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Salomon是不是真缺貨”這個問題,是個典型的“薛定諤的貓”。
這個有著超過75年歷史的戶外運動品牌,在滑雪、高山越野跑等領域有著不錯的口碑。2019年,它所屬的亞瑪芬體育被安踏收購,轉向所謂的“Gorpcore風”——戶外機能+街頭時尚,一下子就“火”了,至少在社交媒體上是這樣。
在小紅書上,與Salomon相關的筆記超過9萬條,一大批“Salomon男孩、女孩”們曬出搭配Salomon跑鞋的日常穿搭,算是過往一年,有一定熱度的時尚元素。
但買不到貨是常態,要靠搶。很多用戶感慨,“根本就搶不到”。在Salomon天貓官方旗艦店顯示的4款熱門款式中,僅有1款鞋子少部分尺碼有貨,其余最新配色的鞋子則要等到一周后凌晨12點才會開售。通常情況下,真能夠拼手速搶到的幸運兒微乎其微,大多數人在點開提醒彈出后,“就已經秒空了”。
在代購平臺上,一雙Salomon的最高溢價達到了2000元左右,超出原價1到2倍。“去年的Salomon你愛答不理,今年的它,你高攀不起。過去想買一雙今年大熱的Salomon XA Pro 3D沙場灰,在官方旗艦店700元出頭就能拿下,并且什么碼數都有”,“突然覺得前幾年600元出頭,買得真香”……
“買到即賺到”,這是現在每一位搶到原價產品的用戶,最直接的內心寫照。甚至在“炒鞋”風停掉之后,又在球鞋博主圈罕見地涌現出了一個細分賽道——專門做Salomon搶購、海淘攻略。
在球鞋圈“一片哀嚎”的當下,Salomon優秀得有些不真實。“他們不會在搞饑餓營銷,割韭菜吧?”類似的疑問開始出現在每條熱帖的評論區。有網友質疑安踏有過“前科”,在FILA、始祖鳥、迪桑特等幾個品牌上,都有不少在營銷上的“操作”痕跡。但無論如何,有購買需求的人還是買不到,只能等待,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買不到。
另一邊是安踏的存貨量到達歷史頂峰,在2022年的財報中,存貨從2018年的28.93億元激增到了84.90億元。前幾年增長迅速的FILA,營收和利潤都首次出現下滑,閉店率高達30%。
Salomon為何不能成為安踏的“新增長極”,如果它如此“優秀”?
饑餓營銷?
喜歡Salomon的人是真喜歡,買的過程再費勁,也都能“忍受”。
“專賣店基本就是缺碼數、缺配色,可能確實是太火了吧,但是很好搭衣服。”這是@李一一 周末陪朋友去三里屯Salomon門店買完鞋的第一感受。
只不過,絕大部分用戶都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作為Salomon的老用戶,@祖國的花頭精 兩年前買了一雙Salomon XA Pro 3D沙場灰,覺得挺好穿,打算再買一雙,沒想到跑了一圈線下門店全都沒貨,另外一款熱銷的SalomonXT-6 ADV也是一樣。“去門店看到店員搬進來好幾大箱貨,我隨口一問:來貨啦?店員馬上回復我:你要的那兩雙別想了。”
家住北京的@cakecake同樣被那雙沙場灰配色折騰到筋疲力盡,“跑遍了大半個北京都沒有貨了,幸好朝陽大悅城還剩最后一雙!”
實際上,Salomon過去一年不斷在開店。據體壇經濟觀察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3月,在北京可以查找到的線下門店共有6家,其中有5家都是2022年7月以后新開的,平均每個月開一家新店。三里屯太古里占地面積120平方米的先鋒概念店在去年9月落成,是每個Salomon鐵粉的朝圣之地,提及率極高。
“所以是全國都斷貨嗎?”@ EVA試圖在社交媒體上找到答案,為了買雙白色的SalomonXT quest,她問遍了當地門店和小紅書上的個人銷售,甚至還托在外地的哥哥代購,但都是徒勞。
因此,當開始有人提出質疑時,所有的情緒都被放大了。
有網友曬出了鞋子上的生產日期,“明明是2020年4月生產的,為啥還能全網斷貨呢?”,“Salomon我求你了,沙場灰上點貨吧,我真搶不上!你知道半秒就沒了嗎,一次只上一兩雙是嗎,饑餓營銷太敗好感了!請多上貨!!!……”
也有網友調侃,沒想到一個戶外品牌把只有在潮牌圈才出現的饑渴營銷全學走了。“新開的Salomon店,走到門口就看到有兩三個人蹲在門口,面前放著幾袋鞋子。我心想生意這么好啊,進去后問店員有沒有合作款,店員直接回答:我們這買鞋需要抽簽。”他一時很錯愕,自己喜歡的小眾品牌啥時候這么大牌了,還需要抽簽?
