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本期節目鏈接:沒有哈登的籃網真的更流暢了嗎?
本期主播:籃網球迷電臺臺長 孔德昕
“流暢”一詞已經成了中文語境下籃網隊繞不過去的梗。伴隨著詹姆斯·哈登的離隊,以及背后關于他和杜蘭特、歐文打法不適配的流言——盡管我認為這是刻意被放大的細枝末節——只要籃網上場打球,流暢一詞總要刷屏。
打得好,籃網球迷刷流暢,意思是沒有哈登我們真流暢。打得不好,哈登球迷刷流暢,嘲笑籃網輸得落花流水。即便我本人不喜歡這個梗,但其背后的問題仍有探討價值:送走哈登之后,籃網的進攻真的變流暢了嗎?
原本我們應該等到樣本更大一些再討論這個問題,但眼看著歐文何時全職仍是未知數,本·西蒙斯最快也要常規賽末尾才能復出,繼續等待失去了意義。有限的數據樣本加上實際觀賽的感官,我們已經可以嘗試討論這件事情。
毫無疑問,送走哈登的籃網隊在打法上有了變化。
比賽節奏
提到流暢,人們第一反應是節奏快。賽季至今,籃網的比賽節奏始終在聯盟前50%,這一點無論哈登在于不在都是相同的。截至目前,籃網本賽季每48分鐘打99.22回合,排在聯盟第12,而在哈登打完籃網最后一場比賽前(2月3日對陣國王),球隊每48分鐘打99.33回合,位列第10。也就是說僅從數據看,沒有哈登的籃網反而變慢了,后哈登時代籃網每48分鐘打98.79回合,過去7場,也就是杜蘭特復出之后則是98.57回合。
但這并不能直接得到結論,因為很多變量沒有被排除。
首先,哈登為籃網出戰期間也不代表就是他提升了全隊的速度。根據統計,截至打國王一戰,當哈登在場時,籃網每48分鐘打99.92回合,而當他不在時,節奏提升到了101.16——放眼全隊,當時只有米爾斯不在場時,籃網的比賽節奏會更快一些。
與此同時,哈登離開后的籃網也經歷了不同的掙扎階段。他們有過歐文單核帶隊的比賽,有杜歐都缺陣的無核夜晚,還有杜蘭特單核的夜晚,這樣的不確定性也讓球隊無法樹立穩定的風格。
更重要的是,比賽節奏不是由一支球隊決定的,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對手是節奏很慢的隊伍,這同樣會在數據上影響到籃網。事實上在哈登不打之后的19場比賽里,籃網14場的對手都是聯盟節奏前8慢的,其中獨行俠、76人、熱火和尼克斯是最慢的4隊,交手過兩次的猛龍和綠軍分別是第6和第7慢。這也影響了所謂哈登走后籃網的比賽節奏數據。
結合比賽感官的話,你應該可以接受哈登離開后籃網進攻打得更快這種概念。比如在3月7日-3月16日那5場,也就是歐文能出戰其中4場的比賽期間,籃網每48分鐘要打101.3回合,超過此前的水準,這其中也不乏綠軍、76人、尼克斯三支節奏超慢的球隊。
另一項數據或許能更貼合人們感官上的比賽速度,那就是進攻回合時間。假設你遇到一支每個回合都要打滿24秒的對手,那么最終的比賽節奏一定很低,但如果你自己的進攻打得很快,我們依然不能說你是一支進攻遲緩的隊伍。
根據統計,本賽季當哈登在場時,籃網平均每個進攻回合耗時14.34秒(不算二次進攻的時間),當哈登不在時,則是13.89秒。而當杜蘭特或歐文在場,哈登不在場時,籃網每個進攻回合耗時13.99秒。反過來,杜蘭特和歐文都不在,哈登在場每個進攻回合是14.6秒。
這比較符合比賽觀感,哈登在場時進攻節奏確實會放慢。在哈登打完最后一場前,籃網場均控球時間達到20.8分鐘,而在那之后則是19.7分鐘,這也能反映出前后的進攻變化。
分享球和觸球
和流暢相關的另一個部分是分享球和觸球。如果一支球隊進攻節奏緩慢,但每個回合都人動球動,馬不停蹄、手不停球,人們還是會覺得他們的進攻足夠流暢。勇士、熱火的比賽節奏分別是聯盟中游和聯盟倒數,但沒人會覺得他們的進攻滯澀,因為兩隊強調傳球和跑動,場均傳球數分別是聯盟第2和第9。而和傳球相呼應的就是觸球,如果一支球隊每個回合都不做任何傳球,那他們每場比賽的觸球次數自然很少,而傳球第二多的勇士自然也是聯盟觸球第二多的。
