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述評
開局主動回收嘗試防守反擊,并在一次角球戰(zhàn)術中,由兩名中國本土球員完成配合攻入精彩一球,同時完全限制住阿曼隊14號(右后衛(wèi)哈爾西)的不斷助攻——如果中阿之戰(zhàn)能夠維持住前66分鐘的表現(xiàn),那么這場11·11對決,毫無疑問成為李鐵執(zhí)教國足以來的名局佳作。遺憾的是,當比賽逐漸進入到中國隊主控的狀態(tài),阿曼隊反倒因為體能下降,從而有一些心有余力不足之際,鐵家軍反而又秀了一把“自亂陣腳”。同樣是利用一次角球機會,賽后榮膺全場MVP的14號哈爾西頭槌中的,于是,名局便成了菜局,佳作也就成了爛作。
對于阿曼,中國足球?qū)ζ洳⒉荒吧?。在這支球隊身上,既有20年前沖入世界杯的美好回憶,也有10年前國奧隊大意失荊州的慘痛教訓。不過,追溯至兩隊上一次交手,中國隊當時是以4比1大勝(2015年亞洲杯前的教學賽)。而迄今還在國家隊陣中的王大雷、吳曦、武磊和劉彬彬,都是6年前勝仗的親歷者。但今時不同往日,阿曼隊能夠以1比0客場掀翻日本、0比1小負本組最強隊沙特,足以說明伊萬科維奇帶給該隊的進步。加上中國隊前4輪12強賽僅得3分導致飽受批評,鐵家軍從一開始就在拒絕輕敵思想。事實上,此番對陣阿曼,李鐵也如外界所愿祭出最合理化的最強陣容,包括客戰(zhàn)沙特打入世界波破門的洛國富,還有萬眾期待的中生代強力后腰徐新均是首發(fā)
倘若說在開局第一次進攻中,阿曼隊14號哈爾西還能送出極具威脅的右路傳中球,之后,中國隊主動回收尋求防守反擊,以及開大腳、45度斜傳轉移的策略,則是很快把比賽引入一個奇怪的節(jié)奏。阿曼隊掌握控球權(上半場占到61%)、阿曼隊射門占優(yōu)(上半場7比4)、阿曼隊傳球數(shù)超過國足五成(上半場196比128),但能夠給予的實質(zhì)威脅少之又少。雖然現(xiàn)在來說鐵家軍針對這一場策略改變是否恰當,可能會有些許矯情,但至少在實戰(zhàn)中,這種變化還是起到不少成效。在中國隊面前,阿曼隊根本毫無領先3分的強隊風范,甚至連他們的球迷可能都會悲哀地認為:進攻套路已被徹底凍結。相反中國隊的凌厲反擊,包括訓練已久的定位球戰(zhàn)術,反而可以頻繁制造殺機,正所謂雷聲小,但雨點大。
但誰又能想到,就在阿曼隊逐漸有所示弱,甚至體能進入瓶頸期之時,比賽局面風云突變。誠然,10號隊長哈勒迪的出場非常關鍵,但前提是中國隊自釀好局。按照李鐵所言,換上蒿俊閔和吳興涵各有原因,上前者是為了加強中場控制;而在吳興涵出場以后,完全可以提升球隊的防守能力。但問題在于上述兩處換人,均只是從整體上宏觀調(diào)整,并沒有針對阿曼10號哈勒迪采取特殊部署,結果就是這位老將一次遠射制造角球,一腳助攻隊友破門,改變比賽局面就是如此簡單?而從哈勒迪上場之后,阿曼隊也就利用11分鐘追平比分。有趣的是,負責在角球防守中盯防進球者哈爾西的隊員,本應該是13號徐新,而在這名A級賽新人下場后,正是身材不高的蒿俊閔接過這個任務,但還是被那位全場最佳逮著機會。正所謂自食其果,玩火自焚,搬起石頭去砸自己的腳。
顯然,本場比賽的最大輸家就是中國隊主教練李鐵。在地球人都知道國足的最大短板是在中場的情況下,在連續(xù)試錯張稀哲、尹鴻博、金敬道、池忠國之后,鐵家軍終于在這一場遣上呼聲極高的徐新。但問題在于,下半時充滿離奇的兩處換人,則是徹底消弭他在前66分鐘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光環(huán)。而人們不禁要問:如此這般執(zhí)教下去,李鐵還能屹立于風口浪尖上繼續(xù)不倒?
12強賽半程已過,5場比賽5套陣容5種打法,球隊累計狂丟10球,一時間,圍繞著李鐵的應試思路和國足豆腐渣防線,開始為人廣泛詬病。然而,這些還都只是表象。在李鐵不斷試錯、頻繁在繳學費、被噴被罵之際,國家隊的內(nèi)部氛圍和建設思路鐵定正在誤入歧途。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半年,每逢國家隊比賽日,鐵家軍所營造出的負面情緒,以及巨大殺傷力、破壞力、摧毀力,也在波及中國足球整個行業(yè)的每一個層面。如今,中國隊想要出線幾乎已成奢望,而倘若此等情況未來沒有任何改變,這種破壞力所造成的毀壞程度,必然將是日積月累,直至在有一天病入膏肓。顯然,這也與《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所提到的中期目標——實現(xiàn)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職業(yè)聯(lián)賽組織和競賽水平達到亞洲一流,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強隊行列,存在背道而馳的關系,甚至可以稱得上一種“反作用力”。
其實,即便是在此役上半場,鐵家軍也沒有展現(xiàn)出多么高深莫測的內(nèi)容。主打高點、長傳轉移、屢開大腳,戰(zhàn)術策略看似很有針對性,但實際上,也反映出中國隊在用一種落伍的足球理念謀求“偷襲”。而倘若不是阿曼隊球員孤陋寡聞,猶如井底之蛙常年混跡于本國半職業(yè)聯(lián)賽,中國隊在上半場最后時刻,早就已是城門大開。而之所以沒有一種理想且成熟的戰(zhàn)術體系,也說明國家隊并未全面進入鐵氏軌道,換句話說,李鐵也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為中國隊注入鮮明的戰(zhàn)術風格。
所以比賽踢起來就如同瞎踢,但區(qū)別于“打到哪兒算哪兒”的思路,在于中國隊擁有洛國富、武磊、阿蘭等個人能力超強的球員。可從5輪12強賽實戰(zhàn)表現(xiàn)來看,無論怎樣組合中前場攻擊群,都沒有產(chǎn)生讓人期望的效果,也沒有任何套路和精妙之處可言。踢得都是個人主義,都是在打個人能力,這也是過去五六年中超土豪們普遍的戰(zhàn)術策略。這種戰(zhàn)術也許遇上阿曼、越南等亞洲二三流球隊尚且管用,真正碰到日韓伊沙澳,恐怕就是“小巫見大巫”,最終還得原形畢露。
坐擁如此精兵強將,在外訓練三月有余,卻連阿曼這樣的球隊都是拿不下來,難道不值得足協(xié)高層的深思嗎?所謂換,或者不換,還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既然已成最大輸家,可不要讓這位輸家把這股“喪氣”傳染開來,落得整個行業(yè)最終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