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7 月 26 日巴黎奧運會開幕還有最后 100 天,巴黎這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始發地,將在時隔一個世紀后第三次承辦奧運會。這屆意義非比尋常的奧運會,注定成為全球意義上的品牌必爭之地。
NBC環球集團最近通過電話會議宣布,本屆奧運會的廣告預售收入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12億美元。這一數字的背后,是來自國際奧委會和美國奧委會頂級合作伙伴的持續增長支持,以及超過3.5億美元來自新廣告商。因此,NBC預計,巴黎奧運會也將成為歷史最賺錢的一屆奧運會。
中國企業也瞄準這一商機,從代理商到品牌贊助商,都已經參與到這屆奧運會之中。
奧運會與中國制造
在全球矚目的奧運盛會上,中國企業的存在感,最先體現在一波周邊商品的銷量上。
從吉祥物“弗里吉”到助威棒,從帶有法國元素的紀念品到各式工藝品、電子產品、體育器械,這些“中國制造”的身影早已在巴黎街頭無處不在。
巴黎奧組委透露,高達80%的奧運吉祥物玩偶將由中國廠商制造。這一決定曾引起法國企業的不滿,他們擔憂錯失巨大的商機——奧運特許商品預計銷售總額高達1.27億歐元,其中吉祥物的銷售額預計占比20%至25%。但奧組委表示,法國國內企業的生產能力難以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而中國企業在吉祥物生產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產能,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不只是奧運相關的周邊產品,義烏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42%,達到5.4億元人民幣,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增長更是高達70.5%。阿里國際站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今年3月,向法國出口的體育用品數量激增,網球服、定制運動服、訓練頭盔、戶外運動服等熱門商品的出口量至少翻了四倍。
回顧歷史,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世界杯等國際體育大賽,“中國制造”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1年申奧成功后,國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主任許增武便曾指出,世界體育用品的加工基地已逐漸從韓國等地轉移到中國沿海地區,這一趨勢在北京奧運會之后依然未變。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制造的產品無處不在:開幕式的煙花、人造草坪、主體育館的椅子、參賽國的國旗,以及奧運商品中的毛巾床上用品、針織品、服裝、毛絨玩偶吉祥物、徽章、腕帶和手環,大多數都源自浙江義烏。
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制造開始擺脫低端標簽,不僅提供了吉祥物、球衣等紀念品,還包括了里約地鐵4號線上運行的列車、場館建設、中央空調、對講機、安檢設備等復雜工業產品。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承建的盧塞爾球場,標志著中國企業首次承建世界杯主場館。
當巴黎奧運會的序幕即將拉開之時,我們不僅能夠看到“中國制造”的印記遍布賽場內外,更多中國企業也正通過與運動員及相關組織的合作,不放過一絲“借光”的機會。
想方設法“參與”奧運會
從巴黎奧運會官網可以看出,本次奧運會贊助商分為四種級別,分別TOP贊助商、高級合作伙伴、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應商。其中,全球頂級贊助商等級最高,目前共15家,包括可口可樂、英特爾、阿里巴巴、蒙牛等巨頭企業。
而高級合作伙伴、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應商等剩余三個級別均屬于法國本土贊助商,共有64家。
如此看來,與本屆奧運會直接相關的中國企業贊助商,僅阿里巴巴和蒙牛兩家。2017年1月,阿里巴巴進入“全球合作伙伴計劃”名單,在云計算和電商品類上擊敗亞馬遜,加入奧運TOP合作伙伴行列,贊助期限為十年。
2019年6月,國際奧委會宣布與可口可樂、蒙牛三方簽署了歷史上首份聯合全球合作伙伴協議,合同期限至2032年。這份協議將非酒精飲料和乳制品兩個類別合并為一個新的聯合品類,蒙牛就此成為TOP贊助商。
更多的中國企業,也在想方設法進入巴黎奧運會的曝光場。
比如,代理銷售冰墩墩周邊的元隆雅圖就透露,正在為部分巴黎奧運會贊助商、奧運TOP合作伙伴設計生產奧運主題禮贈品。另外,元隆雅圖還在為國家體育總局開發巴黎奧運會宣傳品,并在進行TEAM CHINA(中國國家隊)等IP的相關主題文創衍生品開發。
牧高笛方面也表示,公司大客戶迪卡儂是巴黎奧運會贊助商,預計對相關業務帶來一些積極影響。
此外,不少中國企業選擇把營銷重心放在中國國家隊上,通過贊助國內各國家代表隊參與巴黎奧運會。
2019年7月,國際奧委會批準修改的一項關于運動員商業規則的條例。在新規之下,奧運期間保證官方贊助商(直接與國際奧委會達成贊助合作的品牌方)利益的同時,允許運動員和其他奧運會參與者使用和適度曝光其個人贊助品牌,提高相關贊助商在奧運會曝光品牌的機會。
簽約中國各大代表隊的國內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且大多集中在今年上半年——4月16日,伊利以2024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的身份,發布多款巴黎定制裝新品,并宣告“巴黎沖刺模式”開啟,同時伊利與中國國家射擊隊的戰略合作也在發布會上公布;4月11日,美股上市的新消費數字科技服務商樂信,成為中國國家擊劍隊官方合作伙伴;4月8日,奇瑞汽車和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正式簽約……
奧運會吸金能力,直到奧運會開幕前夕依然在延續。
從0到1,借助大賽出海成為主流
2004年,聯想在北京與國際奧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正式成為第六期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就此成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歷史上首個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
這是中國企業與世界頂級體育賽事結緣的起點。繼聯想之后,海信在2016年成為歐洲杯自創辦56年來首個中國頂級贊助商。隨著中國品牌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它們在全球頂級體育賽事中的身影愈發頻繁。
體育營銷對于品牌國際化戰略來說,絕非一時興起之舉,而是深思熟慮的長遠布局。北京奧運會過后,聯想退出了奧運會頂級贊助商計劃,結束了為期4年的奧運贊助之旅,直至東京奧運會,阿里巴巴和蒙牛才接過這一重任。
阿里巴巴之所以選擇成為TOP贊助商,并非營銷上的臨時起意,而是在其全球市場攻略的關鍵時刻,借助奧運會的全球舞臺,展示了自身的市場推廣、商業開發能力,以及支撐全球轉播的云計算等數字化實力,深化了全球消費者對阿里巴巴不僅僅是電商平臺的認知,同時也為其全球化戰略打開了新的營銷渠道。
頂級賽事贊助背后,反映出行業趨勢的變遷。從電器品牌的角逐,到今年新能源和跨境電商的崛起。
比如6月歐洲杯第一個電商贊助,就讓中國電商平臺拿下。速賣通AliExpress成為2024歐洲杯官方合作伙伴,將在歐洲杯期間為消費者提供優惠的商品折扣、互動游戲玩法及包括比賽門票在內的驚喜獎品。
此外,今年的歐洲杯也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的加入,這不僅是歐洲杯首次與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也是首次與中國汽車品牌結盟。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品牌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現象,更是文化力量的一次跨越。通過贊助頂級賽事,這些品牌不僅展示了自身的實力,也傳遞出中國企業出海的需求和自信。
隨著國際體育賽事的矚目點陸續移至歐美,中國品牌的這一戰略布局無疑將加速其全球化進程。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品牌將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一份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