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波叔雙左翼奇招作繭自縛 渣叔實用主義捧杯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森
從心理角度而言,上賽季決賽“惜敗”于皇馬的利物浦似乎壓力更大,從而使他們的打法更加謹慎和“世故”。相反,由于是第一次打入歐冠決賽,熱刺本場比賽的負擔相對要小。
于是在打法設計上,熱刺就會有所激進。哪怕從表面來看他們擺出了4231陣型,但出于“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理論,波切蒂諾還是把主攻點選擇在了左路。其標志就是阿利和孫興慜開局階段集中于該區域。前者負責傳中,后者在插向左肋部后成為繼凱恩之后的又一名前鋒。而右側的助攻,則完全取決于邊后衛特里皮爾有節制的插上。
波切蒂諾之所以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顯然是想奪取先進球的主動權。不幸的是,雙左邊鋒打法的優越性還來不及體現(他們甚至還沒接觸到球),其缺陷卻過早暴露出來:由于特里皮爾承擔著整個右路攻防,無球狀態的西索科隨時得為之補位。開局還不到1分鐘,正是西索科退守禁區(哪怕特里皮爾正實行對馬內的盯防),在馬內傳中時手球送點,使利物浦早早1比0領先。
人們把批評的矛頭指向西索科不該張開手臂,也有人指出,馬內正由特里皮爾看管,西索科的責任是該防范其傳球對象。但是,也許波切蒂諾更后悔的是本該考慮怎樣使用三中衛戰術,而避免特里皮爾的位置突出導致西索科來充當衛戍禁區的臨時工。
雖然從丟球到比賽結束,還有超過90分鐘時間,但過早的變局還是改變了比賽正常走勢。利物浦通常以433陣型來實行前場緊逼,中場斷球后就地發動快攻,但如今卻可以就勢打起防守反擊。整個上半場,盡管熱刺得到了62%的控球,但由于對手重心已經后移,波切蒂諾的球隊進攻嚴重遇阻。他們的進攻以短打為主,卻因缺乏默契,而導致傳球準確率僅為68%,這樣自然很難制造出有威脅的滲透。上半場,利物浦門將阿利松幾乎不需要做出任何撲救。
中場休息后,波切蒂諾的改變之一,就是讓孫興慜來到右路。畢竟,兩名邊鋒集中在一處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的,否則會破壞左右平衡。何況聯手打開一側邊路不過是進攻的前奏,進球最終還需要中路和后點的射門。
孫興慜右移很快起到了效果。第47分鐘,凱恩左側傳中,孫興慜在右側獲得良機,但沒能將球停穩。與此同時,他所造成的吸引力,也使特里皮爾的傳中也變得流暢。65到80分鐘期間,熱刺進入前場的機會明顯增多。其中孫興慜、盧卡斯和凱恩的射門均被阿利松撲出,而阿利的一次門前頭球也頂偏了。只可惜,波切蒂諾換上高中鋒略倫特的時間顯得過晚(81分鐘),從而沒能利用這一段進攻高潮來完成進球。
熱刺跌跌撞撞進入決賽,一路上先后出現過略倫特或盧卡斯這樣的鋒線救世主。但由于凱恩在戰術變化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波切蒂諾不顧其傷愈后還不曾參與任何比賽,將其納入首發,就不難讓人理解了。但要說為什么凱恩沒發揮作用,那還得從雙左邊鋒打法以及特里皮爾和西索科的場上位置說起:如果首發有右邊鋒,西索科就不必時刻為特里皮爾補位;如果沒有法國中場在禁區內的冒失,就不會讓利物浦早早1球領先。這之后,他們必須面對被利物浦打反擊的風險。于是第87分鐘,當奧里吉禁區左側一腳低射將球打入,也就讓人覺得2比0的比分是順理成章了。
波切蒂諾人算不如天算,克洛普的運氣則要好得多。這位連續6次進入決賽卻與獎杯無緣的名帥,最終依靠實用主義贏得了本場決賽。為了求穩,領先后的利物浦不惜改變風格而打防守反擊;為應付可能發生的加時賽,他們也不必像面對巴薩時那樣窮追猛打。雖然這影響了比賽的質量,但克洛普卻贏得了他想要的獎杯,而波切蒂諾只是交了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