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籃球評論員 邵化謙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前,原本的中國男籃主控阿的江在集訓期間犯了原則性錯誤,時任男籃主帥的宮魯鳴毫不猶豫,將阿的江開除出隊,只帶了李曉勇一個控衛就飛往亞特蘭大,結果那屆比賽,李曉勇場均出場時間全隊最高,并且在與阿根廷的生死戰中得到17分8籃板5助攻,幫助中國男籃打進奧運八強。
時代確實是變了。26年后的U18男籃亞錦賽上,李曉勇掛帥的中國U18男籃在半決賽中85比89不敵韓國,全場比賽U18國青出現了25次失誤,其中有7次發生在比賽最后兩分鐘,球隊痛失好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賽前是抱著“洗洗眼睛”的想法打開了電視,畢竟在一天前,中國男籃在世預賽68比56客勝哈薩克斯坦的比賽中,全場出現了21次失誤,已經夠辣眼睛了,而U18國青在小組賽中曾89比74擊敗過韓國,此番再遇即便贏不了這么多分,但坐擁楊瀚森這樣的亞洲頂級內線,贏總可以吧。
我們終究是高估了自己的后衛。
討論中國為什么沒有好后衛之前,咱們先理清幾個事實。首先,對韓國先贏后輸,主教練有沒有責任?我覺得是有的,這次比賽是李曉勇第一次擔任國字號球隊的主教練,經驗不足客觀存在,而且在小組賽對韓國的比賽中,我們雖然贏了,但全隊的失誤數仍高達26次,半決賽對方拿我們內線沒辦法,肯定會死掐我們外線,果然比賽中對手一直死守三二聯防,我們卻從始至終沒有拿出解決辦法。
隊員也有客觀困難,本次亞青賽,是自2019年疫情以來,國青隊第一次出國征戰,三年了,隊里的年輕人可能根本就沒和外國球隊交過手,我在國內打青年聯賽,一個加速我突過去了,一個對抗我把對手彈開了,到了國際賽場上,我一加速卻沒過去,我一對抗對方沒被彈開,怎么辦?不知道。
不知道就會慌亂。我到現在也覺得,如果咱們和韓國U18打一個系列賽,那晉級的肯定是我們,因為對手陣中最高的球員也只有2米01,跟咱們鋒線一個高度,打系列賽我們肯定晉級,但打一場定勝負的比賽,隊里都是年輕人,最后一看打不開局面肯定慌了,一慌就是兩分鐘7失誤,想彌補都沒機會,因為比賽結束了。
這一點,光靠教練員講,光靠自己在屏幕前看球探報告,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得跟對手對抗了,才知道,哦,原來和外國球隊打比賽,是這樣的感覺。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我們還不夠強,或者對手不夠弱,打印度,U18國青只有8個失誤,打卡塔爾,12個失誤,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
所以我們為什么培養不出好的后衛,或者說好的外線球員?
我認為是缺乏交流。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東西,籃球也不例外。過去三年中國籃球和外界的交流很少很少,以至于很多只打CBA聯賽、只打過青年聯賽的球員有了一種錯覺,我就是國內最好的球員之一,誰能防得了我?但出國一對抗,立刻就漏了怯。
現在有幾個國內球員我覺得很有意思,像遼寧的張鎮麟,上海的郭昊文,目前在CBA都是預注冊,換句話說他們暫時不回來打CBA,而是留在美國,特訓也好,打G聯賽也好,總之就是想在美國多呆呆,北京首鋼的曾凡博也是,之前也不愿意回國。
他們屬于是所謂開眼看過世界的年輕人,當你見過了世界高水平籃球是什么樣的,自然不會滿足于在CBA刷個好數據。
有球迷說,我們這么有錢,CBA俱樂部可以把青年隊整批送出去,去塞爾維亞、立陶宛這些國家,青訓水平高,還便宜,或者把人家的青訓教練團隊,整體請到中國來。
據我所知CBA有俱樂部這么做,至于結果嘛,我覺得就跟現在很多出國留學的人一樣,哪怕去了國外,我其實還是和中國人混在一起,學了幾年回國,英語都說不利索的,也大有人在。
只有單飛,才能讓你真正融入世界高水平籃球。
情勢現在已經很明顯了,世界籃球追趕美國,純靠自己在國內練,幾乎不可能追上,主流路線有兩條,一條是歸化,9月1號男籃歐洲杯就將開戰,你會發現很多球隊里都會有歸化球員,大部分的是黑人后衛,歐洲青訓水平不高嗎?高,但高不過美國,既然規則說我可以歸化,那我何必拒絕?
再一條是借雞生蛋,尤以非洲、澳洲為甚,這兩個地方有天賦的選手,基本中學階段就已經去美國了,在這一點上,人家語言、文化有優勢,幾年后打完NCAA即便沒被NBA選中,水平也已經非常可觀了,這樣的球員多了,國家隊成績還不起飛?
兩條路,看你怎么選。我不覺得現在大眾能夠接受籃球歸化,所以,走出去,只有走出去與狼共舞,中國的后衛、中國的外線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