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崔康熙猶如一股清風,一掃中國足壇的沉悶。無論是去年足協杯決賽“三悶棍”打得李霄鵬沒脾氣,還是剛剛結束的德比,險些讓佩雷拉吃一記大悶棍,越是在關鍵時刻,老崔似乎總能憋出一些“大招”,讓人眼睛一亮。
老崔是如何憋出這些大招的呢?我們不妨從他遇到的魯能、上港這兩個對手身上的來尋找線索。
去年足協杯的魯能,與今年爭冠組的上港,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率先取得了對崔康熙球隊的領先。魯能是在足協杯決賽的首回合1比0領先申花,上港也是在爭冠組兩回合的德比戰中率先進球,1比0領先崔康熙的球隊。結果,魯能次回合就連丟三球,被申花翻盤。上港這次則是在補時階段,被申花絕殺追平。
如果爭冠組的比賽按照主客場算分,申花這次客場進球數領先,被淘汰的將是佩雷拉的球隊。也就是說,如果這次兩回合的德比不是發生在今年特殊的賽制中,而是在以往足協杯中,按照這次的比分,昂首晉級的將不是上港,而是申花。
魯能和上港,面對崔康熙,竟然都沒守住1比0的優勢。如果僅僅看球隊的紙面實力和同期的聯賽戰績,魯能和上港無疑都優于崔康熙的申花。但是,無論是李霄鵬還是佩雷拉,面對背水一戰的崔康熙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過于精明,過于保守。他們在領先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守住微弱的優勢,而不是鼓足勇氣擴大優勢。
23日的德比大戰中,阿瑙托維奇在場上算是威脅比較大的。他不僅貢獻了有質量的射門,而且還參與了上港得分的那次進攻。佩雷拉過早地換下狀態不錯的阿瑙托維奇,讓申花最后的反撲更加肆無忌憚。
賽后,佩雷拉承認并不是因為阿瑙托維奇的狀態不好,而是希望通過換上體能更充沛的李圣龍來獲得機會。其實,這不是佩雷拉的昏招。恰恰相反,他每次換人,都有很明確的戰術意圖。比如,他將于海換上,將陣容調整為五后衛以增強防守。事實上,佩雷拉是一個精于算計的教練。這與過去中國足球“保平出線”的軟弱還是有區別的。
這種戰術上精于算計,在一場普通的聯賽中或許是優秀教練的標配,但一到淘汰賽遇到崔康熙這種破釜沉舟的對手,就顯得過于保守,自廢武功,給對手可乘之機。
阿瑙托維奇下場之前,崔康熙已經幾乎一口氣換上了四名攻擊型球員。理論上,已經領先的上港的確需要加強防守。但是,崔康熙如此執著于進攻,其實也是有極大的風險:人盯人的防守戰術,已經過度透支申花隊員的體能。比賽最后申花接連出現了球員抽筋的現象。此時,上港最有效的防守恰恰倒是進攻。
佩雷拉當然看到了申花防守的問題。他證實,換上李圣龍就是想利用對方逼搶能力下降,增加前場的穿插獲得機會。問題是,面對這樣的難得的機會,佩雷拉為何不愿意加強攻勢,反倒拘泥于1比0的比分,自縛手腳?
歸根結底,佩雷拉想的是如何能守住1比0。比賽中,有一個細節,佩雷拉的助手捧著IPAD一直在緊張的算計著,不時與佩雷拉交流。這顯然是一個有高科技裝備,非常職業也很現代的教練團隊。但是足球場上,需要理性,但更需要勇氣、常識和直覺,過于依賴看似精明的理性的算計,在關鍵時刻常常會弄巧成拙。
本輪中超聯賽,京魯之戰的視頻裁判對于格德斯的犯規判定,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從視頻回放來看,格德斯對李可的這次防守,更像是一次合理的身體對抗。主裁判當時憑借常識和經驗,并不認為格德斯犯規在先。但是,在視頻裁判的介入下,格德斯卻被判犯規。
視頻裁判的引進,的確會減少很多誤判。但是,今年中超賽場出現這么多爭議判罰足以說明,足球場上不僅需要高科技明察秋毫,更需要裁判有使用常識的勇氣。過度依賴高科技,會損害裁判合理運用常識的勇氣。視頻裁判對格德斯的判罰看似精準,卻有畫蛇添足之嫌。按照常識,這個球如果不判犯規,爭議應該不會這么大。
關鍵時刻,裁判需要合理運用常識的勇氣,主帥同樣如此。
其實,如果23日的德比大戰不是發生在今年這樣特殊的賽制中,只是正常的聯賽。崔康熙未必甘愿如此冒險。畢竟,人盯人的申花隊員,一旦被上港隊員通過大范圍的傳遞調動開來,申花的防守很可能會瞬間崩潰的。所以,如果是常規聯賽,這場德比未必會如此驚心動魄。
但是,淘汰賽的關鍵時刻,交戰雙方的勇氣卻能爆發驚人的能量。因為,背水一戰的教練會在排兵布陣上更果敢。而且,此時教練異常的勇氣,也極具感染力。
我們看到,孫世林在替補席上就提前進入了狂熱的戰斗狀態,甚至因此還領了一張黃牌。在比賽最后時刻,孫世林特意與姆比亞擁抱,彼此打氣。這些細節,無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三軍用命,將士用心的強大氣場。反觀去年的魯能,今年的上港,顯然很不適應對手這種超強的氣場。
崔康熙每到關鍵時刻都能憋出大招,并不是他一定有多么高深的戰術,而是他更單純。從他的表現看,他只是遵從了足球場上一個眾人皆知的常識:兩軍對壘勇者勝。
崔康熙現象,其實給我們一種提醒:在越來越依賴靠科技,精于理性算計的中超賽場,保持常識和勇氣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