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在圣安東尼奧馬刺建隊50周年之際,金州勇士作為貴賓,成為了馬刺回歸老主場阿拉莫穹頂的對手。急需一場勝利來結束三連敗的勇士自然不會手下留情,在超過六萬名觀眾面前轟下144分,全隊10人登場8人得分上雙,拿下了一場31分的大勝。將本賽季的戰績改寫為21勝21負,勝率重新拉回五成,排名暫居西部第六位。
在賽前接受采訪的時候,湯普森表示更加寬廣的場地并不會影響自己的投射感覺,因為三分線到籃筐的距離并不會改變。看慣了NBA球館的氛圍,本場比賽來到有能力承辦橄欖球賽事的阿拉莫穹頂,確實給現場以及屏幕前的球迷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觀賽體驗。比賽開始之前,現場六萬多名球迷打開手機閃光燈所營造的星空氛圍,確實相當震撼。
根據數據統計,本場比賽的現場觀戰人數為68323人,刷新NBA歷史上座數紀錄,此前的紀錄為1998年老鷹和公牛比賽時的62046人,科爾曾經也代表公牛,作為球員在那場比賽中亮相。在本場比賽開始之前,馬刺本賽季的場均上座人數僅僅排在聯盟第28位。但是在本場比賽的數據生成之后,馬刺的場均上座人數已經一路飆升到了聯盟第15位。
不過由于阿拉莫穹頂的看臺距離球場過于遙遠,現場觀眾的觀賽體驗并不理想。大部分籃球場館把設計觀眾容量控制在兩萬人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可以最大化所有球迷的觀看體驗,另一方面,也是根據市場調研的結果。實際上,在1993-2002年期間,馬刺曾經將阿拉莫穹頂作為主場球館。但是在那個時候,馬刺在常規賽里并不會開放所有的坐席,到季后賽里的到場球迷數量,也不會超過四萬人。體育館過于空曠,再加上糟糕的球迷視野,也是馬刺最終搬到AT&T中心球館的原因。
除此之外,對于屏幕前球迷的觀看體驗也不友好。因為現場攝像機位架設的問題,電視轉播畫面與傳統NBA比賽視角相比,相對偏低,更類似于NCAA決賽階段的轉播視角,受到不同球館現場條件的影響,架設的機位并不固定。
在今天這樣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里,對于新球館的適應能力,是決定球員發揮好壞的重要原因之一了。看向勇士與馬刺的陣容,最熟悉阿拉莫穹頂的必然是波波維奇以及曾經在這里代表馬刺征戰的科爾,除此二人之外,勇士板凳席上的普爾和迪文琴佐,對于這片場地也已經非常熟悉。“這非常激動人心,能夠在NBA歷史上單場最多的觀眾面前進行比賽,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刻,我很高興我們贏了。”普爾說道。
還記得在2018年NCAA的賽季末決賽里,普爾所代表的密歇根大學以及迪文琴佐所效力的維拉諾瓦大學,正是在阿拉莫穹頂,決出了當年的總冠軍。當時維拉諾瓦的首發陣容中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布朗森、大喬,以及曾經效力過勇士的帕斯卡爾和斯佩爾曼。當時阿拉莫穹頂的上座率也達到了驚人的67000人。
在那場比賽里,迪文琴佐成為了板凳上的奇兵,出戰37分鐘得到31分5板3助攻,最終帶走了Final Four的MOP獎項。喬丹·普爾同樣以替補的身份出戰,表現則比較平庸,10分鐘的時間里只有3分入賬。最終,迪文琴佐帶隊以79比62,站上了NCAA之巔。命運就是這么奇妙,短短五年之后,普爾和迪文琴佐以隊友的身份同時代表勇士重回故地。這一次,他們又一次都以替補身份出戰,在這片熟悉的場地上,打出了非常出色的表現。
喬丹·普爾全場比賽16投8中,用50%的命中率輕松得到25分,同時還為隊友送出了6次助攻,并且得到了3個籃板球。在這場大勝里,由于懷斯曼、庫明加因傷缺席,羅林斯和鮑德溫也沒有進入激活名單,勇士在垃圾時間里也只能排出一套第二陣容。迪文琴佐在本場比賽里獲得了賽季新高的17次出手機會,命中4記三分,得到了個人賽季最高的22分,同時還有7板5助攻2搶斷的數據入賬,表現相當全面。有了這兩位球員,勇士的替補后場水準堪稱聯盟頂級。
而在首發陣容里,水花的后場搭檔在本場比賽也有著相當出色的效率。經過上一場對陣太陽的調整和適應,缺席了接近一個月時間的庫里,已經完全找回了自己的攻堅狀態,籃下5投4中,全場在23分鐘的時間里,12投6中輕松得到15分,7投2中的三分球告訴我們,庫里接下來還有調整以及提升的空間。
湯普森在今天則是完全延續了過去一個月時間滾燙的手感。傷員的回歸讓科爾不得不在近期對輪換模式重新進行調整,導致湯普森在本場比賽里的出場時間被拆得七零八落,但是并沒有影響湯普森的進攻延續性,在不到23分鐘的時間里10投7中,得到了16分。除了以上四位球員之外,盧尼、維金斯、蘭姆以及穆迪,也都有兩位數的得分入賬。勇士在上半場就拿到了兩位數的領先,第三節便徹底殺死比賽。
在賽季前43場比賽里,馬刺是全聯盟防守效率最差的球隊,是勇士尋找得分狀態的最好機會,球隊也沒有錯過。全場勇士送出了33次助攻,命中了18記三分球。這樣一場大勝對于勇士未來的客場之旅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性意義,湯普森和庫里的出場時間都被控制在了23分鐘左右,可以以更加充沛的體能,應對16日與17日,分別對陣公牛以及奇才的背靠背。以及隨后到來的,與凱爾特人和騎士的背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