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90%以上俱樂部支持足協外援和U23新政
中國足協在外援和U23方面的新政,就是一劑猛藥,成為中國足球的爆點。新政,能夠讓管理層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月15日下午,中超和中甲共32家俱樂部的負責人齊聚武漢足協訓練基地。足協先召開了16家中超俱樂部的會議,通報關于2017賽季開始的3外援上場新政和U23球員上場規定;然后,又召開了16家中甲俱樂部參加的會議,通報了U23新政(通報,意味著必須執行,沒有商量的余地)。
除了個別中超俱樂部提出能否繼續維持“3+1政策”或者“能否暫緩一年執行”之外,90%以上的中超和中甲俱樂部都同意中國足協推出的新政:中超繼續注冊5名外援,18人名單中報名5名外援,最多上場外援為3人次(如果同時出場3名外援,另外的外援不能參加該場比賽),不分亞洲外援和非亞洲外援;中超和中甲聯賽,每支球隊的18人名單中至少有2名U23以下球員,其中,至少有一人首發出場。
接下來,上述外援新政和U23政策將正式寫進中超聯賽規程和中甲聯賽規程,從2017年開始執行。
1、擔心俱樂部巨資打水漂是杞人憂天
在報道了上述新政之后,有些人擔心俱樂部在外援身上花費的巨資會打了水漂。這有些杞人憂天,因為很多俱樂部一邊談外援,一邊在觀望中國足協的政策,大多數俱樂部都沒有簽滿5個外援的名額。
不出意外,2017賽季,大多數中超俱樂部的外援注冊人數是4人。
即使那些個別已經用滿5個外援名額的俱樂部,也可以把自己不需要的外援租借出去,或者在轉會窗口讓他們轉會。從此前幾個賽季的情況看,不管你承認不承認,絕大多數的第五外援都是雞肋,他們的場均出場時間基本上在15分鐘至30分鐘。
“3+1”政策下,亞洲外援的水平可能會比本土球員高點,但不會高出太多。在新政出臺之后,除了參加亞冠聯賽的四支隊伍之外,亞洲外援的生存空間就會縮小,這對于本土球員來說是好事。
在15日下午的中超和中甲俱樂部會議上,除了個別的俱樂部提出“能否暫緩一年執行”、“能否維持3+1”的建議之外,絕大多數俱樂部都同意并支持新政,說明他們一是早就有心理準備,二是他們覺得新政不會讓自己傷筋動骨,三是中國足協的新政出臺得算是比較及時。
早在2015年召開注冊會議的時候,中國足協已經透露過研究外援政策的變革;2016賽季初以及6月份的注冊會議,兩次向俱樂部強調外援政策變更的可能;在年中的中超老總會議上,足協再次吹風。去年12月23日,足協又下發了征求意見的通知,使得絕大多數俱樂部都有了心理準備,他們一邊談著外援,一邊觀望中國足協政策何時落地,簽約外援的速度也放慢。
另外,《中國足球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中也有研究外援限制政策、更好培養本土球員的要求,改革是大勢所趨。
2、足協調查各俱樂部U23以下注冊情況后出臺政策
最早的時候,足協考慮年輕球員強制上場政策時,沒有確定是U21以下或者U23以下,最終,中國足協選擇的是U23以下。在制定這個規定之前,中國足協還專門查了各俱樂部的注冊球員情況,大家都有U23以下球員,只不過各自的人數不同。
為什么考慮的是U23以下而不是U21以下?足協考慮到U21以下球員的整體水平弱于U23以下球員的整體水平,強制使用U21以下球員對球隊實力影響更大,最終確定出臺U23新政。
關于U23新政,具體的政策是:中超和中甲聯賽,每家俱樂部報名的18人名單中,必須至少有2名U23以下球員(2017年是1994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球員,以此類推);在中超和中甲聯賽中,每場比賽每家俱樂部的11人首發陣容中,必須至少有一名U23以下球員首發出場比賽。
這種強制性的做法,有利于國家隊備戰2022年世界杯、2026年世界杯。但是,幫助有限。
其實,U23新政可以和外援新政看作是一個連貫性的政策。各級國家隊在各級大賽中的慘淡現狀,本土球員的空間被外援壓縮,外援的身價打著滾不斷翻番,各俱樂部為了成績不敢啟用年輕球員……這些因素讓管理層不得不考慮如何讓本土球員獲得更多比賽的機會,于是新政出現了。
關于新政,中國足協在15日下午的會議上用的“通報”方式,也就是必須執行,沒有商量的余地。
過去,中國足協一直比較窩囊,不敢承擔責任。從這一次出臺外援新政和U23新政的情況看,最起碼,中國足協作為中國足球的最高管理機構,敢于擔當了。包括此前不允許馬云以及相關企業成為北京國安的股東,都證明中國足協越來越敢于擔當。
3、外援和U23新政已是最佳選擇
在這里,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2017年執行的外援和U23新政已經是一個最佳的選擇,沒有讓“屁股決定腦袋”的政策實現。
1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新聞發言人在談到職業聯賽的改革時,曾經表示:通過調整聯賽積分計算的方法,引導俱樂部增加本土球員的使用;在具體場次的比賽中,通過對積分方式的微調,鼓勵本土球員在比賽中發揮更積極、更大的作用。
從發言人的話語中不難判斷,管理層要制定本土球員進球要多計算積分的政策。FIFA的規定中,雖然沒有對具體的積分規則做出約束,但是在世界杯等各種比賽的規程中,使用的都是贏球3分、平球1分、輸球0分的規則。如果因為國內球員的進球,而使得平局發生得分的變化,就是違背足球競賽的規律。
還好,中國足協的新政中沒有發言人所說的改變積分規定。如果出臺了這樣的政策,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就是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
因此,我們應該為新的外援政策和U23政策慶幸。
接下來,中國足協還會研究關于限薪的問題。此事要比外援和U23政策復雜得多,新的政策不會立即出臺。
4、不能過早對外援和U23新政下結論
對于新政,很多人持有悲觀的態度。不過,對于新政的利弊,不能過早下一個結論,需要時間檢驗之后才能有一個相對科學的答案。
場上少了一個外援,對球隊的實力以及對聯賽精彩激烈程度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肯定有影響,但也不具有顛覆性。
強制一個U23以下球員必須首發,另外本土球員還多出一個首發的名額,對國家隊的影響有多大?在沒有解決青訓質量問題之前,即使本土球員得到更多鍛煉機會,實力上同樣不會具有顛覆性。
2001年,閻世鐸時代,中國足協強制每場比賽要有兩名U21以下球員出場比賽。絕大多數俱樂部都讓兩名U21以下球員替補出場,個別俱樂部讓U21以下球員首發。這項政策,沒有起到太多的作用,最終被拋棄。
中國足球的核心問題,不是本土球員上場時間多少的問題,也不是外援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青訓質量太差的問題。
外援多了,水平高了,就一定能夠讓國足飛黃騰達?這個不能劃等號。否則,具有世界第一聯賽的英超,應該讓英格蘭獲得歐洲杯和世界杯冠軍如探囊取物。實際情況,不然。
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