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中國男子三大球的唯一希望——中國男籃掛了之后,意味著中國男子三大球全部無緣東京奧運,步入數十年歷史新低谷。
足籃排三大球,是體育重中之重,雖然各自只一塊金牌,但這三大團體項目,起點高,社會影響大,世界對手眾多,搞上去難上加難。一向牽掛中國體育的賀龍賀老總有句名言: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
多年來,中國女子三大球一直是世界領先水平,但畢竟對手少,男子三大球,嚴重拖了后腿,有礙中國體育的整體形象。
實際上,早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中國歷史性地第一次在金牌榜上壓倒日本,一舉成為亞洲第一體育強國之后,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推出紀錄片《奪標》,記錄了這一歷史性的輝煌時刻。
但是,《奪標》也尖銳地指出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不足——最嚴重的就是男子三大球全軍覆沒,無一金牌!
為了提高男子三大球、特別是男足男籃水平,國家搞特殊化,向男足男籃政策傾斜,男足男籃是中國體育界第一個完全市場化、職業化的,私企、洋帥、外援,紛至而來。
然而將近40年過去,依然小腳女人,龜行跬步。不要說追趕世界水平,連在亞洲的“相對優勢”也蕩然無存!
用不著跪舔什么“職業化沒有花費納稅人的錢”,私企投在外援、洋帥、以及“國內巨星”身上的超天價金元,還不是地方政府曲線政策交易,資源置換,它依然是國家推手。
如果是像皇馬那樣,一個J羅換來哥倫比亞一個大碼頭及公路沿線70億工程大單,倒也罷了,問題是,“中國職業足球”燒的錢,都是“內卷”呵。恒大得賣多少房子,才填得回足球上虧的?而蘇寧已經因為入不敷出,干脆斷臂,中超冠軍,直接不要了。
征戰世預賽的中國男足,對國內球員絕對實力已經不抱希望,而熱衷于歸化洋槍。
男足都撲街成這樣了,居然還有吹鼓手不以為恥,建議男籃“學習男足成功經驗”:男籃也歸化!
有媒體就男籃無緣奧運后提議:效仿世界各國,直接去非洲招募打籃球的!因為“歸化很管用”,國足世預賽的進步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此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厚顏無恥者,見所未見!
國足世預賽小組最后4場全勝出線,固然是全隊努力,但最重要因素在于疫情當下,所有對手不戰自潰,草草了事,唯獨國足在嚴格遵循防疫措施程序的前提下,內外都依舊保持著高度備戰狀態,使得原本預計相當艱苦而絕無把握的兩場“死戰”——菲律賓、敘利亞,變成走過場。這是中國整體國力優勢的體現,與洋槍何干?
況且,此番國足出線,表現最出色者,絕非哪桿洋槍,仍然是中國自產的土國腳——武磊!
武磊是當初在中國足球一片“市場”風潮中,徐根寶毅然扎根崇明青訓,磨劍十年的結晶。他是以徐根寶為代表的極少數中國足球人,在極度困難的環境條件下,不忘初心,篳路藍縷,為中國足球留下最后的火種。
真正有良知的中國體育人,應該呼吁的是大力優待、補償、支持徐根寶這樣為中國足球無私奉獻的奮斗者,而不是本末倒置,去為買辦歸化當吹鼓手!
以為雇幾桿洋槍就能成事,這是一種極為短視的鼠目寸光。
中國造船業史上,有過一句著名的爭論: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由于當時中國國力薄弱,國內航運船只短缺,而美國在二戰結束后有大量冗余民船,加上70年代石油危機,航運蕭條,船價大跌,中國可借機買船、租船,充實航運業。而獨立自主,時間長,花費大,“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便是那時提出的。
而今天的世界政經形勢,西方給國人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那些通過買、租即可掌握國外技術的幻想,早就被事實打破。而正是中國一直奉行的獨立自主路線,才保得今天的全工業化制造業體系安然無恙。
然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還是讓中國吃了大虧,芯片便是最極端的例子:早在1994年,倪光南院士就已提出應該著手國有芯片研發,奈何當時有人認為,國內用工成本低,有利于資本收割,再進行全球擴張,其實就是賺夠了錢,肯定買得到嘛,買到就能用,省心省力,豈不美哉?
到了今天,當美國對中國圖窮匕見,毫不掩飾露出獠牙之際,芯片已成為美國對中國卡脖子最厲害的殺手锏,也是讓中國最難受的一張牌。盡管中國已開始追趕,但此時縱然亡羊補牢,也需要千百倍的艱辛。
各國出于各自利益角度,根本不可能聽任你去資本收割擴張的,高級尖端精密的技術產品,雖然自主研發耗時耗力耗錢,但為了不被卡脖子,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正如天下哪有那么多躺在別國的優秀體育人才,等著你去雇傭歸化?
如果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培養不如歸化,那還要中國體育干什么?還要劉翔、姚明、蘇炳添干什么?隨便去美國劃拉幾個打籃球的,去牙買加劃拉幾個練短跑的,去南美劃拉幾個踢足球的,咸與歸化,還不容易?
今天鼓吹歸化洋槍的那幾位,將來有何面目泉下去見賀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