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啟動百名外教下基層 青訓要在10年后來看
新華社記者岳東興 李勁峰 公兵
“一年做了十年的工作,不等于一下會出現十年的成果。”這是中國足協男足全國青訓總監李樹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頗有感觸的一句話,也概括了足球青訓不可忽視的兩點特質——打實基礎、不能急躁。
近一年來,作為“專業人做專業事”的代表,李樹斌和前國腳彭偉國等一批在足協工作的專家們,在構建“五系一體、兩心一賽”的青訓體系中,逐漸梳理出人才培養的“金字塔”框架。而如想充實這個體系,常年來困擾青訓的一大短板——高水平教練的缺乏,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除了在精英層面為國奧隊聘請名帥希丁克外,中國足協18日全面啟動了面向基層的“百名外教計劃”,為的就是用“1+3”的模式(1名外教配3名中方教練),全面培養本土教練。
這項計劃屬于“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基礎工作,將挑戰從業者的智慧、耐心和定力。對于任務的艱巨性,李樹斌等業內專家們有著共識——“青訓一定要在十年之后來看”。
為本土教練“補課”
記者從足協獲悉,“百名外教計劃”是今年開展的一項工作探索。足協將分六批完成100名左右外教招聘任務,在經過系統培訓后,下派到全國各地10多家青訓中心,并通過“1+3”模式,讓外教帶領本土教練和小球員們一起上課,達到同時培養球員和教練的作用。
首批招聘的15名外教都來自西班牙。他們在武漢青訓中心經過培訓,了解中國青訓基層情況后,分赴大連、重慶、延邊、深圳、常州等7個地區的青訓中心。
“中國足球青訓水平提升,就像‘吃大象’,想一口吃掉是不可能的。”已經在武漢指導了四年青訓、“百名外教計劃”技術負責人貝拉·加西亞對新華社記者說。
他表示,通過近期外教來華后的培訓工作,希望讓更多來基層的青訓外教明白,他們需要每天從細節做起,更多向孩子們傳授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一點一滴提高訓練質量。
“咱們教練需要‘補課’。這個計劃,可以讓外教將小球員和本土教練一起帶。既然是培訓,一定要做實,不能那么快。”李樹斌介紹,這個計劃主要針對9歲以下、10-12歲、13-15歲這三個側重點不同的學球階段。這要求培訓要有針對性,要精準施教。
“每一個階段該抓什么、練什么,一定要抓實,這樣球員成年之后就不用教練‘補課’了。”他說。
建立體系 充實框架
近一年來,青訓體系的人才“金字塔”培養框架逐漸清晰。李樹斌介紹,自下而上的結構大致為:足協各地的青訓中心輻射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和社會俱樂部(9歲以下孩子),東北、華中、華南等各大區訓練營(10-11歲),國家級訓練營輻射俱樂部(12-13歲),國字號各級梯隊(U14—U17)。
在宏觀層面,中國足協正在建設“職業俱樂部、省市體育局、城市、校園、社會俱樂部”這五大青訓體系為一體的多元化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并且繼續建設國內、國際兩類青訓中心,不斷完善和做強“青超聯賽”,從而構建“五系一體、兩心一賽”的中國足球青訓體系。
其中,在職業系,足協明確要求從2019年起,中超、中甲俱樂部要至少建設U19、U17、U15、U14、U13五級梯隊,中乙俱樂部要至少建設U17、U15、U14、U13四級梯隊,并組隊參加青超聯賽。
青超聯賽方面,足協計劃,在U19、U17、U15、U14、U13五個組別、274支參賽球隊、總場次達2700余場的基礎上,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單年齡段設置(U12-U19),夯實分層級、周末制的聯賽體系,打造“千隊萬場”的賽事規模,打破體教壁壘,搭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平臺。
雖然體系基本建立,但拿李樹斌的話說,這只是第一步,因為青訓一定是長期工作。“首先系統非常重要,然后長久的要工作扎實,一步一步。抓早、抓實、練早、賽好。一定要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