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萊萬轉會巴薩,恭喜他。
還差個把月就滿34歲,萊萬這個年紀還能找到這么好的下家,難得。比起前輩“轟炸機”蓋德·穆勒,在距離35歲還差125天時離開拜仁,之后只能轉戰美國足壇,萊萬的際遇強多了。
他本該在4年前轉會皇馬,但拜仁以加薪續約挽留。雙方這段時間的合作,以拜仁奪得隊史第6個歐冠,萊萬榮膺世界足球先生,皆大歡喜。在本報的“足球第一視角”中,筆者和同事梁宏業圍繞萊萬產生分歧:我不認為萊萬值得巴薩掏這么大筆錢(至少數據缺乏說服力),梁老師則堅持萊萬是巴薩目前最需要的球員,有他助陣,巴薩奪回西甲可期。這次業務探討,讓我有機會琢磨這個被爭論過很多次的話題:萊萬的表現當得起“世一鋒”的美譽嗎?
怎樣科學運用數據?
討論萊萬“好不好”,和“值不值”是兩個概念。尋找的數據也會有很大不同。單純看萊萬的水平是否夠得上“世一鋒”,你要做的是對比——和同時代的同行比,和前輩比,和歷史紀錄比。若是“值不值”,那就是和買家的打法、實力以及戰略目標有關。還要考慮能否適應新的環境。
兩套數據,各有側重,共性是很“膚淺”。膚淺在于,普通球迷和媒體只能看表面,且是免費的數據,拿不到最有說服力,最能幫助你做判斷的核心內容。現在,歐洲主流俱樂部都通過龐大的數據庫,篩選希望引進的球員。這些數據基本由專業機構采集梳理,賣給俱樂部作為決策的技術支持。數據五花八門,涵蓋球員屬性的每個棱面,從全場跑動距離,沖刺次數,活動熱圖,到傳球模式,失誤后果以及預期進球和失球等等,精確到每一分鐘。
此外,俱樂部還要派遣球探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目標球員的性格和家庭背景,生怕哪個環節疏忽,造成巨額資金的損失。大部分俱樂部承受不起這類損失。國內媒體和球迷怎么通過“膚淺”、免費的數據論證自己的觀點?使用數據的方法論,是本文的要旨。
關于萊萬水平高低,即使是免費的數據,也汗牛充棟,討論綽綽有余。巴薩簽他值不值?這屬于主觀價值判斷,以同樣的數據,可能推導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免費數據能解釋的現象有限。支持自己論點的證據不足以說服對立面,是常事。大家都免不了要來一番“科學猜測”,猜對了,并不意味著你高明,猜錯了,也不代表你胡說八道。我們不了解的情況畢竟是多數。說得太絕對,難免被局勢的發展扇自己一記耳光。記得三四年前,有不少人說30歲的萊萬要走下坡路了;我在《帝國斜陽》中曾悲觀地預測弗格森氣數已盡,實際情況卻出乎意料。
萊萬的數據不能說不漂亮。但為什么質疑甚至鄙夷萊萬的言論經久不息?僅就萊萬個人水平而言,目前掌握的數據不足以論證其“世一鋒”的地位。首先,我們要給“世一鋒”進行定義:不僅是絕對的進球和助攻統計,還有這些進球的方式、分布(時間、對手和主客場)和發生的場合。這些因素量化之后加權,萊萬的進球和助攻的含金量才會更公允。
萊萬比轟炸機如何?
