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棋界都有常青樹,為何中國棋界沒有?
記者謝銳報道 出戰第三屆世界最強棋士戰預選賽年長組的有劉昌赫、徐奉洙、徐能旭、高尾紳路、結城聰、山城宏、羽根直樹、王銘琬、車敏洙等棋手,他們有的剛過40歲,有的已經過了60歲,依然拼殺在棋戰第一線,詮釋著“職業棋手”的含義。日本奪冠最多的53歲趙治勛甚至還不愿參加年長組,而是加入常規組,要與中韓年輕棋手一決高下。
參加年長組的中國棋手僅有俞斌和芮乃偉兩人,他們首輪分別不敵今村俊也、劉昌赫,導致年長組出線名額早早地與中國棋手無緣。連續幾屆三星杯預選元老組,報名參賽的中國棋手僅有俞斌一人,獨自參賽的他勢單力薄,倘若未能出線,等于將元老組名額拱手相讓。
為什么中國年過40歲的棋手即很少參加職業比賽,而是選擇半退呢?還是與參賽機會多少有關。中國最大最根本的棋戰是圍甲聯賽,不能打上圍甲聯賽的話,職業棋手一年的收入即無法保證;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參加圍乙比賽,亦可藉此生存。但如今這兩項賽事都是年輕棋手的天下,36歲的古力已經是圍甲聯賽中最年長者,隨著勝率的逐年下降,他多少有力不從心之感。
如果不能參加圍甲、圍乙,僅憑頭銜戰根本無法養活那么多職業棋手。為了節省成本,棋圣戰、名人戰、天元戰等頭銜戰預選自費參加,甚至干脆取消預選,只是根據等級分排名確定本賽人選。本賽前幾輪對局費僅有數千元,一經淘汰即到此為止。不能打入決賽的話,頭銜戰對局獎金微乎其微。
因此,在中國棋界,倘若不能成為圍甲、圍乙主力(尤其是圍甲),就必須考慮其他出路。這也是常昊、邵煒剛、王磊、劉菁“龍一代”選擇改行的原因所在。常昊本來最有希望成為中國棋界第一棵常青樹,但圍甲競爭過于殘酷,讓他與柯潔、羋昱廷等95后甚至謝科、廖元赫等00后一起競爭,不太現實,最終他還是不得不離開一線。
中國象棋界卻有不少常青樹,年過70歲的司令胡榮華前兩年還參加象甲聯賽,竟然保持不敗;老黃忠一般存在的柳大華年過花甲,卻依然沖鋒在前。問他為何不退出一線,將機會讓給年輕棋手。他自信滿滿地回答:我比他們下得好!這種狀況在圍棋界無法理喻,根源在于:象棋界年輕輩形成的沖擊力還遠不夠。
日本情況與中國有所不同,日本沒有圍甲聯賽,仍以各大頭銜戰為主,各項比賽都設有層層預選,并且發放對局費。因為參加預選賽的機會甚多,相當于棋手們參加圍甲聯賽,所以日本棋手不愁沒有參賽機會。盡管收入多年不變,甚至總投入還有逐年下降之勢,但大家都能在一個較低層面上競爭,獲取獎金維持生計。
而且以日本棋手每周一盤棋的節奏,他們的職業壽命都會相應拉長。趙治勛、小林光一、小林覺、依田紀基他們當年不見得下得過聶衛平、馬曉春,但如今他們還是他們,而聶馬早已不是當年的聶馬。
韓國也有圍棋聯賽,打不上聯賽的話,收入堪憂。但韓國還有元老聯賽、元老VS女棋手擂臺賽等賽事,盡量為年長棋手們創造比賽機會。不過,因韓國頭銜戰近年來大幅萎縮,年長棋手們的日子愈發難過,這也是事實。即便是名滿天下的李昌鎬,也不得不承受比賽稀缺之苦,所以他很愿意來中國參加各種邀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