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中超聯賽結束后,足協的一系列新政不僅引起了國內球迷的熱議,也得到了外媒的關注。最近一周,路透社連續發文關注中國足協新政,指出措施意在戳破中國足球的泡沫。路透社還分析稱,體育部門接下來可能采取為歐洲豪門贊助的方式,邀請他們簽下中國球員。
【“球員換贊助”或將展開】
路透社表示,來自中國的球員或將在未來幾年登陸各大歐洲球隊。超級豪門需要更多的贊助收入,因為他們在歐洲的轉播收入正在不斷降低;而來自中國的資本則表示,簽下中國球員會是他們投資的先決條件。
對于歐洲豪門來說,轉播的黃金時代的確正在結束。2019到2022年的英超國內轉播費用比起前三年下降了10%,這是足球轉播出現以來,英超轉播權價格出線的最大降幅。與此同時,海外轉播權卻出現了不斷上升的趨勢,英超和西甲的海外轉播費用連年攀升,在這三年里上漲了35%。
如果能夠簽下一名中國球員,將讓豪門在亞洲的收入大幅提升。武磊從上海上港加盟西班牙人后,吸引了超過4000萬中國球迷的關注,這樣的效應如同當年樸智星帶給曼聯的效果一樣。路透社認為,中國的球迷多半是所謂“人迷”而非“隊迷”,因此如果有中國球員簽約,將帶來巨大的比賽日收入和贊助收入。
【中超新政意在可持續發展】
路透社關注了中超工資帽,稱中超對內外援的工資限制是十年來首次出現。路透社轉載了新華社對足協主席陳戌源的采訪,稱如果中超聯賽不能及時轉向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聯賽有崩盤的危險。
路透社表示,中超聯賽已經出臺多次限薪、限制轉會費的舉措,聯賽的過熱與國家隊實力的下滑形成了鮮明對比。2017賽季,在奧斯卡、特維斯等大牌球員加盟后,足協出臺措施,以調節費的方式限制聯賽俱樂部引援;目前,凡是超過4500萬人民幣的外援轉會、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內援轉會,都要繳納調節費。
對于路透社而言,最值得關注的是中超俱樂部總支出的限制。他們表示,大多數中超球隊都是國企運營,加上票務和轉播上的收入寥寥,俱樂部的競爭力不斷下降。在這個基礎上,球隊被要求每賽季營運費用不能超過11億人民幣,其中薪水占比不得超過60%,這讓中超球隊的財政支出銳減,也就需要相關企業將投資的目光轉向海外。
不過,路透社在文章最后也表示,中國足球市場的潛力的確巨大。在連續舉辦世俱杯和亞洲杯后,中國希望在2050年成為世界強隊之一。這樣一來,他們需要大量的球員,大量的球迷基礎,以及大量的收入提升。這種動力,或許將會帶動中國企業以“球員換贊助”的方式,將中超球員帶到歐陸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