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過度燒錢要遏制 青訓再怎么投入也不為過!
新華社記者王恒志
在中國足協20日召開的2018賽季職業聯賽總結大會上,有關俱樂部支出、注資、虧損、薪酬、獎金等財務指標的一系列“帽子”正式落地。雖然“帽子”來了,但縱觀足協發布的各項制度規程,無論是財務政策還是各級聯賽2019賽季規程,中國足球對青訓、包括女足的重視程度不減反增。顯然,從足協到俱樂部,都達成了一個有利于中國足球長遠發展的共識——過度燒錢需要遏制,青訓再怎么投入也不為過。
平心而論,職業足球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一段時間以來,前所未有的投資熱潮給中國足球帶來了更強力的外援、更大牌的主帥,以及更激烈好看的足球。客觀來說,正是這段“燒錢”的快速發展期,給處于低谷的中國足球打了一針強心劑,極大提升了聯賽的觀賞度、吸引力和關注度,讓很多人重新走進球場、打開電視或手機,再度成為中超的粉絲。
但正如所有行業都經歷過的那樣,要想取得健康穩定的長遠發展,在初期的“泡沫”階段之后,必須要有更長遠的規劃、更合理的制度、更職業的管理,中國足協在此時出臺一系列財務“帽子”,并不能視之為“開倒車”。眾所周知,無論是歐洲足球聯賽還是美職籃,適當的財務政策都是必要的,而中國足球也已經開始面對外援引入“人傻錢多”的疑問、國內球員“高薪低能”的質疑,以及“錢是不是用對了地方”的責問聲。顯然,足協根據中國足球的現狀和特點出臺相關政策,恰恰是為了中國足球能健康穩定地長遠發展下去。
更何況,在財務政策和各級聯賽2019賽季各類規程里,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青訓的格外重視,最為突出的就是支出限額不包括青訓等支出。顯然,中國足協不希望各家俱樂部因為支出受限而“委屈”了青訓。此外,2019年準入審查重點在俱樂部青訓、U23政策的延續,要求俱樂部報名自培青訓球員,中乙推進球員年輕化、本土化等舉措也都在強調青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中超俱樂部“捆綁”女足的政策對中國女足的發展更是一項大利好,這些政策都將極大改變中國足球“熱度”和資金只停留在中超、甚至只停留在一線隊的巨大弊端。
好的政策方向,還需要有好的執行和監管,“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老毛病不能在足球領域重演,更要避免一拍腦袋“異想天開”來個政策細則的做法。從大會透露的信息看,中國足協一方面下了大決心,一方面也能夠從善如流,比如對之前外界普遍質疑的重簽合同違反勞動法問題給予了緩沖期。而對可能出現的“下有對策”,中國足協也能未雨綢繆,明確提出加大力度治理陰陽合同問題,在給俱樂部提供自查備案機會的同時,強調加強稽查力度,對如何認定陰陽合同、如何處罰都有了十分明確的細則。
沒有一項政策是十全十美的,中國足球要一步步走向強大,我們眼前邁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堅實一點、再堅實一點,拒絕朝令夕改、也拒絕“豪賭”一場。唯有如此,我們的改革才能匯成通向中國足球走向強大的滾滾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