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1比9,1997年甲A聯賽中上海申花客場以如此懸殊的比分不敵北京國安,這場比賽是申花隊史上永遠的痛。時隔26年多之后,申花本賽季前四輪的失球數與進球數也恰好也是1比9。四輪聯賽之后,申花已經領先第二名成都蓉城3分。相比積分,四輪之后申花凈勝球的優勢更加明顯。申花目前以9個進球成了四輪聯賽進球最多的球隊。同時,四輪只丟1球的申花也是目前失球最少的球隊之一。
如果說當年的1比9曾經讓申花蒙羞,如今的1比9則讓全中超的球迷都意識到,申花正在成為本賽季冠軍最有力的爭奪者。那么,申花是怎樣踢出如今的1比9的呢?
申花9個進球之“快”達到歐冠聯賽標準
申花的快攻,正在成為球隊在中超南征北戰的大殺器。我們通過申花9個進球前平均控球時間,以及連續傳遞次數這兩個指標發現,申花進球的速度與效率,已經達到了21-22賽季歐冠聯賽的標準。當然,需要說明的是,足球比賽本質上是限制與反限制,因為對手實力不同,申花所謂達到歐冠標準,僅限于在目前的中超賽場,而不能等同于申花能夠在歐冠賽場上踢出如此高質量的快攻。
前四輪比賽,申花有三場比賽控球占優,其中對陣梅州客家與青島西海岸的比賽,申花的控球率都超過了六成。換言之,申花的快攻不僅僅體現在與山東泰山這樣強隊的快速反擊中,在破密集防守的時候,申花的進攻也照樣可以快得起來。申花進攻的快不僅僅是觀感,通過數據亦可以得到證明:申花每次進球前平均控球14秒,完成4.6次傳球。
我們的印象中,通過持續的傳控調動對手,使對方的防守露出破綻然后進行致命一擊,這是強隊才配得擁有的優雅的踢法。3月21日中國隊2比2客場被新加坡“意外”逼平之后,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聲音,前國腳榮昊編輯了一段視頻,表明國足曾經在2013年的一場比賽中,是如何地用這種優雅的方式攻破過新加坡隊球門的。榮昊在對這個進球的講解中如此說道:“這個進球一共有40秒的控球,有17腳傳遞,所有隊員基本都在空位接球,小范圍的傳倒也是盡量地靠近,吸引防守隊員聚攏以后,從小范圍把球摘出去以后快速轉移,更多地去消耗對方的體能。”
榮昊剪輯的這個進球視頻,國足的確踢得很優雅,在當時的比賽中展現了強者一方的從容自信。但是,過去十年伴隨著全球化的潮流,在技戰術層面,現代足球強弱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換言之,一些傳統的弱隊,盡管球員的整體實力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但是他們同樣可以踢出很現代的足球。比如現在的這支新加坡隊,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詳細分析過他們防守轉換到位率很高,進攻時則采用了類似于曼城兩名邊后衛倒置內收的高位攻擊陣型。換言之,如果以2013年國足那種傳控的踢法,對于現在這支攻防轉換節奏更快的新加坡,未必奏效。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速的進攻轉換常帶來收獲。歐足聯的技術觀察員們,早已經將進球速度作為一個單列的指標進行研究。在對21-22賽季歐冠聯賽的分析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異常現象,那就是進球前平均控球時間和平均傳球次數最高的球隊,竟然是那個賽季的歐冠聯賽中一共只進了一個球的瑞典超級聯賽球隊馬爾默。在這個唯一的進球前,馬爾默隊完成了23腳連續傳遞,控球時間高達51秒,這些數據都超過了2013年國足攻入新加坡的那個球。盡管這個進球很優雅從容,但是這并不代表馬爾默隊實力超群。事實上歐足聯提供的研究表明,馬爾默隊在那個賽季的歐冠聯賽中,在32支參賽球隊中以平均每次控球時完成3次傳球僅排名第22位。
