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場上的另類主角:吉祥物扮演者眼中的世界
10月21日,CBA賽場重燃戰(zhàn)火,一個更加漫長的賽季正式拉開大幕。球員上場,球迷落座,整座球館重新沸騰。在這片球場上,還有這么一批人,他們比球員來得還早,走得比球迷晚,他們是承載球員與球迷之間聯(lián)系的人,他們是場邊最活躍的人,但卻從未公開露面。
這些人就是“吉祥物扮演者”,他們也更愿意被大家這樣稱呼。
球館環(huán)廊、場地中央,他們永遠是球員和球迷心中的活寶。看到這些吉祥物的表演,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快樂。
但我們似乎從未想過,這些“吉祥物扮演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從頭套里如何看外面的一切。
每場比賽開始之前,節(jié)間或暫停時候,這些穿著沉重服裝的“吉祥物扮演者”就要跑到場地中央開始今天的表演。為了豐富比賽的層次,調動現(xiàn)場的氣氛,吉祥物們通常要和啦啦隊姑娘們一起舞蹈,或者自己表演滑稽的動作,甚至是高難度的花式扣籃。
北京首鋼吉祥物“霹靂鴨”,最近兩年曾三四次嘗試完成扣籃,但即便扮演者高達1米91,但成功的次數(shù)也只有一次。穿上這身服裝后,扮演者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極為受限的視野,簡單來說就是看不見!
“第一是看不見,投籃上籃看不見手和球,”霹靂鴨扮演者郝偉翔說,“第二,只能憑感覺,就跟蒙著眼睛扣籃一樣,跳起來只能往下砸,砸進了就進了。”
如果想從吉祥物里看外面的世界,只能通過頭套上的兩個眼睛,但如果扮演者正視前方,兩個眼睛其實看不到站在他對面的人。所以,對于這些吉祥物扮演者來說,在完成上下樓和跳躍這些動作時,始終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如果正著看,是看不到你的”,郝偉翔,“下樓只能憑感覺,但穿上那身兒摔了也不會有感覺,軟和。我現(xiàn)在最怕喜歡你的小孩跑過來,根本看不見,可能趟著就過去了。所以,我走路挺小心的,不敢走動太多。”
佩戴頭套造成的視線因素,隨著比賽的結束就消失了。但由于長時間戴著這些沉重的頭套,扮演者的健康也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霹靂鴨的上一任扮演者韓煒,就因為頸椎出現(xiàn)問題,不得不離開了這個崗位。
相比年過40歲的韓煒,年輕的扮演者身體更強壯硬朗,但他們也抵不住一個“累”字。
CBA比賽一般在晚上七點半打響,吉祥物扮演者四點多就要到達現(xiàn)場,提前三個小時左右。如果當晚有舞蹈表演,到了場館要先和啦啦隊一起彩排,再換上吉祥物衣服去環(huán)廊迎接球迷的到來。
“很多同學都非常羨慕我這份美差,但說句實話,這是一份苦差事,”福建吉祥物中華鱘扮演者許晉杭表示,“每每賽前都要提前大半個鐘頭去‘化妝’,穿好衣服之后就是出場熱身,環(huán)繞著球場到處跑,做些和球迷朋友互動或者耍寶的工作。”
長達三個多小時高強度工作,怎么可能不累?甚至說是一種折磨也不為過。面臨這種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這份事業(yè)的熱情,也無法給你帶來動力。
“有時候真的會很累很累,”許晉杭說,“從某種程度上講,一直都保持熱情那是騙人的,難免也會有煩惱的時候,有時甚至就想躺在場上不想起來了。”
可大部分扮演者最后還是選擇了堅持,從剛開始的不適應,甚至出現(xiàn)脫水,再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就像郝偉翔這段話所說:“就是累,累就回家歇唄,反正演完都得回家睡覺。”
九點半比賽結束,當扮演者脫下這套服裝后,身上幾乎沒有不濕的地方。稍作休息后,他們回到家中大多已是深夜12點。伴著家中的熱水和舒適的床睡去,結束了漫長賽季的其中一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