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段伊伊發自光州
韓國光州南部大學內,印著本屆世錦賽口號“Dive into Peace (躍入和平)”的橫幅隨處可見。然而組委會非但沒有迎來朝鮮隊的參賽,反而等到了可能是史上最“不平靜”的一屆世錦賽。
游泳首項男子400米自由泳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銀牌的澳大利亞名將馬克·霍頓拒絕登上領獎臺,以示對冠軍孫楊的不滿。孫楊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回擊,“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不能不尊重中國”。兩天之后的男子200自決賽,拒登領獎臺變成了拒絕合影,并列第三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全程站在領獎臺的最左端,而孫楊在走下領獎臺后轉身直面對手,并喊話“你輸了,我贏了”。
開賽不過四天,澳大利亞和中國泳協相繼發表聲明;澳大利亞泳壇名宿蘇西·奧尼爾、甚至籃球運動員博古特都公開指責孫楊;中國網民則是攻占了霍頓和斯科特在中外的社交媒體,后者被迫關閉了評論區。7月22日晚,“斯科特拒絕與孫楊合影”、“孫楊怒吼”等話題更是高居微博話題榜前十。
與此同時,亞當·皮蒂成為歷史上首位在100米蛙泳項目游進57秒的選手;匈牙利小將米拉克以1分50秒73的成績打破菲爾普斯塵封10年的100蝶世界紀錄。
來到光州的運動員,不論性別、項目,是否與上述三位主角相識,幾乎都會被問到這樣幾句話,“你會選擇抵制孫楊嗎”、 “你如何看待馬克和鄧肯的做法”,而關于比賽成績,賽前備戰情況等問題,則往往需要退居次席。
喧賓奪主,恐怕是對本屆世錦賽現狀最好的形容。
受訪運動員中,有如美國蛙泳名將莉莉·金那樣明確反對孫楊參賽的;也有像意大利選手德蒂這樣拒絕卷入風波的,“我不關心場外的事情,我只想在泳池里戰勝他”;不丹短自選手丹增將孫楊視為偶像,他就并不認可目前外界對中國名將的評論。男女4x100米混接賽后,當被問及目前“本末倒置”的情況下,其他運動員的抵制行為是否合適時,上屆世錦賽七金王德雷塞爾表示,“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可以理解中國的粉絲們為什么生氣,我也理解馬克和鄧肯這么做的原因,雙方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
就在事情愈演愈烈,多位運動員頻繁發聲的情況下,作為游泳運動管理機構的國際泳聯,又在做什么呢?
7月22日,國際泳聯在官網發表聲明,決定對澳大利亞游泳協會和馬克·霍頓予以警告。理由是:國際泳聯尊重運動員的言論自由,但同時認為任何人的言論自由均需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正如所有的體育大賽一樣,參加國際泳聯組織的比賽的所有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均應清楚他們有責任及義務尊重國際泳聯的規章制度,并且不得利用國際泳聯的賽事場合表達個人的立場和態度。
一天之后,被警告的主人公換成了孫楊和斯科特。“國際泳聯依據《國際泳聯章程》C12.1.3條款的相關規定做出決定,根據該條款的規定,任何個人或協會如果出現給游泳運動帶來不良影響的行為,國際泳聯執委會均將給予相應的處罰。”
然而這兩封警告信不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引發了新一輪媒體及運動員對國際泳聯不作為的聲討。澳大利亞電視七臺的主持人布魯斯·麥克瓦尼在節目中說到:“國際泳聯的做法令人失望。孫楊事件發生在數月前,但他們還沒能處理完。”里約奧運仰泳雙冠王瑞恩·墨菲表示,“抵制孫楊是沒有必要的,更需要抵制的是國際泳聯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對這類事件的回應。”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國際泳聯第一次受到外界圍攻了。英國蛙王皮蒂就曾多次公開表示支持國際游泳聯盟(ISL),原因是他認為在過去20年里,游泳這個項目在國際泳聯的管理下并沒有任何發展,“貪污、腐敗、興奮劑充斥在協會中,運動員的個人價值并沒有得到展示。”ISL所推廣的高額獎金賽事受到了佩萊格里尼、霍斯祖等眾多名將的支持,國際泳聯在此情況下推出冠軍系列賽以期“展現全新游泳形象”。
其實在孫楊興奮劑爭議事件全程,國際泳聯也沒有向外界發布過任何實質性信息。當地時間1月28日,在《星期日泰晤士報》爆出孫楊存在暴力抗檢情況的一天后,國際泳聯在官網寫道:“國際泳聯對《星期日泰晤士報》及其他媒體對中國游泳運動員孫楊的相關報道表示知情。根據國際泳聯反興奮劑政策(國際泳聯興奮劑檢測條例14.1.5和14.3.3)以及興奮劑檢測小組的決定,國際泳聯無權對此事件進行評論。此外,之后對于此事件的猜測和傳言國際泳聯也不會予以回應。”
7月13日,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刊發了長達59頁的孫楊與興奮劑檢測人員沖突完整報告。國際泳聯執行主席馬庫萊斯庫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也只是表示,不知道為何如此機密文件為何會泄露,國際仲裁法庭預計在9月舉行聽證會,屆時大家就知道結果。
無論那份59頁的機密報告是如何泄露的,但它至少還是為此次爭議事件提供了更為詳細的內容:三位工作人員中只有一人擁有“詳盡的”資質證明;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在未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拍攝了孫楊的照片和視頻;采取血樣的護士資質存疑并且沒有出現在瑞士洛桑的聽證會上。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1月國際泳聯的裁決中,孫楊的行為沒有被視為違反興奮劑條例。
在一眾討伐孫楊的澳大利亞媒體中,ABC電視臺在官網提出了不同觀點——如果你是孫楊,在對興奮劑檢測人員資質已經產生懷疑的情況下,還會接受檢查嗎?要知道,你的職業生涯、一輩子的訓練和成績都關系于此。“想要公眾相信運動員,首先要給運動員提供一個值得信賴的機構。”
在國際仲裁法庭的結果出來前,外界對于孫楊的行為各抒己見無可厚非,但放任這一事件在除奧運會以外的最高競技舞臺上演變成一場難以控制的“口水仗”,甚至發酵到整個體育圈都在“看戲”的態勢,作為這項運動的管理者,國際泳聯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