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王全立
印象中,中日女排之戰很久時間沒有引起外界如此廣泛的關注,原因應該有兩點:一是3個月前的國家女排聯賽,中國女排1比3不敵對手。二是新組建的中國女排,缺少了朱婷、張常寧兩個強力主攻,加上個別爭議球員入選世錦賽陣容,世錦賽開幕前外界看好這支隊伍的人并不多。
兩大背景下,28日進行的中日之戰雖然只是一場小組賽,但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以中國女排目前的實力,輸給日本有可能遭遇無緣八強的厄運。于是,這場中日對抗就成了許勝不許敗的關鍵之戰。
令人欣慰的是,新組建的女排“蔡家軍”沒有讓人失望,這場比賽連勝三局擊敗對手,為挺進八強奠定了堅實基礎。雙方時隔3個多月的新一輪對抗,中國隊像換了個人似的,全隊進攻不再像國家聯賽期間那樣過于依賴李盈瑩,而是多點開花。中國女排本就占有身高優勢,再加上進攻戰術的靈活運用,讓她們在這場取得比較明顯的主動權。值得一提的還有,第一、三局中國女排均是在加分階段擊敗對手,女排精神在新一屆國手身上得到傳承。
當然,中日之戰的勝利還不能證明缺少朱婷、張常寧的中國女排,已經具備與一流強隊掰手腕的實力,畢竟日本隊遠不是40年前的“東洋魔女”,在這樣一支世界二流球隊身上嘗到勝利滋味,從含金量的角度去考量,只有18K。
不過,這樣的勝利對中國女排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畢竟在世界大賽開賽后不久擊敗了3個月前戰勝自己的對手,勝利有利于全隊將士重建信心,這是在后面賽程迎戰實力更強的對手所必需的。
從技戰術層面對兩場中日之戰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中國女排一傳穩定性提高了,進攻路線靈活了,新核心李盈瑩保持著一流的強攻實力,老將龔翔宇雖然帶傷出戰,仍然全面穩定,經過世錦賽前的緊張集訓,新主力王媛媛、刁琳宇、王云蕗長球了,尤其世錦賽前備受爭議的王云蕗沒有成為全隊進攻的短板。自由人王夢潔返回國家隊,讓這支隊伍的攻防變得游刃有余。當然,作出這樣的結論,只是建立在面對二三流球隊的層面上。
1981年是中日女排雙方力量轉換的關鍵節點。當時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排賽,中國女排擊敗了包括東道主在內的所有7個對手,以全勝戰績首次奪得世界冠軍。那屆比賽“東洋魔女”獲得亞軍。此后40年,中國女排又有9次問鼎三大賽的輝煌業績,日本隊僅兩次奪得銅牌,當年的老師已經成為國際排壇真正的二流角色。
不過,這40年日本隊一直是中國女排不可小視的對手。40年間,我們既有在世界三大賽3次不敵對手的尷尬,也有在五連冠時期因隊伍調整被對手偷襲失掉亞錦賽冠軍寶座的難堪。40年間,日本隊因身材不足被甩出第一集團,但該隊一直保持著攻防節奏快、下三路技術細膩、防守勇猛的特點。這樣的對手,顯然是一塊很好的試金石,擊敗她們,有利于以一個較為自信的心理迎戰更強大的對手。
接下來,中國女排將迎來小組賽最后兩個對手,其中巴西隊應該是中國隊小組最強硬的對手。后面的復賽,中國隊還要與意大利、荷蘭等強隊交手。此時擊敗日本隊,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