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雷迪克搶戲引唏噓 中國賽乏善可陳太過求穩
國慶之后的魔都越來越有了秋天的模樣,梅奔中心向來就沒有鳥巢那樣的氣勢,小雨之中則更顯蕭瑟,青藍色的燈光則更襯氣氛的冷淡。沒有比肩接踵的人流,取而代之的是探頭探腦的黃牛,從場邊到山頂的球票甚至是記者手中的媒體證,他們來者不拒。不過,想蹭著獨行俠和76人的熱度來賺上一筆,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不出彩卻細致入微的準備工作
走出地鐵站,你很容易就分辨出誰是黃牛,他們多是中年大叔,仔細打量著每一個走過的年輕人。不得不說,如果不是這些國慶依然要為生計奔波的老黃牛,你很難感受到“NBA中國賽還有90分鐘就要開始”的氛圍,道路兩旁路燈上的宣傳廣告是為數不多的公關宣傳。
刷臉進入體育場,我們徑直走向了球場尋找自己的座位。路過替補席,雖然不見任何球隊工作人員的身影,但是不論是毛巾、多種口味的運動飲料還是飲用水,都已經擺設的整整齊齊。
導播臺轉場的動畫與集錦已經演練多遍
現場DJ同樣在圈圈畫畫做著最后的準備與調試
場邊的技術統計清一為零
后臺準備的三號籃架以備不時之需
各家媒體的長槍短炮早已虛位以待
像這樣的大型賽事,媒體接待工作向來是重中之重。這次,NBA官方為來自全國甚至是全球各地的媒體準備了足夠容納百人的媒體工作區,也提供了咖啡、水果、飲用品為大家補充能量。雖然配餐并不豪華,但是能夠在工作之余隨手叉起一片火龍果,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運轉流暢的賽事體系穩字當道
對于大型賽事的舉辦來說,經驗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而NBA在這個方面,幾乎是百密而無疏。走進梅賽德斯中心,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口中操著英語的外國面孔,雖然比賽是移師海外,但是其核心的組織團隊,依然是美國的班底。
從比賽前后的活動組織、每節比賽結束之后的數據遞送、賽后新聞發布會的人員銜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沒有任何磕絆,我們也不得不感嘆NBA官方的賽事承辦能力與中方團隊的融合實力。
最后還得提個小細節,就在新聞發布會后記者在工作間奮筆疾書之時,美方的工作人員將來詢問我們是否完成工作,隨后將會收走路由器。就連小小的路由設備都由NBA方面提供與架設,可見其賽事組織工作的密封性。
比賽亮點乏善可陳
中國賽中國賽,中國元素與NBA比賽,缺一不可。盡管近年來NBA與中國籃球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但是2018年的中國賽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亮點的確不多。沒有去年勇士的星光熠熠,就得拿起中國的元素來撐撐場面,可即便在這一點上,這次的賽事都沒有做到。
的確,小丁的傷病是籃球世界里最讓人無奈的不可抗力,可是作為媒體,我們干的就是雞蛋里挑骨頭的活。全場比賽下來,梅賽德斯奔馳中心內的歡呼聲只在這兩種情況下達到了最高點:一,鏡頭給到小丁和庫班;二,王治郅贈予諾維茨基電吉他。
要說最抓人眼球的,居然是曾經深陷辱華事件的JJ·雷迪克。每當這位球員持球的時候,現場都會爆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噓聲。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他一次又一次命中投籃之后,緊隨其后的反而是分貝頗高的吶喊。可見,許多到場的球迷也僅僅是跟著噓、跟著喊罷了。讓這樣的事情與這樣的球員成為抓人眼球的核心,細細想來太不應該。
離開球館已經是午夜之后,上海市的地鐵早已經閉門謝客,小雨淅淅瀝瀝,街道空無一人。一個小時前的喧囂被這個時候的寒冷肅穆吞盡,嘶吼已啞的嗓門卻帶不來值得品味的故事,想要拯救這次中國賽的冷場,或許還得期待小丁能否在周一的比賽中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