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報道 即將開賽的新一屆LG杯決賽在兩位韓國棋手之間進行,申真谞九段和卞相壹九段一共贏了幾盤棋進決賽?答案是三盤。如果決賽2比0結束的話,他們只需下五盤棋即成為世界冠軍。
這一切源自于LG杯的改制。從1996年至2004年,LG杯儼然是富士通杯韓國版,本賽24人,首輪8位種子選手輪空,他們只需在第二輪贏一盤即可晉級八強,再贏兩盤進決賽,站位優勢突出。2005年LG杯改為公開賽制,本賽由32強組成,16個本賽名額來自選拔。所有參賽者從首輪打起,必須連贏四盤才能進決賽,沒有“特權”可言。
2020年爆發的疫情打亂了世界大賽節奏。LG杯不得不在線上進行,16個公開預選產生的本賽名額直接分配給各個參賽國和地區,各自組織選拔賽。這個名額分配方案即大有操作空間:韓國7個、中國6個、日本2個、中華臺北1個。僅說韓國預選名額為什么要比中國多出1個?而2005年至2019年15屆LG杯公開預選,中韓出線名額分別為129和101,比例為1.28:1。2018-19年這兩年中韓出線比例更是高達3比1甚至4比1。
2021年LG杯本賽名額縮減為24個,主辦方這樣分配選拔產生的名額:韓國7個,中國4個,日本1個。韓國是中國的1.75倍!雖然存有東道主絕對有利的普遍原則,但過于傾斜的名額分配結果從短期來看,韓國取得立竿見影之功,但最終傷及的卻是脆弱的國際棋界。
因為就世界范圍來看,目前真正具備競爭力的僅有中韓兩國,日本不具備世界大賽爭冠實力已是多年事實,中國臺北棋界因其體量過小,即便是有許皓鋐九段這樣的偶爾冒尖之舉,亦改變不了整體疲軟的現實局面。
2023年三星杯在韓國開幕時,即清晰地凸現出目前棋界現狀。參賽的32名選手中,韓國17人、中國9人、日本4人、中國臺北和歐洲各1人。僅僅一輪過后,16強全部是中韓棋手,其他一概淪為陪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韓兩國棋界當報團取暖,而不是相互以主辦世界大賽名額的增減來對抗。因為絕大多數世界大賽歸屬于中韓棋界,因此完全可以在賽制上進行操作,盡可能地達到一致,實行澳網式的普遍公開賽制,一同面對類似日本棋界日漸凋零的困局。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給予更大多數的年輕棋手、低段棋手以參賽機會,鼓勵他們爭相脫穎而出,從而得以在圍棋基礎土壤上加厚、夯實,讓更多有潛力、有才華的青少年加入棋界,造就更大影響力。為有源頭活水來,現在僅僅為了一兩個冠軍而爭得不可開交,這種就像舉辦堂會的格局多年并未改變。然而,從棋界根基不見加厚、年少后繼者乏力的大局來看,中韓棋界可能都不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