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耿鵬飛
據(jù)多家國內媒體報道,眼下中超不欠薪的球隊只有3個隊,更恐怖的比如貴州隊,部分球員欠薪長達16個月,但在身邊不關注足球的朋友的眼中還是一個老套的刻板印象:中國足球運動員水平這么差,憑什么掙這么多?
一個樸素的經濟學原理:價值決定價格,供需影響價格。
過去幾年,球員的薪水由供需主導,一個瘋狂的足球市場,因企業(yè)足球尤其是地產足球的介入,投機四起,經濟上是無限額的競爭,所以金元足球之下,好的國內球員以及好的年輕球員(U23政策)本來就少,資本狂舞,物以稀為貴,球員們的工資就高得驚人。
這幾年,國內足球運動員的薪水確實高得嚴重偏離了自身價值,但這就是市場的無形之手的力量,而眼下幾乎全員欠薪,也是市場的無形之手的牽扯。
但大家看娛樂圈,不是更可怕?
鄭爽日薪208萬,這1爽幾乎是多少人一輩子的血汗錢...
但鄭爽的業(yè)務水平,她創(chuàng)造的價值,能匹配她的薪酬嗎?
而最近國內不少高薪藝人,都被查出偷稅漏稅,相比之下,國內的足球運動員們就慘多了:不少被欠薪的球員,由于球隊沒給交稅,他們因為欠稅被列入失信名單,還得自己掏腰包補企業(yè)該交的稅。
類比中國足球,視覺上,印象里,水平是不高,但好歹白字黑字的FIFA排名亞洲第8、第9,但你把中國的電影、音樂和偶像團體們,扔到對應的“12強賽”,他們能拿到比國足更高的名次嗎?
一樣的,都是靠供需,娛樂行業(yè)可以靠14億人口下巨大的市場紅利,大樹好乘涼。
足球運動員顯然沒有類似的市場紅利,但個別踩中政策或市場的風口,也算正常吧。
足球運動員和娛樂行業(yè)、偶像行業(yè)最大的不同是:沒法包裝!
足球運動員每天都會直面勝負,他們業(yè)務能力的好壞,在幾萬人的球場內,在更大受眾基礎的電視轉播鏡頭下,被看得一清二楚,這都是硬橋硬馬拼出來的,包裝不得。
金元足球的泡沫破裂了,演員天價的片酬同樣也沒法持久,因為制片方在如此驚人的成本下也沒法保證盈利,其中各種刷數(shù)據(jù)套廣告等弄虛作假之后,市場會殘酷地還原真相,再火的小鮮肉,也創(chuàng)造不出匹配他們片酬的價值。
說回球員,他們該不該比其他行業(yè)的人掙得多?
應該,主觀理由如下:
第一,球員這個行業(yè)競爭激烈,淘汰率奇高,某種意義,真的是在賭,你是這塊料,且還努力,運氣也好;
第二,實打實的青春飯,生涯巔峰期就那么短暫,10年左右,演員你還可以從小鮮肉演到大叔,從偶像派轉型成實力派,但球員,老了就是老了;
第三,轉型困難,藝人能轉型,無論是戲路還是職業(yè),演而優(yōu)則導,同樣能賺錢,但球員撐死轉型教練,但出來后不僅挨罵而且薪水還不高。
客觀上,從創(chuàng)造價值維度也是如此,圍繞球員們的電視轉播收入、廣告贊助收益和比賽日收入等,都擺在那,行業(yè)整體在收支上還是能運轉的,球員的薪資在全球范圍內超出其他行業(yè),這不是局部中國市場的詭異現(xiàn)象(當然,中國球員創(chuàng)造價值方面確實落后歐洲太多,大多數(shù)中國職業(yè)俱樂部都沒有穩(wěn)定的客觀的營收倒是事實),球員的工資和商業(yè)價值(參考梅羅的代言和社交媒體廣告報價)就是高。
后金元時代,中國球員該掙多少?
首先,肯定比金元時代縮水不少,但也不應該太少,至于這個額度,要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不要倒掛,02年前后,留洋球員的薪水遠高于國內球員,當時掙得最多的是孫繼海,在更高水平的聯(lián)賽掙更多的錢,這才是天經地義,而彼時恰好也是國足水平近期最高的階段;
第二,量入為出,參考NBA,從總收入劃分工資份額,五大聯(lián)賽各隊也有工資帽,不見得限定一名球員的工資上限,而是工資總支出不能高于總收入的一定比例,不然投機者進來,整個市場就亂了,這就是為何英超燒錢燒成世界第一聯(lián)賽,中超燒錢火滅后一地雞毛,英超有合理的機制保證持續(xù)穩(wěn)定的正向投入;
第三,不要有政策性高薪,類似歸化球員高薪和U23球員高薪,前者不利于球隊更衣室,后者不利于年輕球員成長,年少多金,一定不是好事。
總之,無論是金元時代中國球員的高薪還是金元泡沫破裂后的四處欠薪,存在即合理,根源還在價值決定價格,供需影響價格。
但眼下,全球范圍內都在警惕足球運動員的超高薪,巴薩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而越來越多的球員,靠著背后經紀人的長袖善舞,將短期合同熬成到期合同索取高薪,讓母隊沒有轉會費可賺,這樣此消彼長,整體成本在上升,整體營收在萎縮,早晚會崩盤。
足球世界是時候向NBA這些美國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學習,量入為出,做好運動的同時也做明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