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森
賽前一小時,當皇馬和巴倫西亞公布了首發(fā)名單之后,人們的第一反應無非是“一個派出了5名中場球員,一個使用442,這場半決賽恐怕不會有太多的進球”。畢竟當本澤馬、阿扎爾、貝爾和羅德里戈等射手都缺陣的情況下,本身就會給這場半決賽的進球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而現在雙方又都把主要力量安放在中場的情況下,如結局出現個0比0或1比1,并不會讓人感到奇怪的。但結果卻恰恰相反,當比賽結束時皇馬不僅射入三球,還兩次擊中門柱,人們不得不接受如下的事實:依靠中場的強大同樣能解決進球難題。
以就事論事的角度而言,為了方便新人約維奇的進球(本賽季只打過4次首發(fā),僅獲得過1顆進球),齊達內應該在他身邊另安排一名同伴才對。如果他是羅德里戈,那至少能分散對方對約維奇的注意力;如果是維尼修斯,他能夠為約維奇送出傳中。畢竟對突前中鋒而言,或需要同伴為他做近距離的配合,或邊鋒為他提供傳中球。但為了減少傳接球的失誤率,也為了依靠整體的力量來完成所需的進球,齊達內最終還是決定使用5名中場球員。從而達到絕對的控球,到控球來推動戰(zhàn)線,直至在前場實施對巴倫西亞圍攻之目的。
主意是打定了,但在細節(jié)的安排上,齊達內卻沒有少費心思:為了在兩邊封堵加亞和瓦斯的助攻,齊達內分別把克羅斯和巴爾韋德安排在左右;為了使約維奇在中路不過于孤單,他又讓伊斯科和莫德里奇在其身后待命。但他倆中誰來實行前腰一職,要根據球勢的發(fā)展靈活應變。而兩邊的傳中,則由整體壓上后的邊后衛(wèi)門迪或卡瓦哈爾來完成。這種圣誕樹陣型確實是齊達內在任職中的第一次使用,卻在球員的共同努力下演練得得心應手。
所謂演練成功,一是當球在大部分時間內都在巴倫西亞半場運行的情況下,這方便了皇馬失球后立即在前場發(fā)動緊逼,獲得二次進攻的機會。如皇馬本場比賽中的第三顆進球,就是在伊斯科前場斷球的前提下完成的;二是隨著整體的壓上,使巴倫西亞的球門始終處于皇馬球員的射程之內。不該忽視的細節(jié)是,開局2分鐘和6分鐘時卡塞米羅和巴爾韋德就完成了中距離的勁射。盡管皇馬在開局階段的射門無功而返,卻也在心理上給對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從而使對手龜縮在后場不敢輕易出動;三是體現了皇馬中場球員的強大進球能力,畢竟克羅斯、伊斯科和莫德里奇包辦了比賽中的三顆進球。
在經歷了上賽季的失敗之后,皇馬總結出來一條經驗,那就是在C羅離隊后,其他中前場球員沒有分攤該有的進球任務(本澤馬除外)。為此齊達內在本賽季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心理輔導和訓練中的針對性。如果說在戰(zhàn)勝赫塔菲后受到法國教練突出表揚的是莫德里奇的話,那么本場比賽他想夸贊的則是伊斯科:“對于伊斯科能發(fā)揮出如此的高水平,這里沒有我任何的功勞。他參賽的愿望極為強烈,也不在乎承擔比賽中的任何責任。我為他的表現感到高興,他也如愿以償的完成了進球”。齊達內之所以這么表示,不僅是因為這是伊斯科本賽季的第一顆進球,更重要的是他的恢復狀態(tài),有助于整體在打法上的多樣化。
但中場球員包辦進球,可“苦了”約維奇。因為在賽前他曾被看成是皇馬在超級杯賽中的希望。有關塞爾維亞前鋒的本場歉收,人們可以從幾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當皇馬在前場做耐心的滲透時,中鋒得球的機會也會相對減少。這跟國家隊在傳控打法流行時,會“抹殺”前鋒尖刀作用是一樣的道理;二是約維奇已盡到了他該盡的主要責任。譬如說克羅斯的角球直接破門進球,就來自于約維奇門前爭頂所獲得的角球;而莫德里奇在下半場禁區(qū)內的大腳破門,同樣來自于約維奇的慷慨分球。唯一使人感到遺憾的是,他在41分鐘時的門前補射,卻打在門將的身上彈了出來;第三,齊達內在80分鐘時將其換下,并不是對他的努力不甚滿意,而是為了讓馬里亞諾也能獲得出場時間,同時也為了在四天后的決賽留一手。
齊達內在賽后對媒體說:“約維奇沒有獲得進球,但是他完成了一場很好的比賽,這對他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前階段比賽打得少,能感覺出在狀態(tài)上和其他同伴的差距。但重要的是每個球員都在比賽中竭盡了所能,從而使我們更像一個整體。如果約維奇能有進球的話,我想他一定會更加高興。使用5中場究竟是缺少前鋒時的應急措施還是代表著今后的大方向?我想應該是臨時的方針吧。根據巴倫西亞的特點,我才決定讓伊斯科和莫德里奇打內線,而把邊路的傳中留給邊后衛(wèi)來完成。每場比賽都是不同的,也許在決賽時我們又會變成另一種打法。”
決賽中又將改變打法?不管齊達內的這句話是出自內心(因決賽對手巴薩或馬競風格各異,于是對策也就有所不同),還是為了“疑兵之計”,這都會讓約維奇感到舒心:論個人有進球,約維奇自然希望在前場身邊能配備邊鋒;論追求整體表現,他倒是希望在5中場成功之后,能在決賽中再體驗一下齊達內多變打法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