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所有的牛皮,只要時間夠長,終究是會被戳破的。
“大賽必克”(2016歐洲杯后退改為“逢德不敗”),終究以最血淋淋的方式,吐得一干二凈。
弗利克是乖覺的,面對精神上已經崩盤的意大利,德國隊收了,沒有再追殺下去,最后還讓回兩個,給同行留了一絲薄面。要知道這是對巴薩打過8比2的弗利克,是對巴西打出7比1的德國。如果德國隊“宜將剩勇追窮寇”,那意大利就直奔破紀錄而去了——1924年1比7慘敗匈牙利,那將是千古難消的奇恥。
有些球員其實并不想收,比如基米希,終場哨響起的片刻,全場最后一腳觸球,他就直接來個吊門。這種毫無必要的動作,對比2012歐洲杯決賽時,卡西利亞斯主動招呼裁判趕緊終場,就是一種羞辱性的昭示。
其實,對比8比2、7比1,這場根本算不得下死手。那兩場由于比賽的規格,拜仁與德國始終處于高速運轉中,而且對手也有一定的還手,勝方始終不敢松懈,一球一球地殺到底。
而這場,節奏慢悠悠,壓根也沒什么對抗。全場只有德國隊在3比0之后,領了兩張黃牌。但即便是這樣的節奏,意大利也還是動輒被殺到禁區里亂作一團,抬不起頭。
原本,上半場唐納魯馬還是撲了相當多的險球,如果半場只是0比1,下半場還可以一戰。但上半場結束前,巴斯托尼愚不可及的送點,一下成了0比2,就徹底沒懸念了。
然而如此,曼奇尼居然還在“鍛煉新人”,居然還把詹盧卡·曼奇尼換下(當然這位曼奇尼的45分鐘也是白給),對位上18歲的斯卡爾維尼,那就聽任德國隊砍殺了。至于唐納魯馬第5球的烏龍助攻,其實只是他一貫拙劣的延續,也是當時場上意大利全隊精神狀態的體現。
如果你經歷過夠多的發布會,用腳趾頭也想得出曼奇尼會說什么:哎呀要看到積極的一面啦,哎呀其實我們踢得比上一場平局還好啦......已經57歲的曼奇尼,發布會上打起這種官腔來,臉都根本不紅,也根本不用草稿。
其實曼奇尼最重要的話,是在上一場對德國隊的平局之后:我不能發明球員。
什么意思?跟穆里尼奧1比6輸給博德閃耀后“我只有13個球員”一個路數,就是:球員水平不行。
當然,曼奇尼遠比穆里尼奧有借口,在意大利整體迅速滑坡的當口,確實根本拿不出夠水平的球員——別的不說,對面的德國隊基本上就是準備打世界杯的人馬,主力散布在每賽季要沖歐冠的各大豪門中。而意大利這邊,歐冠淘汰賽經驗加起來,才幾分鐘?
但這樣的現實給曼奇尼提出了一個更困惑的問題:這樣的慘敗,對于“鍛煉新人”究竟有多少意義?有哪個新人會從幾乎要刷新歷史紀錄的慘敗中學習成長?你就不擔心如此慘敗會將新人的信心摧毀殆盡?
實際上,真正的“純新人”,是18歲的尼翁托與斯卡爾維尼,其他上場的球員,大多介于23到25歲之間。下半場上來的維羅納前鋒卡普拉里,都28了。對,就是國際米蘭從前跟桑普多利亞做賬,總價值3000萬,交換什克里尼亞爾的那位卡普拉里。
這些球員,早在U23級別,就該練夠了,不至于到國家隊再來鍛煉。前兩年中國足球推出U23政策時,戚務生說過一句:U23算哪門子年輕球員?
再說對面的德國隊,也不是沒上新人練練,下半場換上的恩梅沙、穆西亞拉,一個23,一個19。
你再去看看別人,去年全年大放異彩、榮獲金童獎的佩德里,才19。剛剛歐國聯對捷克破門的加維,才17,創西班牙國腳最年輕破門紀錄。
你還好意思“我只是鍛煉新人,要看到積極一面”嗎?
真正該問的是,這些球員早在他們的俱樂部梯隊、意大利U19、U21、U23各級青年隊就該鍛煉完成,為什么要到曼奇尼的一線國家隊,才開始鍛煉?如果這些23至25的球員,都踢到一線國家隊了,才開始鍛煉,還需要培養,那么多意大利青年隊教練,平時都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