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總編輯 駱明
討論最近中超的限薪、中性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前,我們得先討論清楚,對于一個城市,足球有什么意義?就是養一個花瓶嗎?
不是的。一個中超球隊,可以帶動一個城市的足球氛圍,讓更多小孩參與這項有益身心的運動。它還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帶動周邊的產業鏈(比賽日經濟等),回報遠大于紙面投入。如果一個城市一年出一兩億人民幣就能養支中超球隊,這真是很劃算的公益事業了——每個城市都有不菲的宣傳費用。
但過去這些年,養中超的成本太高了,甚至可能達到一年幾十億。因為企業可以冠名,就把這些投入當成了廣告費,以及獲取其他“好處”的資本。追根溯源,這些錢還不是國家埋單(有些可能例外,如權健是欺騙消費者)?成本這么高,自然令各地政府/企業望而生畏。
中性化改革一刀切大有爭議,但中性化本身沒毛病。中性化+疫情打擊,虛火會迅速下降。韓國投入最高的全北現代,年薪還不到1億人民幣,中超一兩億養支球隊也實屬正常。這樣有興趣養足球隊的地方政府會越來越多,各地政府+企業攜手(甚至可能沒有企業),把足球俱樂部做成一個長線事業,這對中國足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可能有人會說,這和歐美足球不一樣啊。是的,真不一樣,國情完全不同啊,這里就不展開了。
總之,這次改革之后,我對中國足球的未來并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