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新規彌補U23政策漏洞 中國足球需科學決策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述評
今天(18日),中國足協正式向中超各俱樂部下發了“關于調整《2019中超聯賽規程》相關條款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內容就是U23球員、外援出場名額的調整,從中超第16輪開始,每場比賽場上的U23球員始終不少于1名,而同時上場的外籍球員不得超過3人,也就是可以用外援換外援。放在以往,在聯賽賽季中期對整個競賽規程進行調整,或許又會引起各界的強烈反對,畢竟游戲進行了一半之后突然改變規則,顯得很不嚴謹。但這一次,從傳言流出到最終正式下文,新調整舉措反而受到了更多人支持,其中的反差或許很值得深思。
①U23政策原來的執行與出發點相悖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很重要一點就是今年以來,中超、中甲聯賽中有關U23球員的使用之混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況。U23球員進入首發陣容中,打了幾分鐘之后便被替換下場是常態。就像今年第13輪天津天海主場迎戰河南建業時,22歲的文俊杰首發出場之后,僅僅55秒就被裴帥替換下場,創造了中超聯賽的一項“奇葩”紀錄。而更為荒謬的是,U23守門員身穿場上球員球衣也在最后時刻“混”出場了,目的就是滿足原先的U23規定。
所有這些,與當初推出“U23政策”的動機與出發點,已經完全背離了。當初“U23球員”的規定重新出現在國內職業聯賽時,其初衷就是希望能夠給本土年輕球員更多的鍛煉和比賽機會,培養自己的本土球員,更好地讓年輕球員進行成長。而且,實施幾個賽季以來,還是有不少U23球員經過聯賽的鍛煉成長起來,效果有。在各俱樂部的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亂象,不能因為這些亂象的出現,就歸結為U23政策有問題。
不僅僅是中國的職業聯賽在實施U23政策,近鄰的韓、日,西亞的卡塔爾、巴林,中亞的烏茲別克等國,最近幾年來都開始陸續執行U23規定,筆者曾多次撰文進行過介紹。而對于國內聯賽如何更好地執行U23政策,輿論、媒體也曾無數次提出過合理化的建議。這樣的政策為什么在亞洲其他國家得到實施與貫徹,可到了中國足壇,就出現如此多千奇百怪的“亂象”?
②中國足球重振科學決策與優化機制!
中國足球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個令人越發深刻的感受就是:“人禍”讓中國足球越發孱弱!就以這個“U23政策”為例,一個很好的設想,為什么會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成為具體參與者“戲?!钡膶ο??成為外界、媒體、網絡、輿論關注甚至是抨擊的焦點?原因在于缺少科學決策的機制,更缺少決策修改與優化的機制。
當初U23政策規定匆忙出臺,漏洞其實就已存在了,當賽季首輪U23政策就鬧出了“笑話”。但過去了這么長時間,緣何漏洞始終未能及時修正?而這一次,中國足協的通知下發后,很快就得到了積極的反饋,這一方面源于充分征求了各地方俱樂部的意見,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一種“決策修改”,整個過程受到了積極的反饋,敢于對過去的不合理的東西。通過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程序進行調整,有勇氣面對自己過去所出現的失誤,這其實才是這次U23與外援調整通知背后更值得肯定之處。
法律法規永遠是滯后的。筆者不敢保證,這次調整后的規定與細則在未來的執行過程中就一定不會再出漏洞,但這個新規定肯定會令先前出現的一系列“神操作”可能大減。中國足球需要的是能夠及時修正,犯錯不可怕,可怕的在于不承認出現了錯誤,甚至任憑錯誤四處泛濫。
當前的中國足球,首先需要的就是減少各種“人禍”,需要盡快建立起一個科學決策的機制,同時也更需要決策的修改機制與優化機制,讓中國足球的各項規定更具科學性、合理性,才能確保中國足球向著正常而健康的軌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