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最近,中超俱樂部名字中性化被再一次提上議事日程,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其實,2015年3月8日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就已經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按照這一中國足球的頂層設計,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的目的是為了“打造百年俱樂部”。
不過,非企業化也好,中性化也好,中超俱樂部的名字都不應該沒有個性。
據說,北京國安和上海上港都不約而同想到了取名叫“FC”。如果真的這樣,以后京滬大戰就成了“FC德比”了。不僅如此,“FC”似乎很吃香,好多俱樂部都在動這個腦筋,中超大有“FC德比”混戰的架勢了。
直接用城市的名字加上“FC”當然無可厚非,翻譯成中文,就是某某城市足球俱樂部,簡單明了,而且還有點國際范。遠的不說,就是我們隔壁的FC東京,FC首爾不都是大家很熟悉亞冠常客嗎?但是,如果大家都懶得花心思,直接換成“FC”,或是換成“人”,“城”,“聯”這些大路貨,先不說球迷會不會有審美疲勞,其實這一堆沒有個性的名稱,也對不起俱樂部所承載的歷史和球迷的感情。
一個人的名字,對應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熟悉這個名字的人眼里,這個名字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體活潑的。俱樂部的名字也同樣如此。
提到北京國安的時候,中國球迷就很容易聯想到他們的工體主場,以及那球場上空整齊劃一、綿綿不絕的所謂京罵“SB”,或者京捧“NB”。說到上海上港,上海球迷一定會很容易想起八萬人體育場。這支球隊從這里起步,第一個聯賽冠軍也是在這里奪得的,未來他們將告別這里,但只要俱樂部存在下去,“上海八萬人”都是上港球迷對冠軍記憶的開始。
所以,上海上港以后的名字,真的還不如叫“上海八萬人”。“八萬人”是上海人對上海體育場的昵稱,這個名字不僅能喚起上海人共同的記憶,而且還完全符合“非企業化”的要求。如果用“八萬人”的官方名稱“上海體育場”,上海人反而沒這么親切,缺乏文化內涵,而且還會影響上海體育場上級企業對俱樂部的股權投資。
至于北京國安,最好還是能保留原名。畢竟這個名字,大家都太熟悉了。與申花一樣,這都是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稀有的,最有文化認同的名稱了,應該給予保護。但是,如果真的要一刀切實現“非企業化”,我也覺得北京國安叫“北京NB”也比叫“北京FC”要好。
同樣是字母,但是“NB”是漢語拼音的縮寫,比“FC”這樣的英語縮寫,更本土化。更重要的是,這能喚起所有球迷對北京國安的記憶,國安的確是一支牛氣的球隊,稱之為“北京NB”也算名至實歸了。當然,如果真的選用這個名字,考慮到可能與英超利物浦以前那個球衣贊助商“撞臉”,俱樂部的律師需要做好功課規避法律上的風險。
正如父親給兒子取名字,取名意味著一種權柄。這次中超名稱的“非企業化”,我所理解的本質就是將俱樂部經營管理的權力從原來的投資企業手中,讓出一部分歸還給俱樂部的球迷們。這對于的長遠發展應該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力。
如果,以上邏輯成立,那么我相信重慶球迷一定不會拒絕“重慶力帆”這樣的名字,這個企業對重慶足球做了很大的貢獻,現在企業發展遇到很大的困難,球迷以此表達對這家企業的感激,也是合情合理的。當然,“重慶力帆”肯定通不過足協的要求,需要做一些技術上的處理,實現“非企業化”。比如叫“重慶帆”,既表達了對俱樂部最早投資方的致謝,又喚起了重慶球迷的共同記憶,懂的人都懂,這就是文化。
很多人羨慕日本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名字好聽還有文化。其實,日本這些俱樂部的名字,大多有一個共性,就是能夠喚起大家的記憶。其中,名古屋鯨曾經有過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曾用名:名古屋鯨八。據說,就是俱樂部在改中性名稱時,將時任豐田汽車的社長的姓氏片假名的筆畫數“八”放在了隊名中,以表示對這家企業的感激。心存感恩,這大概也算日本足球的個性之一了吧。
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中國足球的投入巨大。有的企業并沒有因為足球而做大做強,反而被職業足球掏空了家底。俱樂部與球迷一起在這場“非企業化”的中超取名改革中,以適當的方式表示對這些企業的致謝也是中國足球應當有的個性。
中超俱樂部應當抓住改革的契機,請球迷一起參與,給自己換一個中性,卻充滿個性,能夠好好體現俱樂部文化的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