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報道 應氏杯是棋界最早的世界圍棋大賽,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延續至今,共歷30余年,堪稱是棋界一部史書,完整地記載了當代圍棋發展進程。
首屆應氏杯決賽在中韓當代圍棋領軍人物之間展開,其時聶衛平九段和曹薰鉉九段正處當時的棋手黃金年齡,分別為37歲和36歲。其時棋戰稀少,比賽節奏舒緩,剃刀坂田榮男九段認為棋手的巔峰年齡為40歲,“絕不會出現20歲的名人”即為他的名言。
那個時代的高手,需要時間的充分積淀方可成就。口傳相授的門第傳承模式,一周一賽的慢生活節奏,使得棋手在技術和心智在40歲左右達到峰值,這也正是聶、曹爭奪首屆應氏杯的年齡。在那個年代,50歲上下的林海峰、大竹英雄還能在世界大賽中爭冠。
第二屆應氏杯延續了首屆應氏杯的氣脈,棋界高手群亦未出現改朝換代的變化,決賽在50歲的大竹英雄九段和39歲的徐奉洙九段之間進行,這也算是40、50年代棋手在應氏杯中的正式告別儀式。
四年過后,60后棋手開始登上應氏杯決賽舞臺,同為而立之年的依田紀基九段和劉昌赫九段同時在應氏杯和三星杯兩大棋戰決戰開打,給棋壇帶來了一股濃濃的朝氣。其時,不滿20歲的李昌鎬、常昊等70后已嶄露頭角,只是他們尚未形成鋒線,沖擊力猶嫌不足。但因為棋界60后高手層不夠深厚強大,70后很快沖破他們的屏障,取而代之。
2000年,李昌鎬和常昊在應氏杯決賽中的“雙驕會”是70后棋手統治第一棋戰的標志,這一年他們分別25歲和24歲,揮斥方遒,意氣風發。至此,應氏杯決賽從40歲時代邁入20歲時代。
再過四年,29歲的常昊與20歲的崔哲瀚在應氏杯決賽中爭冠,崔哲瀚刷新了應氏杯決賽者最年少紀錄。這屆應氏杯,崔哲瀚1比3落敗,屈居亞軍,但四年過后,他再次打進應氏杯決賽,對手是曾經獨步天下的李昌鎬。應氏杯雖“老”,卻在決賽中引領時代,這次崔哲瀚以24歲之齡奪冠。
2012年,第七屆應氏杯殺出一匹黑馬,年僅16歲、時為三段的范廷鈺一路連戰連捷,最終在決賽中3比1勝樸廷桓九段,以不滿17歲之齡奪冠。應氏杯冠軍首次進入95后行列。
2016年,第八屆應氏杯決賽在同為23歲的唐韋星九段與樸廷桓九段之戰展開,最終唐韋星3比2奪冠。本屆應氏杯,無論是兩位00后申真谞和謝科會師決賽,還是22歲的趙晨宇和24歲的一力遼躋身決戰,冠軍都將是20歲上下。經過30年歷程,應氏杯決賽者年輕了20歲之多,這也不正是圍棋界高手整體縮小的年齡差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