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2019三線作戰壓力劇增 只靠“燒錢”或許行不通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道
2018年中國足壇年度壓軸大戲——足協杯決賽于11月30日落下帷幕。憑借客場進球數多的優勢,北京中赫國安隊繼2003年之后,再一次登上足協杯冠軍寶座。對于京城球迷而言,這多少有些意外之喜。畢竟國安遠離冠軍已有時日,奪取上一個冠軍還是9年前,也是迄今唯一一個聯賽冠軍。至于足協杯冠軍,更要追溯到15年前。因而從任何角度來說,這個冠軍之于國安,都有著不同尋常之意義。
燒錢比口號更見效
在如今的中國足壇,只要舍得投入、愿意花錢,肯定會收到效果。假如上港隊不會引進浩克、奧斯卡等標王級大牌,或是恒大隊賽季初就像夏天那樣,引入諸如保利尼奧、塔利斯卡等國際球星,中超格局或許未必在今年得到改寫。而作為季初投入最多的一家中超球會,在比埃拉、巴布坎等重量級外援到來后,國安隊確實踢出漂亮的攻勢足球,最終奪取足協杯冠軍,這也算是對于中赫國安大幅投入的一種回報。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來,國安一直以不差錢著稱,但真到需要投入資金時,并沒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慷慨。所以,在國安奪取足協杯冠軍之后,北京足協在官方祝賀中,表達出對于俱樂部老板周金輝的謝意,國安球迷更是喊出“謝謝老板、謝謝周金輝”的口號。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國安今年的各種投入得到京城球迷的認可。在職業足球領域,成績是硬道理,而且從來就沒有花錢的不是。只有舍得投入,才可能有所收獲,而不舍得投入注定很難有所成就。這就好比魯能在丟冠之后,不少魯能球迷感慨:“魯能今年投入了多少?國安又投入了多少?”可以這么說,國安以往給人一種“說大話使小錢”的時代,應該可以劃上句號。
不過,燒錢模式始終不是中國職業俱樂部應該追求或延續的。錢當然要花,但如何讓效益最大化?這不僅是國安,也是整個中超正在摸索和探究的道路。這就好比國安在奪冠之后所希望的那樣,希望今年足協杯冠軍是國安重新崛起的一個開始,希望只是一個逗號,更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的冠軍獎杯落戶國安,以配得上首都球隊的身份。然而,國安俱樂部恐怕不可能每一年都這么燒錢,畢竟職業俱樂部如今在中國足壇的現象,就像是一個“無底洞”。
于是,奪冠之后的問題隨之而生:來年的國安怎么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方面在過去一年,國安隊雖然奪得聯賽第四、足協杯冠軍,但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還有很多,隊伍的技戰術打法也不是無可挑剔,否則不會過早退出聯賽冠軍的爭奪。而且,球隊的防守體系幾乎一直被人詬病,板凳深度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等。上述這些問題,難道全部需要靠“錢”解決?或許未必!
三線作戰壓力遠勝今年
從另一角度來說,奪取足協杯冠軍后,國安隊2019年所承受的壓力,恐怕遠超過本賽季。今年,國安隊只需要應對國內賽場,不管是聯賽還是杯賽,都是扮演挑戰者的身份。但是步入2019賽季,除了挑戰上港和恒大等隊,相信京城球迷更希望國安可以挑戰亞洲。
作為一支首都球隊,國安曾是2009年亞冠改制之后第一支殺入淘汰賽的中超球隊。但作為和恒大一樣都是8次征戰亞冠的隊伍,在下賽季中超BIG4之中,國安隊卻是唯一一支沒有闖入8強經歷的球隊。八次征戰亞冠,最好成績就是三次步入16強。這一成績,顯然與首都球隊的身份并不匹配。那么步入2019賽季,國安欲以何為?而在征戰亞冠的同時,球隊肯定還希望繼續在國內賽場,扮演一個挑戰者身份,并希望挑戰成功。
但是,所有這一切全部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看看國安隊現在的人員配置,連應付國內雙線作戰都頗感費勁,更無需再提明年的三線作戰。花費巨資引援,或許是快速解決之道,但問題是:如今的國內市場,有了金錢也未必能夠買到想要的人,更何況還要面臨調節費等諸多限制。至于后備人才,由于在過去這些年,國安俱樂部就沒有真正重視青少年球員的培養,短時間之內想要從梯隊中選拔優秀球員,恐怕也就無從談起。
或許,在引進部分球員的基礎之上,俱樂部真正需要做的是內部挖潛。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初,轉會工作完成后,連主教練施密特也感慨“引援不錯、球員儲備富余”,但緣何在賽季中后期,連合適的中后衛組合都難以尋覓?傷病或許只是一方面,恐怕還是球隊本身或者主教練施密特,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不能忘記的是,今年聯賽30輪丟球45粒,已經創下了國安單賽季失分的歷史紀錄,甚至比2017年還要多丟3球。雖然進球數也達到歷史最高(65球),但就像弗格森所說的那樣,“防守才能贏得冠軍。進攻只能贏得比賽。”想要在聯賽中真正挑戰對手,國安隊的防守功課需要深化。更何況在歷史上,國安幾乎就是中超諸強丟球最少的隊伍,但如今丟掉了這一傳統,恐怕未必是那個真實的國安。
歷史不會譴責勝利者,因為奪得足協杯冠軍,外界將暫時放下對于施密特的非議。而一旦明年遭遇三線壓力,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情景。無論如何,足協杯奪冠之于國安的2018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但所有人都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