為了對比方便,只取德甲和歐冠的數據,其它賽事可以參考,但不作為依據。有了這些條條框框,萊萬的很多數據就經不起推敲了。他效力拜仁8個賽季,德甲上場253次,進球238助攻45次;歐冠78場,進球69助攻18次。無論德甲多么缺乏競爭,這都是個驚人的數字,直逼前輩穆勒的各項紀錄。如果討論的范圍局限在拜仁隊史或者德甲,“德一鋒”都有點勉強。放大到世界足壇,就很難服眾了。
為什么“轟炸機”穆勒的統計大家心服口服,哪怕你從沒看過穆勒一整場比賽?首先,穆勒代表拜仁德甲打拼14個賽季,427場德甲破門365次,始于1965年終于1979年。那個年代,拜仁還不是“藍翔挖掘機”,德甲也不是一邊倒地“逆拜仁者亡”。
德甲成立的頭7個賽季,冠軍年年不同,直到門興格拉德巴赫于1971年第一次蟬聯。1970年代,是拜仁和門興“正邪之爭”(這個說法源自《星球大戰》,德媒將拜仁比作韋德勛爵代表的“帝國”,門興則是代表義軍的“白蓮花”)的時期。這個10年的最后兩個賽季,拜仁和門興非常“默契”地雙雙退出德甲前三。從群雄逐鹿到兩強對峙,穆勒從未享受過萊萬身處的環境。當時德甲冠亞軍的分差均值為3分(2分制),最多的一屆也才11分,只有一次。現在?拜仁動不動就甩第二名十幾分,提前一兩個月衛冕。
很巧,拜仁和門興你追我趕玩蟬聯也是8年。這8年里,穆勒不只一個對手,而是一群對手,從海因克斯、勞曼、西蒙森(門興);席勒(漢堡);羅爾、菲舍爾、迪特·穆勒(科隆),個個是當時頂尖的射手,不會一冒頭就被拜仁收編。萊萬的7屆德甲金靴,金靴5連,以及連續2屆同時是歐洲金靴獎得主,穆勒在40多年前就做到了。萊萬追到2021-22賽季才以41球,破了穆勒單季德甲進球紀錄,43球破了穆勒自然年德甲紀錄。這兩個紀錄,都是穆勒50年前完成的,他還有個紀錄萊萬從未接近:一個自然年各項賽事進球82個。拜仁在1970年代確實陣中猛將如云,不遜萊萬這8年的隊友,但拜仁當年的對手和自身實力更接近,絕沒有現在拜仁對多特聯賽7連殺,打沙爾克和狼堡都是8連勝的情形。
萊萬多次被挖苦“吐餅大王”,曾刷出過賽季只打了一半就吐餅16次,其它賽季類似的大批量吐餅也是屢見不鮮。有的吐餅匪夷所思,讓人震驚之余不禁哂笑。關于萊萬吐餅的原因,本報之前有多篇文章剖析,我就沒必要在此狗尾續貂,鸚鵡學舌了。穆勒從未有過類似的糗事,江湖上只有諸如“打不中算你好命,打中一定沒命”的傳奇。
萊萬被視為當今頗為全面的射手,左右開弓,頭頂腳踢樣樣拿手。穆勒幾乎所有合法部位都進過球。按照最近十幾年德甲的走勢,萊萬內戰沒有金靴壓力,本應在歐冠建樹更多。恰恰是進入淘汰賽后,萊萬“切菜”的效率劇降,8年才進19球(34場),略高于場均0.5球,八強起總產13球(24場),場均相同,客場僅進4球。別忘了,萊萬曾經連續兩屆淘汰賽吃了鴨蛋。
穆勒那個年代沒有小組預熱,起步就是淘汰賽。35場進球34,客場10球,從八強起有11球進賬,其中兩次奪冠穆勒是決賽首席進球功臣(共3球)。捧杯三連,足以讓萊萬的歐冠成績黯然失色。雖不作為證據,但穆勒在優勝者杯和聯盟杯中的進球值得一看:優勝者杯打了3屆,上場25次進球20個,奪冠1次;聯盟杯打了1屆也有4球。
如果萊萬不是在小組階段揮霍機會和運氣,好鋼用在刀刃上,淘汰賽不至于如此萎靡,拜仁不至于只進一次決賽。梁老師特別舉了萊萬上賽季歐冠半決賽對黃潛的進球,實情卻是,萊萬浪費太多得分良機,多進一個,客隊便失去抵抗的意志。瓜迪奧拉在拜仁沒有決賽,萊萬“有功”。相反,蓋德·穆勒臨門一腳過硬,拜仁得以歐冠青史留名,成為一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