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這個冬窗很瘋狂,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切爾西過于瘋狂。從連簽3名小將到天價截和穆德里克,再到關窗日以1.21億歐元(約1.068億英鎊)的價格打破英超引援單價紀錄,英超藍軍的“新援總價”已經超過3億英鎊。論燒錢的豪爽程度,真是歐洲五大聯賽的其他四家加起來都打不了切爾西。另外也別忘了在去年夏天,藍軍同樣曾經出手闊綽,算上斯特林、庫庫雷利亞和福法納這些夏窗投入,俱樂部本賽季的引援花銷已然達到6億。
這數字簡直不可思議,令人震撼的程度相比當年阿布改變英超市場、曼城得到阿布扎比財團的鼎力支持以及卡塔爾金主強搶內馬爾,恐怕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也必然給我們留下許多疑問:換了老板的切爾西為什么能這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還有他們的將來會怎樣?有些答案很明顯,有些則需要時間來驗證。
鉆空子極限擴軍?
高價甚至天價交易一筆接著一筆,切爾西的燒錢不眨眼確實很容易讓人起疑:不是說好還有財政公平競賽規則的限制么?怎么FFP到藍軍這里就跟不存在似的?其實關于切爾西的財政狀況,去年夏天競技網曾經有過一篇分析,當時藍軍引援花銷已近2億,絕不算少但還不到很夸張的地步。而該分析文章的大致觀點如下:切爾西過去幾年經營狀況良好,通過轉讓年輕球員收入頗豐,再加上前老板阿布臨走之時免除了俱樂部的所有債務,所以他們在FFP的框架下完全有燒錢的空間。
不過顯然,這是“正常思維”下的分析,而眼前切爾西的瘋狂程度則早已打破了足球圈內的常規認知。當然美國商人伯利及其合作伙伴清湖資本的套路倒也不難解釋,就是在鉆規則的空子,利用超長合同和攤銷規則攤薄每個賽季的賬目支出。以“億元先生”穆德里克為例,基礎轉會費7000萬歐元另有3000萬浮動,這看上去是一筆非常大的費用,但烏克蘭邊鋒合同年限也長達8年半,如此就算計全價,分攤到每個賽季也才不到1200萬歐,比常規情況下簽約4、5年合同的攤銷支出低了很多。
不單是穆德里克,轉會費1.21億歐的恩佐·費爾南德斯也是8年半合同(且轉會費也分期支付),其余冬窗新援則多為7年半或者6.5+1,只有最便宜的巴西中場桑托斯只簽了5年,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就此有人可能會問,國際足聯不是規定球員合同年限不得超過5年?但實際上該條款只是說國際足聯可以不承認超長合同的效力,同時補充說明則表示:只要符合相關國家國內法律法規的,又可以被允許。而“恰好”,英國、英足總和英超都對合同長短都沒有明確的限制。
根據此前《泰晤士報》等英媒的爆料,歐足聯已經在考慮修改相關規定,準備把球員合同的期限限定在5年之內;又或者就算合同超過5年,引進球員的賬目支出也最多只能分攤到5個賽季之中。不過這一改動還沒有落實,所以切爾西的做法并不違規,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或許也正是因為相關政策即將收緊,所以初來乍到的藍軍新老板才選擇了突擊花錢。
趁著老資格的豪門不著急出手(比如冬窗的皇馬),同時新的限制措施又沒有完全展開的時刻,切爾西全力出擊搶占資源,以盡量確保本隊在未來數年之中仍保有歐洲頂級的競爭力,這從道理上是可以講通的,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也是藍軍大把燒錢的主要原因——伯利和他的合作伙伴似乎正在用非常極限的方式擴充和補強斯坦福橋的軍備。就此知名足球財經賬號“Swiss Ramble”最近還給切爾西算了一筆賬,認為后者在包含2022-23賽季的過去三個賽季中虧損9600萬歐元,比歐足聯規定的9000萬歐上限略高。同時球隊支出相對總營收的比率為92%,也是比歐足聯要求的90%(2023-24賽季)略高一點。
風險大未必持續
就目前來看,這點“超額”問題應該不大,且不說還有回旋余地,就算真要面對歐足聯的處罰,恐怕也遠不到最嚴厲的那一等。不過話說回來,“沒問題”是建立在目前的投資都有理想回報的情況下,如果6億燒完出不了效果,那么最后的結果也可能會很恐怖。而單論當下,最為現實的問題就是切爾西很可能拿不到下賽季的歐冠門票,那么接下來經濟收益和品牌號召力都會有所下降。
英超賽程過半,藍軍僅位列積分榜第10,距離第4的曼聯差了足足有10分之多。雖然切爾西素有“中途換帥然后拿歐冠”的傳統,但現在就指望波特的球隊能闖過重重難關再奪大耳朵杯,無疑有點異想天開。重點在于這是一支需要重組的隊伍,阿布時代留下了遺產,但也留下了一些問題;同時新來的主帥雖然很有想法,但他需要面對的麻煩也偏多了一點,比如傷病,還有就是老板塞來了太多新援。
這其實就是問題的關鍵,所有人都知道球隊補強是好事,但換血太猛卻也完全有可能適得其反。算上租借和青年隊的引進,切爾西在去年夏窗和今年冬窗總共吃進新援18人,就算其中有不少不會馬上使用甚至是已經外租的,這數量對于“英超六強”之一來說還是有些過于驚人,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人員陣容不穩定”或者“建隊思路混亂”等詞匯。
事實恐怕也是如此,半年前伯利親自操刀引援,“主旨”應該是滿足前任主帥圖赫爾保4的需求,所以拿下了多位成名球員。而冬窗畫風一轉,所有新援又都出生于2001年以后,頗有點計劃長遠要壟斷未來的感覺。理論上這算是長短兼顧,但可惜球隊暫列英超第10,已經足夠說明夏窗補強的失敗,再到冬窗又在穆德里克和恩佐兩名年輕人身上押上2億重注,這怎么說都讓人感覺風險不小。
不可否認的是,兩位“億元先生”都有頗高的潛質,如能充分激發必然有望在未來帶來豐厚回報,但無論是烏克蘭邊鋒在對利物浦時的“半小時閃光”,還是阿根廷中場的世界杯最佳年輕球員稱號,其實都不能100%確保藍軍的投入能得到足價的收益。天才同樣有練歪的風險,同時切爾西提供的超長合約從常人認知來說,也很有可能削弱青年才俊們的奮斗意志。再者,足球不是一兩個人踢的游戲,藍軍在巴迪亞希勒、馬杜埃凱和古斯托等“小角色”身上其實也花了很多。
最理想的情況,自然是希望之星們迅速成長,在不久之后讓藍軍整體徹底舊貌換新顏,但如果進展不順利,進入惡性循環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對于伯利一派的出手豪爽,業內普遍的看法是這種態勢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畢竟美國商人不是阿布那樣的寡頭,不會只因對俱樂部的喜愛而付錢。同時清湖資本也不是有國家背書的(中東)主權基金,作為私募基金,他們的資金來自私人股本,最終也需要向投資者作出正向回報。換句話來說,俱樂部需要盈利,又或者,能在某一天被轉讓套現的時候價值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