有趣的是,申花前四輪的比賽中,也曾經遇到過對手發起的“馬爾默式”進攻。聯賽第二輪申花主場迎戰青島西海岸隊,比賽第36分鐘馬納法在本方右側向后場傳球時被斷,由此青島西海岸隊開始了長達將近一分鐘(57秒)的連續18腳傳遞。西海岸隊的這次控球時間,甚至超過了馬爾默隊那個進球前的控球時間。但對西海岸隊而言,他們并沒有馬爾默那么幸運。他們這次長時間的控球和多次的連續傳球,非但沒有轉換為一個進球,更是在第18次傳球時,被申花的前鋒9號路易斯搶斷,隨后路易斯從中場右肋部開始發動反擊,最終由吳曦送出穿襠球助攻,路易斯攻入了申花本賽季的第4個進球。申花這次反擊從路易斯截獲皮球開始,到路易斯射門結束,整個過程僅僅用了9秒,進球前連續傳球僅僅3次。
申花與西海岸隊這次進攻的對比,戲劇性地展現了申花如何以“快”制伏了對手的“慢”。
中超第四輪,申花再次以戲劇性的方式展現了以“快”制“慢”的絕招。申花客場與長春亞泰的比賽補時已經結束,就在裁判隨時可能結束比賽的最后時刻,從朱辰杰在后場頭球爭頂開始,到特謝拉完成絕殺,申花僅僅用了17秒的快攻,通過5次傳遞,就讓長春亞泰拿走一分的希望化為泡影。
本場比賽第37分鐘,譚龍攻入一球。長春亞泰的這個進球,從門將吳亞軻開出球門球算起,前后持續了整整30秒,進球前完成了10次的連續傳遞(其中1次是申花解圍失誤貢獻)。亞泰隊的這個進球,可以說是小范圍嫻熟配合的一個典范,而且張華晨給吉列爾梅送出的邊路直傳滲透球,以及吉列爾梅的精準傳中,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個進球展現了亞泰隊多年來追求的傳控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但是,亞泰的這次傳控雖然成功,但是這種慢工出細活的踢法,面對申花的“快”,最終還是嘗到了苦頭。
申花以“快”制伏對手的“慢”,背后的邏輯并不難理解。“快”意味著需要精準的傳球,出色的高強度跑甚至是沖刺跑能力,以及默契的組織,其實都是能力的體現。而馬爾默式的“慢”,則意味著更多出錯的可能。現代足球防守轉換更快,防守壓迫更強,通過耐心調動對方防守以獲取進球的機會也更難出現。所以,21-22賽季馬爾默的這個進球,在歐足聯的技術報告中被視作異類。因為歐足聯針對21-22賽季歐冠聯賽的參賽球隊的一項調查中,包括皇馬在內的其余15支抽樣球隊,每次進球前的平均控球時間以及平均傳球次數分別為8.8秒-17.6秒與2-5.7次。“快”已經成為歐冠聯賽的一種標配。
申花目前已經攻入的9個聯賽進球,如果按照進球的先后順序編號,只有第2個進球(梅州客家0比2申花比賽中第36分鐘的進球)進球的過程比較“慢”。這個進球之前,申花控球36秒,經過了11次的連續傳遞之后,由馬萊萊完成了射門,緊接著由路易斯補射得分。申花本賽季攻入的進球中,還有兩個是直接通過定位球戰術完成的,分別為第7個進球(山東泰山0比3申花比賽中第63分鐘的進球)與第8個進球(長春亞泰1比2申花比賽中第25分鐘的進球)。第7個進球是中場快發任意球得分,第8個進球則是角球得分。這兩個進球的時間都是5秒,進球前都只有1次傳球。
