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奔斗
我跟徐莉佳開玩笑說,如果我是帆船項目記者,我得給她來一篇《明明可以參加殘奧會,卻到奧運會拿了金牌》。
左眼弱視,視力僅0.2;雙耳聽力僅正常人一半,近兩年又掉了5%。和我聊天時戴著助聽器,若沒有助聽器,平時跟人交談就得配合口型——口罩時代,這也成了挑戰。
也正因為如此,她至今無法拿到駕照。好在她還有大海,那里沒有科目二和科目三。
因為聽力和視力的障礙,她從小就很難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去,當運動員時,對于隊友背后的議論和悄悄話也不敏感。她活在自己那個經過了自然降噪的世界中,耳朵里只有海浪的聲音,她似乎天然就可以保持專注。
當世界變得安靜時,內心的聲音就變得格外的大。那個聲音不斷指引著徐莉佳做出不同常人的選擇。
賺到點錢了,她不會像隊友那樣買化妝品和包包,而會去買書;受傷了沒法練,她就照著書上的方法對自己進行心理訓練;因為需要保護視力,她幾乎從不刷劇、網購和打游戲;一天下來練得很苦,她也不會在飲食上有任何放縱,“訓練那么多的苦我都吃了,飲食上這點嚴格的自我要求,又有什么難的呢?”
這也影響到了她對婚姻的選擇。她嫁給了自己的英國教練,比她大10歲,個子也沒她高——盡管,“當時貼上來的有錢男人還真是不少的。”徐莉佳自嘲自己一直是隊里的異類,直到遇到了這位外教,才感受到自己是個正常人,“運動員就該這么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是共同語言催生的心靈默契。
她對所謂“嫁入豪門”缺乏興趣,正如名牌包包從來引不起她任何興趣一樣。
徐莉佳的故事讓我再次感受到,成功是一種選擇,人生也是。如果你的選擇總是和周圍人一樣,你憑什么取得有異于常人的成就與體驗呢?
是因為不久前的那次采訪有幸認識了徐莉佳(視頻回看鏈接),今天下午約了一起喝茶,沒想到幾個朋友一起聊了三個多小時。
也沒想著拍個合影。畢竟我也見多了網球明星,對體育明星早就祛魅免疫了。就配個隨手拍的茶室照片吧。
下午能聊得這么愉快,可能也是因為,我也沒把她當成是拿過奧運金牌的明星。我就像面對一個普通人那樣和她聊天,當然我也知道,她有著絕不普通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