Salomon的老主顧們也都習慣了“拿號”,加一下門店銷售的微信,等貨等碼。“去了2、3次店,要啥啥沒貨,買一雙鞋子還得加銷售微信,通知你什么時候到貨,微信付款。那開啥線下店,直接全部轉線上好了。” @干飯王說。
由愛轉“恨”
于是,不少鐵粉由愛轉“恨”,以“功能黨”為主,高的購買“門檻”對應的是更高的預期。而改走“Gorpcore風”的弊端開始出現,在沒那么熟悉的領域,尤其是在安踏操盤之后,這個原本以品質見長的品牌不穩定了。
有老用戶吐槽,XT-6 ADV就像一件只能供著的“藝術品”,“它就像見光的兵馬俑,可以瞬間‘凋零’。在室內穿了一天,2個小時竟然掉皮了。就算是硬蹭,也不至于這么脆弱?畢竟這是戶外越野定位的跑鞋,還是加錢找的代購,沒法退換,只能打掉牙自己吞。”
“我和老公的三雙鞋,沒有一雙超過兩年,全都在腳面那里折斷了。再也不買這破玩意了,同期我買的LOWA 和HOKA,打折比他家便宜好幾百倍。”
也有新入坑的“萌新”不知道如何駕馭Salomon的各種功能:“走一步摔一個屁股蹲,最后是被攙扶下山最終才平安到家。實在不理解一款戶外鞋居然不能適應常規路況,誰能告訴我該拿它怎么辦。不要說什么要選對路況,沒有人去戶外還要預判,走什么路面帶什么鞋底,這一點真的離了大譜。”
“這鞋試穿勸退,說好的主打戶外,但鞋滑得厲害,掛羊頭賣狗肉。”
Salomon正在被最“原始”的那群用戶拋棄。他們更在意Salomon原本的功能性,失去了這個點,價格因素會讓他們瞬間轉向其他品牌。
從某種角度上講,Salomon變成了“拍照鞋”,新的用戶群體根本分不清楚主打的哪些功能,他們更在意的是配色和鞋型。哪怕直到現在,這個法國品牌很多款用的還是之前歐美人種的鞋型,明顯不適合東亞人種。不知道,這是不是安踏在這個品牌上希望看到的局面。
“蹊蹺”的缺貨
一邊是賣斷貨的Salomon,另一邊卻是庫存量居高不下的安踏。
雖然在財報中安踏稱,目前主要品牌的庫存都處于健康水平,但大多數媒體都認為現實情況可能不如財報所描述的那樣樂觀,安踏還需要經歷一個可能長達數年的“去庫存”周期。
這當然不是安踏一家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面對這個挑戰。全球的運動鞋市場處在低迷期,年初為耐克、阿迪達斯、Asics、新百倫等品牌代工的寶成集團裁員3000人,這是行業最大的代工企業。可想而知,幾家國際巨頭的“砍單”有多嚴重。
耐克目前庫存價值93億美元,阿迪達斯手中也有67億美元的庫存亟待處理。美國體育商業媒體Front Office Sports的報道,耐克和阿迪達斯在2023年將減產30%~40%。
兩大巨頭如此,國內品牌就更不好過。因為安踏的體量在國內品牌中高出一檔,庫存問題可能更為明顯。單就庫存周轉天數這一項數據就能看出來,安踏的數值從2019年的87天增長到了2022年的138天。比李寧的58天,特步的90天和361的91天,高出不少。
安踏將庫存高企的原因歸結到了DTC轉型上,過去幾年,它大量回收了經銷商運營的門店,變為直營店。但更本質的問題依然是銷售不暢,常規邏輯中,運營狀況良好的店,經銷商不會有意愿出手,他們只會賣掉掙不到錢的店。為了維持整個體系的穩定運轉,安踏只能“接盤”。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安踏當然也可以通過這個路徑提高直營店比例。但經銷商運營不好的店,安踏憑什么可以?
巧合的是,Salomon所屬的亞瑪芬體育也被安踏要求加大DTC轉型力度,此前這塊業務以經銷商批發為主,少有零售。在安踏對亞瑪芬的規劃中,其DTC業務要從2018年11%的占比提升至30%,自營門店數增長至1000家以上。但這是“主動”的DTC,還是“被動”的,安踏并沒有更細致的拆解。
不過,Salomon的“破圈”并未在安踏的財報中給自己增加多少曝光。財報中,除了主品牌之外,只有FILA一個品牌有單獨呈現。關于收購來的亞瑪芬,描述并不多,Salomon更是幾乎沒有,權重小于Kolon、迪桑特等其他的戶外品牌。有匿名行業人士稱,安踏亟需能在財報中體現亮點,來緩沖這幾年疫情所受的影響,不知道為什么不提下Salomon。
但管理層對外提到Salomon時,都是“逆勢增長”。有媒體稱,包括Salomon在內的亞瑪芬體育被安踏定位成下一個“FILA”。去年末,有關“安踏將推動亞瑪芬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
不少行業人士也對此不解。如果安踏要力推亞瑪芬,Salomon作為重要的鞋款業務,已經在消費端打出了一個口子,為什么不加大資源投入呢?尤其是在去庫存階段,整個加工端并不飽和,Salomon的技術難度并不高,傾斜產能應該不復雜。
目前,并沒有公開資料提到安踏針對Salomon缺貨的情況做出新的規劃。“這的確有點反常,至少不像安踏的風格。”上述匿名行業人士稱,“所以用戶說它‘炒作’,也可能不是瞎說。”
體壇經濟觀察記者將繼續跟蹤Salomon的真實運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