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當我們熱議日本隊時 日本人自己在討論什么
■王東(體壇周報特約評論員)
日本隊離開俄羅斯了,留下了整潔的更衣室和俄語字條“謝謝”,激發了中文網絡世界的各種感慨??墒牵谖铱磥?,這里面有些可以從另類角度觀察的東西。
你真的覺得那個更衣室是日本球員們自己整理的嗎?本田和香川們帶著出局的疲憊和失落如學生大掃除般忙碌?吉田和原口們問了俄語怎么寫謝謝找來紙筆揮毫題字?
我認為非也。做了這些的應該是日本足協的工作人員們,而這也應該是事先準備好的管理和后勤工作的內容。直白地說,這是刻意為之的,是日本文化中的“形”,或者說是儀式。這種儀式感來自日本文化的日常,我不建議加入道德評判。譬如很多日本人在就餐后會把筷子插回紙袋,把桌上的杯盤略作整理,甚至拿用過的紙巾或毛巾擦擦桌面。這是就餐的完成儀式的一部分,并不意味著就是想感激餐館的廚師和侍者,愿意減輕他們的勞動。我們熱衷于道德化談論問題,所以,一些在別處可能并沒有特殊含義的儀式性舉動,會被注入摻雜道德話題的佐料后說事兒。日本作為日常生活高度儀式化的國度,是最佳的議論對象,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跪式服務。
日本足協的工作人員做這些,也不是為了對外宣傳,只是完成他們計劃之中的業務。如果要說值得敬佩或學習,應該是這種縝密而周詳的態度。
日本媒體對日本敗于比利時這場比賽的評價很高,對本屆日本隊的表現也贊譽有加,話題的焦點集中在足球本身,普遍認為是打出了日本式的足球,而日本足球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何謂日本式的足球?日本媒體強調的是韌性,穩定性和攻擊性。韌性體現在面對塞內加爾的兩次落后扳平,穩定性來源于球員普遍在國際上見過世面,攻擊性則像對比利時一戰中最后幾分鐘展現的那樣,依舊敢于進攻,而非想著保平拖進加時賽。
這種日本式足球的根源,真正的奠基是日本職業聯賽的賽制安排。1993年日本職業聯賽開始,一直到2003年,90分鐘打平都要加時。而到1999年為止,加時平了還要互射點球,換句話說,日本足球聯賽最初的十年,是拒絕90分鐘內平局的十年。這種賽制帶來了無盡的好處:球員的體能是基本功,球員們90分鐘內精神集中,球員們勝負心被鍛造,球員們大面積具有罰點球實戰經驗……直白地講,球員要想不拖延到加時,要想不面對偶然性的點球決戰,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在90分鐘內解決對手。這種另類的賽制奠定了日本足球的風格,也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拿日本隊對比利時的比賽來說,兩個進球全部在下半場開始后的15分鐘內,即45-60分鐘。這個時間段和80-90+分鐘,堪稱日本足球的魔性時間段。我們拿日本的J1,J2,J3三級職業聯賽來看,上一輪一共28場比賽,進80球,45-60分鐘進球的有11場,進15球,80-90分鐘進球的有10場,進13球。這說明日本球員有強烈的求勝欲望,往往會在中場休息后和最后十分鐘里發起一輪猛攻,試圖改變比賽走勢。有心人不妨做一下日本聯賽的數據統計,能更加直觀地說明日本足球的特點。
日本足球的韌性,其實也體現在社會對足球運動的溫度上。雖然日本隊1998年就打入了世界杯,但足球在日本體育中的地位始終被棒球死死壓制,即便2002年世界杯在日本本土舉行,也改變不了弱勢地位。但是,日本足球從業者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抗壓性,和棒球苦斗了20年,終于看到了曙光。今年的世界杯,所有比賽都能在免費的電視臺直播,這是日本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對比利時一戰是日本時間深夜三點多,收視率達到了業界稱為令人驚異的數字30.8%,最終瞬間超過40%,這是日本歷史上這個時間段的收視率巔峰。相比之下,日本最著名的棒球俱樂部巨人目前的收視率已經跌到4%以下。對于日本足球界來說,這才是最令人驕傲和欣慰的勝利。最近出版的一本反映棒球界哀鴻遍野的書籍就名為《棒球崩壞》,書的封面上是締造了日本職業足球的前足協主席川淵三郎開心的笑臉。
注:作者旅居日本20余年,著有《別跟我說你懂日本》、《斂與狂》等多本觀察日本社會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