申花攻入的其余6個進球,進球前的平均控球時間以及平均傳球次數分別為13.7秒與4.5次,這組數據與申花這9個進球的平均數據(14秒控球,4.6次傳球)非常接近。換言之,四輪聯賽之后,申花的進球的速度與控球次數其實是非常穩定的,并沒有因為對手以及自己隊員的變化而產生明顯波動,而申花的這兩組數據與21-22賽季歐冠聯賽15支采樣的參賽球隊的數據非常吻合。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聯賽四輪申花的9個進球,無論是其速度還是效率,已經達到了歐冠聯賽標準。
申花的“快”離不開三大能力
申花在中超賽場是如何做到歐冠級別的快攻的呢?通過對申花進球的研究發現,這些快攻離不開腳頭準、會跑動以及配合默契三大能力。
第一,申花今年新引進的內外援路易斯、謝鵬飛與高天意都具有極好的傳球能力。加上原本申花陣中傳球好手特謝拉、吳曦,申花今年中前場的人員配置中,能夠在快節奏的進攻轉換中精準傳球的高手云集。而且申花腳頭準的球員還不僅僅限于中前場,門將鮑亞雄以及中后衛朱辰杰都在這些進球中,展現了他們出色的出球能力。換言之,申花現在腳頭準的球員是包括門將在內的三條線全覆蓋,這才是申花能屢屢從后場組織快速有效反擊的前提。
比如申花隊絕殺亞泰的這個進球,正是由朱辰杰的頭球解圍開始的。當時亞泰隊將球傳到申花后場,朱辰杰高高躍起搶到第一落點,此時他的周圍已經有四名亞泰隊員包圍,而且就在申花罰球區前三米左右。這原本是一次解圍,但是朱辰杰顯然不滿足于解圍,而是順便將球頂向了身前六米開外的阿馬杜,阿馬杜順勢轉身又將球送給中場中路的特謝拉,特謝拉一記超過30米的斜長傳將球直接送入正在前場右肋部的馬萊萊,接著馬萊萊下底傳中給包抄到點球點附近的路易斯。此時,特謝拉已經以接近17公里的時速跑到了對方的罰球弧內,迎著路易斯送出的皮球,大力抽射完成了絕殺。
這,已經不是朱辰杰第一次在比賽中通過解圍順便完成了后場的進攻組織。申花攻入泰山隊的第一個進球,就是朱辰杰在罰球區內防守克雷桑時,將球鏟傳解圍的同時精準地傳給了身邊的蔣圣龍。蔣圣龍緊接著將球鏟傳給了罰球區外的吳曦,此后申花隊員經過4次連續傳遞后,最終完成了射門得分。客觀地說,朱辰杰與蔣圣龍這兩次精準的鏟傳,或許也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畢竟當時解圍才是第一要緊的事。但是,這兩個鏟傳如此精準,一氣呵成,至少也反應了這兩名中后衛他們在激烈的對抗中,具備了一定水準的出球能力。
而申花攻入泰山的第二個進球的關鍵一傳,則是由鮑亞雄貢獻的。他在罰球區外,通過長傳直接將球精準送到了右前場的路易斯的頭頂上。
第二,申花球員傳球高手不僅實現了包括門將在內的三條線的全覆蓋,而且球員們還很會跑動。申花攻入亞泰的第一個進球,雖然進球的是蔣圣龍,但是在蔣圣龍的身后,還有兩名申花球員在謝鵬飛罰出角球的同時,已經跑到了遠門柱。謝鵬飛的這個傳球落點好,而且三名遠門柱的申花球員跑動也非常有效,這個球想不進都難。
當然,申花球員的會跑,更體現在球員變換節奏跑的能力。泰山0比3申花之戰,兩隊的跑動距離相差不多,而且申花高速跑動(時速20公里-25公里)距離與次數,以及帶球高速跑動距離與次數都略低于泰山,但是申花的沖刺跑動(時速超過25公里)距離以及沖刺次數卻高于泰山。進一步分析的話,沖刺跑動距離中帶球沖刺距離以及帶球沖刺次數,遠高于泰山隊,而非帶球沖刺距離與非帶球沖刺次數又低于泰山隊。
