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電競第一股到垃圾股,Faze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知名電競文化潮流品牌Faze公布2022年三季度財報。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Faze于第三季度共計營收1400萬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2%;經調整后的EBITDA為虧損12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額為750萬美元。另外為了清償Legacy Faze的債務,Faze當季度的凈虧損為1.306億美元。
報告一出,Faze的股價應聲下跌。一周之后,Faze的股價跌破2美元。較其20.08美元的最高收盤價,Faze如今的股價早已十不存一。
截止到發稿前,Faze的股價是1.7美元,這是什么概念呢?之前因校園貸陷入非議,后蹭東方甄選董宇輝熱度、大搞“1元1份酸菜魚”等預制菜的趣店股價是1.14美元。在美股市場,1美元相當于是及格線。股價持續30天低于1美元,市場會向該股發出預虧警告,后續90天若繼續如此則直接退市。因此毫不客氣的說,如今的Faze已是一只腳踩在了懸崖邊上。
作為號稱擁有5億粉絲的知名電競品牌,Faze在上市之初曾一度為眾多電競從業者與投資人帶來不少信心。但為何在短短數月時間里就能落得如此境地,且待我細細分說。
Faze上市前的故事,我們早在《十億估值打了水漂,Faze的問題出在哪兒》一文中有所介紹。8個月前,Faze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暴露其存在財務問題,其2021全年EBITDA實際得出結果要比預計結果額外虧損970萬美元。Faze官方對此表示誤差出現的緣故是由計算方式的不同所導致,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Faze在財務上的“含糊”已從此初現端倪。
財務上的計算錯誤并未能阻止Faze的上市。6月23日,Faze Ceo Lee Trink發表公開信稱SEC宣布Faze遞交的S-4表格生效,Faze將在通過SPAC企業股東大會就合并一事投票表決后正式上市。但受到此前財務問題的影響,Faze上市前的最新估值從10億降至9.87億。
7月20日,Faze正式通過SPAC合并上市。然其上市首日即破發,開盤的前六十分鐘,Faze的股價從開盤的13.02狂跌30%。直至收盤,Faze報9.88美元/股,當日跌幅為24%。
隨后的一個月,Faze進入到一段難得的蜜月期,股價整體呈震蕩上行趨勢。在這段時間里,Faze的股價曾在盤中達到24.69美元的高點。憑借股價的逐步上升,Faze的市值也水漲船高,并藉此成為全球首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電競企業。
然后,Faze就和《仙劍奇俠傳》與《流浪地球》一樣,走起了“本以為是開局,結果卻是巔峰”的下坡路。9月26日,據Faze向SEC遞交的S-1表格4號修正案透露,在De-Spac(合并交易)階段,承諾參與PIPE的部分投資者在交割環節出現違約,涉及金額共計7140萬美元。
PIPE全稱為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ntities,譯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已上市企業。在SPAC殼公司完成與標的公司的合并交易過程中,PIPE作為獨立第三方投資者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調,并為SPAC殼公司補充資金規模以助合并交易順利完成。在本次Faze與SPAC殼公司BRPM的合并過程中,BRPM向Faze承諾共計會得到1億美元PIPE投資。違約情況發生后,BRPM以向Faze投資5340萬美元的方式取代了此前承諾的資金量。
除此之外,據Faze的2022年三季度財報顯示,92%的BRPM股東選擇在合并交易期間套現離場而非將BRPM股份轉換為Faze股份,這導致BRPM信托賬戶流失高達近1.59億美元(在2021年10月Faze初次宣布將通過SPAC上市時,其曾表示BRPM信托賬戶資金規模為1.73億美元)。
至此真相浮出水面,Faze的股權融資工作可謂漏洞百出。這家企業的上市,幾乎可以說是一場由各種噱頭支撐起的虛假繁榮。在此前的“蜜月期”,Faze股價抬升的主要原因是市面流通股份的減少,而非由業績提升所驅使的價值升階。更荒唐的是,在這樣的前提下,Faze還在提交四號修正案時申請增發7000萬股與173333份認股憑證。恐慌之下,Faze股價開始第一波大跌。在短短一周時間里,Faze股價從12美元跌至5美元。
從20.08到1.70,“用腳投票”的投資者用行動證明了他們對Faze的信心正在迅速流失。
信心流失的背后,反映的是投資者對Faze通過債務與股權進行籌資工作的看衰,更是對Faze長時間依賴外部資金注入、自身缺乏盈利能力的強烈排斥。三季度財報上,Faze表示目前手頭現金只有4390萬美元,這筆錢僅供維持當前運營狀態至2023年11月。
作為一家電競企業,Faze在賽事獎金、內容收入等純電競板塊營收只占到總營收的20%,其營收大頭主要還是依靠龐大人氣流量所帶來的品牌贊助與品牌聯動等商務活動。然而即便是Faze最為依賴的流量,卻也是“注水嚴重”。
在Faze的領英官方簡介中,其宣稱自己的粉絲量超過5億,但實際數量遠未到這一水平。據福布斯報道,Faze旗下所有簽約內容創作者在Youtube平臺的粉絲量相加約為1.36億。由于大概率存在一名用戶關注多名簽約作者的可能,因此Faze的實際粉絲量應該比1.36億還要低。
更何況,在這些粉絲之中,還有不少人是Faze通過與布朗尼·詹姆斯、Snopp Dogg等跨界名人簽約得來的“唯粉”,真正高度認可Faze品牌文化的死忠粉數量可能再打上一個“折上折”。
一直以來,電競企業的盈利能力都是投資人最為懷疑的一點。在“大水漫灌”、融資成本極低的年代,投資人可以將精力更多的放在電競企業未來龐大的“想象空間”之上。但當所有人都開始勒緊褲腰帶,那么電競企業被“鞭笞”的日子也就來了。在Faze之前,有四家企業分別于2019~2021年間登陸納斯達克。但在沒有漲跌停板的美股市場上,經不起沖擊的他們如今都已成為股價不足1美元、甚至有的不足0.1美元的垃圾股。
企業上市,面向二級市場募資。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上市本質上只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手段。對于企業運營而言,這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它不是、也不應該成為這家企業的終點。這個道理就像那個耳熟能詳的基金段子一般,“你想炒白酒的低,白酒想抄你的家”。任何企圖通過上市套現撤出的企業,都無法長久經營下去。
對于電競企業而言,上市并不是解決自身問題的良藥。因為當他們來到體量更大的市場中時,他們所面對的只會是一群更為謹慎老辣的玩家。現實中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斗魚與虎牙合并失敗之后,電競圈再無一家接近上市的企業——2022年初宣布赴港遞交IPO申請的VSPN,等了快一年都還沒下文(據其內部員工透露,這是VSPN上市的最后一次機會)。
這還只是港股,一個由成交額前100支股票總和能占到60%總成交額、被大A與美股夾在中間的受氣包。如果換成對企業盈利有硬性指標的A股,那99%的電競企業基本可以直接洗洗睡了。
納斯達克不相信Faze畫的大餅,而對于Faze而言,這家企業眼下就要面臨一場極為嚴峻的“囚徒困境”——在度過六個月之后,Faze旗下持股員工與股東將自2023年1月中旬起解除股票售賣限制。究竟是相信Faze的未來,還是及時割肉止血,這將會是一個很有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