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菲律賓歸化已有定式?菲裔NBA球員早有前人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男籃與菲律賓一役已經打完,但關于菲律賓歸化球員的風波,并沒有就此停歇。大賽開始之前,被菲律賓歸化的克拉克森,在最后時刻拿到了通往雅加達的入場券,可似乎他并不是菲律賓陣中唯一一位歸化球員。
回想出征亞運會之前,中國男籃紅隊主帥李楠曾這樣說道:“一開始給我的名單上還沒有克拉克森,我之前就知道他們可能有四個歸化球員,三個美國的和一個歐洲的。”也就是說,李楠口中的菲律賓歸化球員,除了克拉克森還另有其人。
代表菲律賓征戰2017年亞洲杯的斯坦德哈丁格,去年還是以一名歸化球員的身份出戰,今年依然出現在菲律賓男籃的陣中。另外,菲律賓方面表示,身穿11號球衣的后衛,被稱為“菲律賓哈登”的斯坦利·普林格爾,因在16歲之后才拿到菲律賓國籍,所以也是一名歸化球員。而上述兩人只是菲律賓方面曾使用或承認的歸化球員。
所以,母親同為菲律賓人的克拉克森和普林格爾,以及德菲雙國籍的斯坦德哈丁格,全是菲律賓的歸化球員?
可按照亞運會的規定,一支球隊最多只能擁有一名歸化球員,菲律賓的操作與亞運會的審核最終成了一灘泥水。由于亞組委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我們也無法對此進行評價。但這幾位歸化球員的身世背景,或許可以反映出菲律賓籃球的未來發展趨勢。
“外援”選拔已有定式?
一直以來,菲律賓人對籃球的喜愛程度,只能用癡迷來形容。1960年首屆男籃亞錦賽的冠軍得主就是菲律賓,此后他們又在1963年、1967年、1973年和1986年四次奪冠。菲律賓舉國上下將籃球視為支柱,甚至用一個特殊的單詞“Gilas”來稱以自己的國家隊。
但隨著近些年成績的下降,心急之下的菲律賓籃協,決定利用歸化球員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提升球隊實力。而菲律賓的歸化球員對象,幾乎都是那些從小在美國打球長大的球員,從曾經的馬庫斯·多希特,到如今的克拉克森、普林格爾和斯坦德哈丁格,甚至是因價錢未談攏的麥基,無一例外。
當年強悍的多希特,作為一名沒有菲律賓血統的美國人,一直是菲律賓男籃內線的巨無霸。再到后來的布拉切,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美國人。斯坦德哈丁格雖然出生在德國慕尼黑,但大學時期的他還是來到了美國,代表內布拉斯加大學征戰NCAA。
不同于上述幾位,擁有菲律賓血統的克拉克森和普林格爾,同樣在美國長大。從小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的克拉克森,大學期間效力于塔爾薩大學,隨后便順利進入NBA。普林格爾則出生于圣地亞哥,由于父親是一名駐日海軍,他曾短暫生活在日本沖繩,返回美國后效力于NCAA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菲裔NBA球員并非一人!
但近些年一直以歸化球員為主戰略的菲律賓,并非沒有球員曾進入NBA,也絕非克拉克森一人。
早在1978年,一位名叫雷蒙德·湯森的菲律賓裔后衛,曾在選秀大會首輪被選中,成為勇士隊的球員。湯森不僅是第一位在NBA打球的菲律賓裔美國人,也是第一位在首輪被選中的亞裔美國球員。這位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后衛曾表示,一直以自己擁有菲律賓血統而自豪。
但菲律賓國內卻是另一種聲音。很多人不愿意承認,湯森是第一位在NBA打球的菲律賓人,一是因為他的能力和地位并不出眾,二是他只擁有一半菲律賓血統,不能稱之為一名菲律賓人。
而另一位曾在NBA效力的菲律賓裔球員——只有1/8血統的“小土豆”內特·羅賓遜,或許更無法被菲律賓人民認可,但他的母親蕾妮·布希表示:內特從小在菲律賓社區長大,學習的也是菲律賓的價值觀。
可如果當年的雷蒙德·湯森和內特·羅賓遜表態,愿意代表“Gilas”出戰,菲律賓人民還會拒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