換言之,我們在比賽中可以看到泰山隊與申花隊都很能跑,但是兩隊跑動的方式卻不太一樣。泰山隊員通過更多的高速跑,實現了場地更大范圍的覆蓋,并對申花開展壓迫;但是申花卻能夠在關鍵的時刻,通過更多的沖刺跑完成防守或進攻的任務。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泰山隊的童磊跑動很積極,攻防的覆蓋范圍也大,但是當申花進攻球員沖刺跑的時候,童磊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跟上進行有效的防守。申花打進的第一球前申花展開反擊,童磊從中場一路都在回追特謝拉,兩人此時都是無球跑動,童磊最后也幾乎追上了特謝拉。以至于謝鵬飛助攻特謝拉的最后一傳時,因為童磊身位更靠前,特謝拉并沒有處于越位位置。當特謝拉接球后開始沖刺跑的瞬間,童磊不知道是判斷失誤還是存僥幸心理,向邊裁舉手示意特謝拉越位。他這一舉手,更是減緩了速度,更加無法追上正在帶球沖刺的特謝拉。特謝拉最終通過這個單刀沖刺成功破門。此外這場比賽第22分鐘,童磊在特謝拉無球沖刺跑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位置,失去了追趕特謝拉的機會。這次申花快攻雖然因為路易斯的越位進球無效,但是特謝拉再次通過沖刺跑穿越了童磊的防區。
由此可見,申花球員在分配體能方面更加合理。他們通過沖刺跑,特別通過更多的帶球狀態下的沖刺,完成了快攻。如果說準確的傳球是申花進攻時的一把利刀,帶球沖刺跑就是這把刀的刀刃。申花正是通過良好的帶球沖刺跑一次次通過快攻完成致命一擊。
第三,申花的“快”也展現了球員之間良好的戰術默契。我們仍然以申花絕殺長春的進球為例,雖然當時下半場的7分鐘補時已經過去,裁判隨時都可能吹停比賽,作為中后衛朱辰杰完全可以將解圍作為唯一的任務,但是他最后這次的頭球爭頂明顯帶有組織進攻的意味。接球的阿馬杜也沒有盲目向對方的半場開大腳,因為如果他開出大腳,說不定比賽就結束了。阿馬杜很耐心地將球短傳給特謝拉,特謝拉的精準長傳給馬萊萊之后,自己又快速跑到了對方的罰球區,最后完成了絕殺。這個環節中,中后場的朱辰杰、阿馬杜,特謝拉任何一個人當時放棄了這次進攻,比賽可能都結束了。如果沒有這種統一的向前快攻的戰術默契,就算申花擁有腳頭準的高手,會跑的一錘定音者,依然是不太可能打出這么多歐冠聯賽級別的快攻進球。
以上申花的三大能力,讓申花隊目前屢試不爽的442的菱形中場站位更加犀利。與亞泰的這場比賽,申花首發做出了調整,一度放棄了菱形中場的站位,由吳曦搭檔阿馬杜擔當雙后腰,謝鵬飛位置回撤中場,申花采用了4231的陣型。這或許是主教練考慮到場地因素,特別是阿馬杜狀態不是最佳而采取的妥協。但是,這個相對保守的陣型,其實也束縛了申花以上這些能力的發揮。申花最終在60分鐘時進行了換人調整,將馬萊萊換上,恢復了雙前鋒的陣型,中場也改為菱形站位。這個陣型明顯激活了申花快攻的潛力,雙中鋒頂在前面壓制對方的防線,給申花留足了通過中后場打滲透球反擊的空間。最終申花果然如愿以償再次以快攻的方式絕殺對手。申花下半場這次成功切換陣型能夠收到奇效,與隊員之間戰術的默契不無關系。
總之,申花四輪之后打出隊史中新的“1比9”,不僅讓球隊獲得一個漂亮的開局,更是通過這種以實力作為支撐的歐冠聯賽式的快攻進球,展現了五外援制下新中超的更多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