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江湖但知有希勒,誰是格里夫斯?
真是天意。本輪英超熱刺迎戰切爾西,兩隊雙料名宿,兩隊隊史傳奇,吉米·格里夫斯在比賽當天早晨辭世,享年81歲。國內球迷基本知道希勒是英超歷史最佳射手,絕大部分人不清楚,格里夫斯是英格蘭頂級聯賽史上頭號得分王:進球357個,比希勒還多70多個,格里夫斯就是“射手”的代名詞。哪天英格蘭要是設立一個類似“普斯卡什”的獎項,必須以他的姓氏命名。熱刺隊史盛產高產射手,格里夫斯之后有奇弗斯,奇弗斯之后有克萊夫·艾倫,之后是萊因克爾。凱恩是隊史第4位單季總產超過40球的前鋒。
格里夫斯活躍在黑白電視的時代,多才多藝。你很難拿現在的球員和他簡單類比,他身上既有歐文的速度和敏捷,也有希勒的準頭和力量,但這兩位都沒有格里夫斯最突出的品質:狡黠。現在,我們把這種屬性籠統稱之為“意識”,格里夫斯在人們知道“意識”這個概念之前,就具備了這項頂級射手必備的素質。
不久前,“轟炸機”蓋德·穆勒撒手人寰,業界形容他的風格,最突出的一點是:嗅覺。總是出現在應該出現的位置。在這一點上,格里夫斯和穆勒不相上下。他能在禁區內兵荒馬亂之中,迅速搶占炮位,當皮球飛向他的瞬間,已經擺定姿勢,張弓搭箭。硬要找出格里夫斯和穆勒的不同,也許是格里夫斯的很多進球,在扣扳機前的瞬間,他還要涮一把門將,讓對方“讓開”一條路。
格里夫斯和穆勒,英格蘭和德國兩家最頂尖的射手,風格和產量如此接近,職業生涯卻如此不同。穆勒不僅是拜仁隊史第一個黃金年代的棟梁,拿全了國內外主流獎項,還代表國家隊在世界杯和歐洲杯立下汗馬功勞。格里夫斯作為1960年代的歐洲頂級射手,卻無緣1966世界杯決賽——第3場小組賽受傷,小腿縫了14針,淘汰賽便被赫斯特取代了位置。代表熱刺,他只在國內拿過足總杯,歐戰拿過優勝者杯,都是次一級的榮譽。這不僅是他個人的遺憾,更是英格蘭的悲劇。
世界杯后,格里夫斯又代表英格蘭3次,最后一次是1967年對奧地利的熱身。雖然入選了第3屆歐洲杯國家隊大名單,但全程沒有上場(那時還沒有替補)。1969年初,格里夫斯宣布退出國家隊,時年不到29歲。29歲!想象一下C羅、凱恩或萊萬多夫斯基這個年齡告別國際足壇,會是怎樣的轟動和不可思議。
格里夫斯有才,有才的人多敏感。他可能是第一位,因為感受不到“被愛”“被渴望”而自暴自棄的天才前鋒。赫斯特打進英格蘭決賽第4球時,替補席只有兩人無動于衷,一個是主教練拉姆塞,另一個就是格里夫斯。當晚的慶功宴,首相威爾遜光臨國家隊下榻的酒店,格里夫斯卻沒有出席,和夫人飛去西班牙散心。
格里夫斯選擇在職業生涯的盛年告別國家隊,隨后陷入酗酒深遠,很大程度上和拉姆塞并不欣賞他有關。翻看格里夫斯的履歷,從1972年到1977年是空白。那5年他干嘛了?喝酒,喝大酒,天天喝。他的日常就是從早上到酒吧“打卡”,通常以20杯為每天的“工作量”,回到家再喝一通伏特加才入睡。他能活過80,而不是像貝斯特那樣不到60就離去,多虧了戒酒成功。格里夫斯后來在電視臺開創了自己的欄目,迎來了新生。
英格蘭如果有格里夫斯,也許不會在1968歐洲杯被南斯拉夫淘汰,不會在1970世界杯被西德逆轉。我們會有幸目睹他和穆勒這對足壇雙驕在墨西哥一較高下。但英格蘭選擇——或者說,跟隨拉姆塞,走了一條實用兼粗糙的路線,這就像上世紀30年代,查普曼首創WM陣型,導致許多俱樂部改長傳急攻為主打風格,忽略了創造,忽略了技巧。球員也越來越不用腦子比賽,而是拼身體,靠蠻干。
別看格里夫斯去世了,各大球場紛紛默哀致意,但他在世時,政府和足總都遲遲未能對他的才華和貢獻予以應有的承認。直到2009年,他才獲得國際足聯頒發的世界杯冠軍獎章,直到今年初,他才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英格蘭足壇對有才華的人總是滿懷猜忌,像格里夫斯這樣的有為青年,在其巔峰期報國無門,也就活該他們在大賽上頻頻飲恨。2010世界杯上,卡佩羅重召赫斯基,就是命運對英格蘭暴殄天物的終極懲罰。格里夫斯的球員生涯未能實現抱負,但愿凱恩不會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