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隆索詮釋性格決定命運 他真的會就此與F1作別?
特約記者茅為安報道
17年不間斷,超過82000公里的比賽、300000公里的駕駛里程,費爾南多·阿隆索的F1生涯將在本周末的阿布扎比大獎賽后定格在311場。這是格子旗的落下,還是一次暫停?只有西班牙人自己清楚,但他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形象,必將后無來者。
至少,包括阿隆索本人在內的所有人,都把本周日的比賽當作他的最后一場來對待。他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懷念期起過去的時光:2001年在米納爾迪出道、在雷諾奪取2005-2006年世界冠軍、在法拉利的歲月。從一個初生牛犢的羞澀青年到好像洞察一切的“老司機”,他參加的比賽場數排名歷史第二,僅相距巴里切羅的322場紀錄11場之遙。
沒有人會否認,阿隆索是F1有史以來最優秀的車手之一。但是比起數據和二個世界冠軍的價值,阿隆索的性格更讓他在這項運動的歷史上被永遠記住。
年輕時的他也是“狂人”,公開喊出要把舒馬赫挑落馬下并且實現了“狂言”,特別是2006年的一對一爭奪中挫敗了德國人“八冠王“的希望。2007年,他與時任邁凱倫老板羅恩·丹尼斯公然對著干,不僅沒有“友善對待”初出茅廬的漢密爾頓,還威脅在“間諜門”中指證車隊。2014年,他把自己逼入離開法拉利的窘境。之后在邁凱倫的三年,他的冷嘲熱諷,終于逼走了承擔自己一半年新的本田。
可能沒有其他車手像阿隆索這樣詮釋“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不是與邁凱倫的關系急轉直下,他可能早就贏得了2007和2008年世界冠軍;如果他在2014年與法拉利洽談續約時沒有那么咄咄逼人,當時的法拉利領隊馬蒂亞齊可能就不會撥通維特爾的電話,而2017和2018年的紅色賽車可能還屬于他;甚至如果當初他沒有在“間諜門”中倒戈,梅賽德斯(作為邁凱倫當時的合作伙伴,貢獻40%的年度預算,最后卻變成一億美元的罰款)可能早就圍繞他建立車隊。
阿隆索面對在法拉利五年無冠的沮喪之情,固然可以理解,但離開馬拉內羅的結果著實如同“自掘墳墓”。而無路可走的他,只能在成績和收入之間,選擇后者。但是回到沃金的他,還是沒能避免走上同一條路。在賽道上的毫無建樹喚醒了阿隆索體內的又一個“魔鬼”,只不過這次他親手推開的換成了車隊的引擎伙伴——也是自己大半薪水的貢獻者——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