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帽與足協的左右為難
中國足協終于正式公布了針對職業俱樂部施行的球員“工資帽”,外界一般的解讀是,這是對球員工資瘋狂增長的嚴格限制。這的確也是中國足協這一政策的初衷,通過包括工資帽在內的政策組合拳,給俱樂部瘋狂燒錢降溫,希望以此緩解俱樂部潛在的財務危機。但是,從其公布的內容來看,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足協其實是默認了目前球員的高收入。
工資帽中,最有震懾力的是給國內球員設定了頂薪,也就是球員的年薪有了一個天花板,以此緩解俱樂部在燒錢競爭中的財務壓力。這樣的初衷的確是好的。但,問題是這個“天花板”設置得非常高,與其說是對球員高收入的限制,不如說是對球員如今高收入的一種官方承認。
2016年,日本J聯賽本土球員年薪最高的是大阪鋼巴的隊長遠藤保仁,約合稅前96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工資帽下中超的球員頂薪達到了日本J聯賽的水平。有人可能會覺得,現在中超俱樂部比日本職業俱樂部有錢,將球員的頂薪限制與日本頂薪球員一個水平,已經不容易了。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在感覺到俱樂部野蠻投入的風險之后,能夠設定一種標準,也是一種自我的修正。只是,在這種自我修正中,我們解讀到的是,中國足協的某種無奈和妥協。
職業球員的收入高還是低,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指標就是,與本國居民的平均收入的比。根據日本國稅廳2012年的一項調查,日本人年平均收入是408萬日元,約合25萬元。根據媒體的報道,2016年日本J聯賽的球員平均收入為132萬元。日本J聯賽球員的收入是普通日本人年收入的大約5倍。日本J聯賽頂薪球員的年薪是普通日本人年收入的大約38倍。
和J聯賽相比,中超球員收入泡沫非常巨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為21035元,折算下來,全年的可支配收入為28047元。根據媒體引用的數據,2018年中超所有球員年薪中位數達到約236萬人民幣。中超球員的收入是普通中國人年收入的大約84倍。按照中超工資帽,頂薪球員稅后收入為550萬元,是普通中國人平均年可支配收入的196倍。
以上引用的數據,因為統計的時間,調查的人數,統計的口徑不同,數據還是比較粗陋的。特別是中超的數據,因為缺乏透明度,無論媒體還是機構提供的數據,都不能保證十分精確。但是,作為一個大致的參考還是有價值的。
總體來說,相比日本職業這樣相對成熟的職業聯賽,即便是在工資帽的限制下,中超球員的薪酬的泡沫仍然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足協出臺工資帽等這些干預措施,說明已經意識到現在足球投資泡沫已經非常嚴重,俱樂部財務危機重重。但是,從政策的內容來看,足協是有極大顧慮的,更像是一種妥協。畢竟,“金元足球”的危機在一步步地積累,足協要想有點作為,也不能熟視無睹;但是,如果大幅度消減球員的年薪,缺乏俱樂部的支持很可能只是形式主義,而且足協還有2022年進軍世界杯的重任,在年薪上采取休克療法,誰也不愿意去冒這樣的風險。所以在這樣的左右為難中,索性出臺一個對各方面都有交代的工資帽,似乎也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工資帽應該設定多高的頂薪,而是足協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出臺這樣左右為難的政策干預真有必要嗎?有時候,時間倒是一道良藥,與其勉為其難,還不如給市場一些時間,足協和俱樂部盡量做到收支透明一些,說不定比急于求成的干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