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評】沒有馬內和米利克 這場比賽的偉大就不完整
體壇+特約記者黃潤鋒述評
這是一場還未開始,就注定偉大的比賽。
從上輪巴黎在王子公園完成自我救贖開始,利物浦和那不勒斯這場比賽基調既定。不管鋪天蓋地的造勢和渲染下這場被賦予無數特殊含義的對決多么令人翹首,到頭來一細想,無非是老掉牙的生死戰設定。大風大浪都過來了,球員和教練們還見得少嗎?這并不是國足的專利。
甚至把這稱之為自己作出來的強行生死戰也不為過。上屆歐冠亞軍,從半程小組第一掉落至第三,全靠利物浦自己作。三個客場無一幸存,把本無意外將提前、甚至提前頭名出線的局勢強加難度,利物浦可能從未如此想念安菲爾德。
生死戰有兩個特點,一是兩隊實力相當、勝算均等,二是眾人往往在賽前就已將所有潛在結果都推演上千遍。這次也不例外。誰都能想象到利物浦滿足所有或復雜或燒腦的出線條件后跪地捶胸的場景,誰也都能想象到頑強的那不勒斯人在斯科米納哨響后的喜極而泣,但你永遠不知道比賽會按哪部劇本展開。
就像每部史詩巨著中都有英雄,薩拉赫就是利物浦今夜的英雄。重回熟悉的右路,法老王煥發活力,全場觸球75次,隊內僅次于兩位邊后衛(羅伯遜81、亞歷山大-阿諾德91)。過世界最佳中衛之一庫里巴利如逛菜市場,對位的前羅馬“露水兄弟”馬里奧·魯伊更不在薩拉赫眼里。
不僅薩拉赫被“生死戰”這一噱頭激得斗志昂揚,利物浦全隊22次關鍵傳球,22次破門良機——那群野獸又回來了。信奉奧卡姆剃刀定律的克洛普告誡弟子: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要射就射,要傳就傳,切勿多帶半腳!
追求簡單直接的紅軍,打出沖動,打出狂野。和那不勒斯把主要心思放在中后場傳導不同,利物浦的中場觸球、傳球比是三條線里最低的,講究的是后場和前場的直接連線,中場快速通過,以快封喉。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在中間哪怕多一個點都會減慢整體速度。
但同時,或許克洛普還嚴格遵守著雅致原則,即凡事欲成其至佳,留一破綻足以。天天把觀賞度掛在嘴邊,以取悅球迷觀眾為執教宗旨的渣叔始終深信,相較于極致掌控的完美主義和極致功利的實用主義,只有不斷出其不意才是唯一不會讓人審美疲勞的:要么驚喜,要么驚嚇。
雖然狂轟22腳射門,但利物浦全隊只有4次中靶,喂而不吃,在紅軍帳內已蔚然成風。最后時刻連連吐餅的馬內成為眾矢之的,殊不知脫靶比塞內加爾人還多的維納爾杜姆(3次射偏)更可惡,一到門前就腳軟得離譜。
但這正是雅致原則的精髓。犯錯,就是利物浦留的破綻。不斷的犯錯背后其實容易忽略掉的是不斷有錯可犯。不管進攻犯錯還是防守犯錯,目的只有一個,讓對手放松防、放手攻。從這個層面來說,門前不斷浪射的馬內就是利物浦留的破綻,之前的另一個破綻是卡里烏斯。
犯錯,悔恨,遺憾,本就是一場比賽不可缺少的部分。馬內單刀射失后轉身的苦笑是,米利克最后成就阿利松的射門也是。1比1和2比0就差了兩分鐘,卻是天堂到地獄一班快車的速度。但不管最后是1比1還是2比0,抹去這兩個瞬間中的任意一個,這場比賽的偉大都不完整。
人們都喜歡有選擇地記憶。都說安菲爾德是個以弱勝強、逆勢而上的圣地,卻只記住漫漫長河中幾次成功上演的奇跡,不愿承認那些暗淡的、失敗的演出正加速被遺忘,不愿承認那些消沉的、灰色的悔恨和遺憾才是大多數。
一個廣受認同卻未經證實且絕對經不起推敲的結論是,歷史只記住成功者。可以預見的是,薩拉赫和阿利松會長久接受世界的歌頌,但你不能否認馬內和米利克的“失敗”也同樣充滿力量。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因巴喬孤獨的背影而想起玫瑰碗,為什么人們想到莫斯科雨夜就想起特里,為什么人們記住的是齊達內而不是馬特拉齊。
兩個月前在圣保羅球場,克洛普還在為周末和曼城的榜首大戰舉棋不定,既上了全主力又想踢養生球,0比1就是最好的報應。這次在雙紅會面前,克洛普沒再猶豫。
但歷史規律就是這樣,一旦在前一場大戰中消耗太大,緊接著的下一場大戰等待你的只有兩種結果,要么痛快地贏,要么直接崩盤。那么利物浦,就請拿這場偉大的比賽為雙紅會壯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