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2比4 克羅地亞(戰(zhàn)報)
體壇周報記者王勤伯發(fā)自費耶諾德
最會打仗的民族不一定名叫戰(zhàn)斗民族,最會踢球的國家也不一定是足球王國。
大多數球探在過去幾年的考察報告里絕對不會把24歲的盧卡·伊萬努舍奇視作超級天才,然而在克羅地亞對荷蘭的歐國聯(lián)半決賽中,這名薩格勒布迪納摩球員,卻總是知道如何讓自己發(fā)揮最好的作用,除了位置和區(qū)域責任,他更懂得不浪費任何機會和時間,懂得需要時不時帶著冒險精神嘗試出其不意的舉動才有可能撕裂對方的后防線。
連續(xù)兩屆世界杯至今,克羅地亞一直踢的是這樣的足球。你很難去總結他們屬于什么流派,他們僅僅是讓各種流派的對手在自己面前都很難受。伊萬努舍奇和莫德里奇、布羅佐維奇等明星隊友一樣,擁有很強的比賽閱讀能力,所以,無論是是和對手的耐心周旋,還是閃電般的突然起意快速攻擊,都顯得充滿了把握。他們知道適度的個人發(fā)揮是打破對手戰(zhàn)術套路和布置的關鍵,但這個適度的“度”如何把握,幾乎被克羅地亞球員踢成了玄學。
400萬人口的克羅地亞踢球充滿了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生存緊迫感,他們不會滴水不漏,也不會沒有失誤,他們自己的球門面前從來都不缺乏險象環(huán)生的場面;他們的人口基礎不可能確保在所有位置都生產出一流球員,更不能確保一代代優(yōu)秀球員實現(xiàn)接力,這樣的球隊沒有資本去討論風格問題;他們需要的是懂得調動自己球員的全部潛能,使用所有可用的套路,也懂得如何克制不同的對手,就像必須懂得在同一場戰(zhàn)斗里使用不同制式的武器。
從現(xiàn)代足球發(fā)明以來,在歐洲中部一直存在個別或者幾個特別會踢球的小國,彼此起伏。1930年代的奧地利,1950年代的匈牙利,解體之前的南斯拉夫,還有1990年代以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等國的驚艷。克羅地亞無疑是今天中歐足球最有代表性的球隊,他們在1998年以來3次打進世界杯4強,莫德里奇是皇馬連奪歐冠的重要功臣。
實際上,克羅地亞人對待足球的態(tài)度和其他中歐國家差別并不大,他們只是很喜歡體育,很喜歡足籃排手水五大球比賽,也能夠很自然地接受集體項目成績的起起落落,但足球上的巨大成就(感謝布拉澤維奇奠定的基礎),讓克羅地亞人對這個項目的熱情出現(xiàn)了巨大的增長。
費耶諾德的澡盆體育場是荷蘭國家隊最愛的主場,他們在這里擁有極高的勝率,球場優(yōu)質的音響效果讓橙色球迷的助威聲格外火紅嘹亮。然而,這可能是很罕見的一場比賽,開場后很多時間里,荷蘭球迷的音量完全被克羅地亞人壓制。克羅地亞是球迷為國家隊助威整體度最好的南歐國家,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球迷俱樂部和地區(qū)屬性太強,國家隊比賽現(xiàn)場助威非常凌亂,遇到北方國家注定聲勢被壓制。
荷蘭球迷也曾試圖和克羅地亞人比拼氣勢,但比賽進行到中間時段,他們甚至就像累倒了一樣偃旗息鼓,只有上下半時結束前的2次進球給他們帶來了一陣高潮。
又是佩特科維奇……去年世界杯上讓巴西球迷欲哭無淚的佩特科維奇,又是他替補出場,又是他禁區(qū)外射門得手……為什么科曼就不知道提醒球員克羅地亞可能留有這樣一手?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換成:為什么這個職業(yè)生涯中意丙和意乙出場次數遠多于意甲的前鋒、從未被西歐球隊看出潛力的球員,屢屢可以在克羅地亞對陣強隊的關鍵比賽中一錘定音?
這是克羅地亞足球的神秘外觀,也是其神秘的力量。所有穿上克羅地亞國家隊球衣的球員,都變成了一個更好的球員,就連莫德里奇在這個球隊里也像年輕了至少3歲。這也是我在這樣一篇現(xiàn)場手記里不可能解讀的事情,克羅地亞人那么會比賽,那么會踢球,其神秘程度和中國足球用金錢換不來進步一樣無法解釋。
98一代的克羅地亞球員在總結教父布拉澤維奇的執(zhí)教秘訣時,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算是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奇羅”也總是有辦法讓球員相信是可能的。
達利奇把布拉澤維奇稱作自己的足球父親,他很少像布拉澤維奇一樣說出夸張的話,他甚至時常被自認為很懂球的球迷和媒體批評,但是仔細看看達利奇的指揮,他和克羅地亞球員在“會比賽會踢球”這個事情上具有完美的默契。在加時賽3比2領先的情況下,荷蘭差點扳平比分,這時候克羅地亞選擇了壓上,擊中橫梁以后繼續(xù)全力逼迫和攻擊,最終獲得4比2的點球。
莫德里奇罰入點球以后被替換下場,克羅地亞球迷的喊聲在費耶諾德澡盆里熱烈地回響:“盧卡,盧卡,盧卡!”這是在給一個即將告別的傳奇致以敬意。
他就是那個披著破棉襖在崎嶇的山坡上放過羊的盧卡,在難民營旅館停車場顛球的盧卡,和克魯伊夫一樣穿過14號的盧卡,對于世界足球,他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對于400萬克羅地亞人,他是一個會踢球的國家驕傲和幸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