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足球記者王曉瑞
還有一周,中超夏季轉會市場即將關窗。本周三,蔣光太、巴爾加斯同天官宣加盟上海海港,再算上之前所引進的李帥、卡隆和武磊,以及年初購入的張琳芃、徐新、馮勁和恩迪亞耶,一時間,這支中超落寞之師再一次成為焦點。“中超航母”、“銀河戰艦”,各種光鮮華麗的頭銜撲面而來,眼見重起高樓,眼見再宴賓客,仿佛一下子又把我們拉回數年前那個燒錢的金元時代。
客觀來說,海港在這一年兩個轉會期的數筆操作,顯然無法與當年重金購入吉安、浩克、奧斯卡相提并論,包括現任主教練萊科250萬歐的年薪,也只是昔日博阿斯掛帥的1/5。可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海港隊雖然投資總額有限,但依然付出了接近700萬歐的轉會費,放眼當今中超,這絕對可以稱得上首屈一指。而如果再算上為引進張琳芃、蔣光太所付出的平移合同代價,還有幾乎每一名內援都可以享有本土頂薪的標準,這種龐大的投入額,甚至是有一點獨領風騷。當然,現在所領跑的,是投入上的風騷,而非成績上。但在悄然之間,人們不禁發現海港在建隊思路上的大轉折——重拾高投入,目標高產出。
可在2021年,海港隊所展現出的舊貌換新顏,則是另外一種模樣。當初請到萊科執教,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要改變佩雷拉時期的唯大牌論。在后者執教那三年,球隊雖然首捧聯賽冠軍,但以圍繞大牌球星建隊的思路十分明顯。看名氣而并不是實力,講究上下層關系而非一碗水端平,這在當年堪稱佩家軍的最大短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到球隊的內部氛圍,甚至在局部環節中產生一種階級矛盾。直至多哈亞冠比賽,浩克與佩雷拉在球場上公然決裂,以及那一年十余名內援續約陷入僵局,這些問題才逐漸被浮出水面。
當然,以上港集團雄厚的國企背景,以及俱樂部歷經六七年所積累的底蘊,只要稍加重視并予以修正,東山再起本應無需等待太久。實際上在萊科到隊的第一年,能夠連奪聯賽、杯賽兩個亞軍,這個成績并不是不可以拿來交差,而萊科的掛帥,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被視為球隊扭轉亂象的一個標志。大量訓練、賞罰公正、紀律嚴明、唯態度論,這些不僅是海港隊的亟需品,也是中國足球的舶來品。而在那個賽季,對于李申圓、張華晨、劉祝潤等年輕一代的悉心栽培,也讓人們重新煥發對于這支球隊育苗的信心,畢竟他們是以青訓起家,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淡化了這最基礎的內核。那一年,他們也從上港隊改名為海港隊,似乎一切都在進入正軌。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如果說今年初引進徐新和恩迪亞耶,還是基于球隊短板的補強,購回張琳芃則是在于崇明島的情懷,那么在臨近夏天時,接連引入馮勁、卡隆、李帥、武磊、蔣光太以及巴爾加斯(包括一度簽約并最終悔婚的羅馬尼亞聯賽金靴塔納塞),就完全是另一種建隊思維的體現。這也比較容易理解,換位思考的話,從海港路線又走回上港路線,有人認為,職業足球的成績思維和錦標主義,成為壓倒改良者決心的最后一棵稻草。然而就是在這一時間段,萊科開始走下神壇,不僅第一年到隊的各種榮光不再,反而被各路人馬不斷嘲諷并挖苦著,態度轉變之快令人不解。
這里面是否有利益問題?記者很難在此輕易給出判斷。然而這種變臉所帶來的影響,必定要比上賽季錯綜復雜,甚至會有一點剪不斷、理還亂。就以首發分配來講,當集齊了武磊、呂文君、李圣龍、馮勁、保利尼奧、恩迪亞耶、卡隆、巴爾加斯8名前鋒“兩桌麻將”之后,必然會呈現出“有人上、有人下”,甚至“新人笑、舊人哭”的局面。而這其中的關系和角色又該如何平衡?萊科是否又可以繼續絕對公平化?或者如何避免重蹈佩雷拉時期的覆轍?這些未知問題看似尖銳,但也的確不得不防。
從積極角度來講,也許萊科還可以運籌帷幄這一切,俱樂部也能在各路牛鬼蛇神云集之時,Hold住去年來之不易所形成的穩定局面,但有一點不容否認的是,大牌云集之后,萊科當初所崇尚的挖潛路線,已經基本得到否定。看一看飽受他喜愛的劉祝潤,現在也只能被發配到克羅地亞。而胡靖航、賈博琰、陳彬彬等希望之星,也是相繼轉會或暫時離開。實際上當初在上港接手東亞之際,最讓各路諸侯所羨慕的地方,是可以繼承崇明島和幸運星的部分青訓骨架,特別是在93/94、97/98兩個年齡段,都是全運冠軍班底。可時至今日,這兩批國內拔尖一代在海港隊的成才者,也只是鳳毛麟角。當胡靖航頂著武漢減薪的風險誓要回家,而陳彬彬滿懷傷感東渡求學時,人們只能為這種痛失好苗而由衷地一聲嘆息。
其實哪怕是李申圓、張華晨等幸存者,在萊科掛帥前,也差一點投奔他隊。也就是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海港隊還是無法走出職業隊唯成績論的心魔。可羅馬畢竟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怕是武磊、顏駿凌、王燊超第一批崇明島菁英,當初也是歷經五載歲月,才得以完成從中甲到中超的涅槃。但現實卻只能讓海港隊“廣積糧”,卻無法做到真正的“緩稱王”,可看一看最近幾年打破恒大霸權的江蘇和山東,無不都是經歷多年沉淀才可厚積薄發。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講,當海港又成上港,能否迅速重回巔峰?這種疑問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