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師賽決賽陣容太水 ATP真應縮短賽季保質量?
體壇+通訊員條碼報道
巴黎大師賽作為全年最后一站大師賽,一直以來都是冷門的溫床。許多頂尖球員帶著累積了一個賽季的傷病和疲勞來到這里,還要為隨后的年終蓄力,難免會在面對放手一搏的低排位球員的全力沖擊時犯下失誤。今年的大師賽也是如此,決賽對陣雙方是現世界排名22位的美國人杰克·索克和從資格賽突圍、本屆巴黎大師賽前巡回賽正賽1勝1負的塞爾維亞選手克拉吉諾維奇。
四強選手中,排名最高的是僅有第14位的美國球員伊斯內爾。這已經不是巴黎大師賽第一次遭遇如此“尷尬”,早在2012年,四強席位歸屬波蘭人揚諾維茨、法國本土選手西蒙和外卡選手羅德拉,以及西班牙勞模費雷爾,堪稱最“水”四強。其中揚諾維茨也是從資格賽一路“黑”進了決賽,最后不敵費雷爾。揚諾維茨在此之后也鮮有建樹,眾多“一輪游”經歷也讓這段“黑馬神話”顯得格外不真實。
“黑馬”不僅僅是巴黎大師賽的專利,在1999年溫網,第二次參加大滿貫的美國選手亞歷珊德拉·史蒂文森曾經從資格賽開始連贏八場一路殺進半決賽,最終敗在了達文波特的拍下。這種逆襲的橋段固然令人熱血沸騰,但這些選手的職業生涯并沒有從此就一路輝煌,更多的是如史蒂文森這般從此就黯淡無光。
從賽事的角度來看,“黑馬”逆襲可能是對賽事關注度的最大傷害,就如同2015年美網女單決賽,意大利雙姝佩內塔和文奇分別擊敗小威和哈勒普殺入決賽,導致女單門票票價瞬間跌破底線。今年美網男單決賽,南非發球大炮安德森從下半區突圍,老將的堅持令人感動,然而對賽事的精彩程度卻毫無幫助,最終納達爾毫無懸念地捧得冠軍獎杯。
且不論塞爾維亞人能否在單打比賽中獲勝,進入大師賽的決賽已經是很多超一流選手在過去“巨頭”統治下無法完成的任務,如德爾波特羅這般大滿貫冠軍得主,也從未曾染指過大師賽的冠軍。從2009年到2017九個賽季中,大師賽的決賽基本就是“巨頭”們的領土,81個大師賽冠軍,僅有11座旁落“四巨頭”之外,奪冠概率高達86.4%。而這其中2017賽季就有4個落入他人之手,將近“半壁江山”。我們期待看到新人的精彩表現,但同時也為如今大師賽的含金量捏一把汗。
針對ATP賽事賽程過緊過長的探討聲一直存在,而今年大師賽疲軟的表現也在暗示人們的擔憂并不是毫無道理。先前巴黎賽事總監發文聲討部分頂尖球員退出,但顯然他并沒有考慮目前整個男子網壇傷兵滿營的狀況。ATP或許是時候認真考慮縮短賽季以保證賽事質量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