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小中報道
1939年2月9日出生,2019年11月28日去世,巴西著名教練西利尼奧享年80歲。西利尼奧真名奧塔西利奧·皮雷斯·德·卡馬戈,1980年代執(zhí)教巴甲豪門圣保羅時,曾培養(yǎng)出一代“莫隆比男孩兒”。那支年輕的圣保羅,速度快,進攻犀利,拿到了1985年和1987年圣保羅州聯(lián)賽冠軍以及1986年巴甲冠軍。
從1966年到1999年,西利尼奧執(zhí)教生涯長達33年。2011年到2012年,年過年逾古稀的他還重掌教鞭,出任里奧布蘭科隊主教練。圣保羅豪門球隊中,除了圣保羅,西利尼奧還擔任過桑托斯和科林蒂安主教練。他給巴西足球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提倡攻勢足球,主張快速傳遞。
西利尼奧還是一位創(chuàng)新的教練,他給巴西足球帶來了很多新東西。比如,球隊集訓時給球員們開會討論問題,要求球員們看書以提高文化水平。1972年入主葡萄牙人,他要求俱樂部馬上建食堂,好讓球員們在訓練中心就能吃上早飯。他還讓人在葡萄牙人隊更衣室門前掛了一塊牌子,上寫:“沒有熱情,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什么偉大的東西。”
1984年至1986年和1987年至1989年,西利尼奧曾兩度執(zhí)教圣保羅。之所以能為圣保羅培養(yǎng)出那么多優(yōu)秀的年輕球員,是因為他懂得激勵年輕球員。在那期間,他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句。
1966年1月13日出生的穆勒,是巴西足球史上著名前鋒之一,曾代表巴西國家隊打過1986年、1990年和1994年三屆世界杯。1992年和1993年,在“藝術大師”特里·桑塔納麾下,他幫助圣保羅拿到兩屆解放者杯和兩屆豐田杯冠軍。特勒是1984年到的圣保羅,他最初的成長要感謝西利尼奧的耳提面命。
在場上,穆勒愛犯懶,似乎有點天賦的人都容易犯這個毛病。在場邊,西利尼奧曾沖著穆勒大喊:“快跑,快跑,踢完這次配合,你的車庫里會多一輛梅賽德斯-奔馳。”穆勒當年的隊友、中衛(wèi)奧斯卡·貝爾納迪說,西利尼奧教練的做法有的放矢。“當年,穆勒就是個睡不醒,他需要這個。”
西利尼奧是個戰(zhàn)術大師,他喜歡研究戰(zhàn)術。奧斯卡·貝爾納迪回憶說:“在黑橋業(yè)余隊,我就在他手底下踢球。我從來沒見過像他那樣的戰(zhàn)略家,訓練效果非常好。他有一個習慣,讓每名球員在小黑板上展示他是否理解了自己在場上的站位。”
西利尼奧在給圣保羅球員講解場上站位。
西利尼奧還是個創(chuàng)新者,在訓練中,他使用了許多當時在足球中聞所未聞、前所未有的技術和方法。在訓練中,他也非常講求細節(jié),狠抓球員們的基本功。教練生涯,西利尼奧曾9次執(zhí)教黑橋。在那里,他留下了許多故事。
1970年代執(zhí)教黑橋時,有一次,厭煩了球員們不斷的傳球失誤,西利尼奧提前結(jié)束了訓練。離開時,他一句話也沒說。第二天,他帶來了一個橄欖球。在訓練中,他讓球員們踢橄欖球,不踢足球。他還跟球員們說,踢橄欖球,也不要心里想著它跟足球不一樣。
西利尼奧還很會利用媒體,以迷惑對手。黑橋跟瓜拉尼是同城死敵,西利尼奧的體能訓練頗具創(chuàng)新性,他懷疑瓜拉尼派“間諜”來偷看,就故意用錯誤方法欺騙對手。事后,他還利用媒體推波助瀾。結(jié)果瓜拉尼上了當,學著西利尼奧的方式訓練,結(jié)果好幾名球員都在訓練中受了傷。
在圣保羅時,西利尼奧不厭其煩地讓球員演練一個進攻套路:由右后衛(wèi)豐塞卡發(fā)起進攻,一定得把皮球傳給中場西德尼,然后再由他策動攻勢。有一次訓練中,配合老是打不出預期的效果,西利尼奧生氣了。火上澆油的是,傳球時,豐塞卡把皮球正踢在主教練的腦袋上。第二天訓練,西利尼奧戴著頭盔出現(xiàn)在訓練場。
在另一次訓練中,圣保羅演練后場出球。門將吉爾馬爾·里納爾迪應該把球直接踢給或擲給中場拉易,但兩個人老是做不好。西利尼奧把他倆叫到跟前,帶著諷刺的口吻向兩個人道了歉。
2011年接受采訪,西利尼奧透露了當年的情形。他回憶說:“我當時跟他們說:‘我忘記介紹你們倆認識了。拉易,這是吉爾馬爾。吉爾馬爾,這是拉易的。’”
1985年接受巴西《記分牌》采訪,西利尼奧稱自己是“最后一個浪漫主義者”。
有一段時間,圣保羅年輕前鋒卡雷卡一直不進球。西利尼奧把全體球員集合到一起,宣布了一個消息:圣保羅要再買一名前鋒。聽了這個消息之后,卡雷卡心中很是惱火。
第二天,西利尼奧帶著一面鏡子,外面用禮品盒包好。他找到卡雷卡,把禮品盒遞給卡雷卡,讓他親手打開。卡雷卡打開了,看到了那面鏡子,鏡子也照見了他。
西利尼奧曾回憶說:“我轉(zhuǎn)身面對他,問他:‘你看到了嗎?我要買的前鋒、我想要的前鋒,就在你面前。’”
在圣保羅,為了提高球員們的控球能力,西利尼奧還在訓練中使用過網(wǎng)球和橡膠球。每場比賽結(jié)束之后,西利尼奧還會送給表現(xiàn)好的球員一份禮物。他送的禮物可想而知是什么,是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