強需要6座球場,很多國家都能承擔,擴到24,球場便要翻倍,即使隊數和球場的增幅并不同步,后者增長在擴軍至32強后反趨平緩,但增加到40甚至48又是另外的概念,加上招待球隊和球迷的硬件設施,實際上剝奪了很多小國主辦的機會。你猜到了:更多聯辦!
第三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是比賽場次,64場比賽已夠嚇人,增加到40隊將有96場比賽,再瘋狂的球迷也撐不到最后。沒有球迷,比賽又有什么意義?40含奇數5,不能被16整除,如何分組?是10組4隊還是8組5隊?怎么排,都可能再現當年德奧打默契球的鬧劇,很多球隊的最后一場已無實戰價值,其實是在鼓勵球隊效法倫敦奧運的羽毛球項目,消極比賽,選擇對手。有位秘魯數學家發明一套賽制,稱可滿足任何數目的球隊參加大賽,尚待實踐檢驗。即便真有幫助,畢竟是世界杯不是秘魯杯。捫心自問:我們要的是世界杯,還是世界參與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