同樣以哈登打完籃網最后一場比賽為界。在那之前籃網場均觸球385.0次,聯盟倒數第3,每次觸球時間3.24秒第4長,每次觸球運2.38次第6多。哈登不打后,籃網場均觸球388.3次倒數第8,每次觸球時間3.04秒聯盟倒數第14,每次觸球運2.29次第8多。
很明顯,沒有哈登之后籃網的觸球增多、每次觸球時間變短、運球次數也減少了。而在杜蘭特復出后的過去7場(歐文打了4場),籃網場均觸球來到404.3次,聯盟第17多,每次觸球時間3.05秒第12短,每次觸球運2.20次第12少。結合上文我們提到的,這7場籃網的比賽回合數其實并不高,但觸球的變化反映出球隊的進攻確實變得更加注重分享球和快速決策。
傳球數方面也是如此,哈登在時籃網場均傳球261.7次倒數3,在那之后是272.3次倒數第8,過去7場285.0次倒數第15。
與之相對應的,在哈登代表76人登場前,費城場均觸球423.2次第8,每次觸球3.01秒第9短,每次觸球運2.18次第10少。哈登披掛后,費城過去10場平均觸球400.8次第10少,每次觸球3.15秒第10長,每次觸球運2.22次第14少。
眾所周知,哈登是聯盟最極致的持球型球員,他始終是要大量觸球和掌控比賽節奏的。從他個人的比賽來看,籃網給了哈登很重的比賽負擔,但也始終把球交在他的手里,讓他來主導進攻。所以與其說籃網不給哈登權限,不讓他打自己的籃球,倒不如說籃網太依賴哈登,完全交由他來決策一切(當然,這里有客觀配置不適配,讓哈登個人受影響的因素)。
本賽季為籃網效力時,哈登場均92.6次觸球,僅次于約基奇,和東契奇并列聯盟第二。他每次觸球6.11秒聯盟第二,僅次于特雷·揚,每次觸球運5.04次第6,場均控球時間9.4分鐘聯盟第一!而在加盟76人之后哈登反而減少了操作,場均觸球87.7次,每次觸球5.79秒,每次觸球運4.95次,場均控球時間8.5分鐘,各項均有下降。
要知道在2017-18拿到MVP的賽季,以及2018-19場均36.1分的賽季,哈登的場均觸球次數和控球時間都沒有本賽季在籃網長,只是那時的哈登每次觸球時間更長、運球次數更多。當然了,這也和哈登今年在籃網的出場時間更長有關,不過他在籃網掌控大量球權是事實。
跑動
另一項簡單粗暴、和所謂流暢度相關的數據是跑動距離和速度。通常人們不會覺得大量跑動且跑動更快的方式是停滯的,而這方面籃網也有變化。
哈登告別前,籃網跑動距離聯盟倒數第2,平均跑動速度每小時4.07英里倒數第3,進攻跑動速度4.34倒數第4。而在那之后,籃網跑動距離來到聯盟倒數第4,平均跑動速度每小時4.11英里倒數第10,進攻跑動4.42倒數第12。雖然仍屬于跑動偏少和偏慢的球隊,但確實有所提升。
賽季至今,哈登是出戰超30場、且場均打至少30分鐘的球員里平均跑動速度最慢的,在他身后的是詹姆斯、保羅、恩比德、濃眉、米切爾和杜蘭特。我們能看到這里都是明星球員,而且普遍年齡偏大,作為核心球員,跑動少、跑動慢都是正常的。
而看到哈登和恩比德同時出現在倒數前4,大家也能想象到費城得到哈登后的變化。他們之前的跑動距離是聯盟第16,平均跑動速度倒數第13,哈登上場后則都是倒數第6。
流暢定義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沒有哈登之后,籃網進攻節奏更快、分享球更多、整體跑動更快、球的流動更頻繁。至于這是不是就證明籃網的進攻更流暢,那便需要大家自行判斷了。
如果你認為進攻成功率更高,砍分更順暢才是流暢的話,那這部分還有待觀察。籃網過去7場比賽確實轟出了聯盟第一的百回合124.5分,但樣本畢竟太小。在哈登告別前,籃網已經把進攻打到聯盟第7,而且哈登加盟76人之前費城百回合111.0分聯盟第14,哈登到來后116.8分第11。
比賽風格并沒有高下之分,就像哈登在的時候籃網雖然傳球數倒數,助攻數卻是聯盟第8。而球風相克是存在的,另外更重要的是,誰能在自己的風格中接近極致,誰就能呈現出更強大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