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楊健
手握61%控球率和15次射門,結果只打進1個運氣球,反倒被對手簡單到極致的傳中找空位連下三城。世界杯首場1/8決賽,是出不折不扣的“老叟戲頑童”。出局的美國隊,看似有著更勁爆的身體素質和求戰欲,卻在荷蘭隊的見招拆招下,始終形不成核心威脅,而松散的防守站位,甚至被逼荷蘭隊鋒線使出看家本領,就稀里糊涂地連續被洞穿。雖然戰斗意志可嘉,但球權分配上的粗放,與關鍵位置人選的缺失,也注定了伯哈爾特和弟子們,必須先從交學費開始。
本場比賽上半時的荷蘭隊,仍然延續了小組賽階段的一檔起步,大量回傳和橫傳之外,每次死球都磨蹭半天,目標就是消耗美國隊的沖勁和銳氣。而針對美國隊小組賽邊路狂飆疾進的壓迫打法,橙軍索性讓出中場爭奪,囤重兵組成兩條防線,尤其在肋部至少保持兩人同時防突防傳。于是,控球率始終在六成上下的美國隊,看似德斯特、蒂莫西·維阿等人都在積極持球進攻,但只要接近禁區,要么被斷,要么被逼到威脅較小的外線,完全無法形成邊中連線。而當普利希奇開場就險些先拔頭籌后,右邊中衛廷伯明顯加強了貼身跟防的力度,而賽前才從傷勢中火線復出的美國隊10號,顯然沒有恢復到最佳狀態,上半時只送出1次威脅傳球,4次嘗試突破也只成功了1回。
進攻端被鐵桶陣高度針對,防守端美國隊則在盯人和看球之間,數次搖擺不定。誠然,荷蘭隊通常只靠兩個邊翼衛和雙前鋒拉開場地寬度,反擊投入人員并不多,但效率卻著實可觀。而無論是孟菲斯中路搶點先拔頭籌,還是布林德易邊前再補一刀,鄧弗里斯傳中瞬間,美國隊禁區人員不少,但站位卻著實形同虛設,都把接應人員漏了個干凈。這也暴露出球隊缺乏后腰保護防線的習慣,而本該承擔這一職責、向來以活動范圍極大著稱的麥肯尼,本場的熱情似乎都放在了進攻上,指望35歲的里姆正面對抗孟菲斯不算離譜,但想讓富勒姆中衛連其他人一起盯了,在淘汰賽則著實有些天真。
2球落后易邊,美國隊翻盤已然空前困難,下半時豁出去了的他們仍是掌握主動的一方,但效率問題仍然無解。尤其在普利希奇被嚴密看防的情況下,腳下活不細的德斯特略顯莽撞的頻繁突破,著實對了荷蘭人胃口。久攻不下之際,伯哈爾特作出了全場最有效的一次換人,在土超場均進球率高達0.75球的高中鋒賴特,換下了幾乎隱身的迷你中鋒費雷拉,有了支點的美國隊頓時開始在對方禁區興風作浪。而普利希奇難得一見地來到右路活動,便制造了賴特那個極其寫意的進球——雖然運氣成分不少,但這恰恰是對換了思維的美國隊的犒賞。
然而,中鋒問題解決后,美國隊缺乏一位稱職的中場發牌員的問題,隨之更加突兀。在范戴克、阿克等人基本站定的情況下,美國隊幾乎爭不下禁區內的第一點,而在外圍對抗五五開的情況下,美國隊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球權的反復爭奪上,幾乎沒人能稍微控住皮球,繼續組織二輪攻勢。若非門將特納高度專注,以及替補登場的貝爾溫多次處理球失誤,荷蘭隊擴大比分只是時間問題。而當布林德在無壓迫情況下,瞄準后點多次要球的鄧弗里斯傳中時,美國隊防線漏人比前兩個失球時更干凈。小組賽階段,鄧弗里斯在對手極具針對性的纏斗下舉步維艱,但人人都知道他這點一旦打開,等于荷蘭隊平添一名邊鋒。天真的美國隊只用羅賓遜一人正面防守,顯然也太不拿對手當盤菜。
在荷蘭隊有意降速、讓出空間的防反思維下,一頭扎進范加爾布下的口袋陣的美國隊,只能歸咎于經驗太差。畢竟,伯哈爾特只帶了耶德林一名參加了2014世界杯的老兵,后者也只是尾聲才替換體能透支的德斯特下場。而全隊職業比賽經驗累加,恐怕都不及范加爾一人。無畏的沖勁,固然能讓他們面對老人當道的威爾士和伊朗不落下風,但面對戰術紀律更嚴明、更篤信結果而非過程的荷蘭隊面前,美國隊還是太嫩。
當然,比起業已在小組賽就出局的下屆另兩支東道主,美國隊此次練兵可謂收獲頗豐,但無論美國隊下一任舵手是誰,如何讓最有威脅的普利希奇更多出現在最該出現的位置,以及減少持球人過于即興和執著的低效單打,都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