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很多人觀看NBA比賽時會注意到一些延遲響哨現象。有一種說法是,裁判是在根據球進沒進來決定吹不吹,如果球打進、就不吹,沒進才會響哨。不少NBA球員、教練甚至解說員也是這么理解的。
快艇球星萊昂納德就表示:“你能看到很多這種哨,我覺得他們是希望保持比賽流暢度,如果一個人投進了,他們就不響哨,避免比賽停下來。”
針對這一現象,美國媒體TA采訪了曾經執裁NBA多年、現在負責裁判訓練和發展項目的蒙蒂·麥卡琴,后者給出的答案很直接:不存在根據球進沒進來決定是否吹罰的“條件哨”,他們只有“節奏哨”。
“我們沒有訓練過基于結果來吹罰,即所謂的條件犯規。比如你覺得裁判會對自己說,哦,這個球沒進,我得吹個犯規出來。這是糟糕的吹罰,我們完全不想要這種裁判。”麥卡琴說,“犯規就是犯規。”
麥卡琴提到,你可以通過一些線索來支持自己的判斷,在你高度認為有一球犯規時,如果前后還有線索支持這一點,你可以利用這些線索。比如在一個雷·阿倫出手的回合,裁判很確定防守人點到了雷·阿倫的肘部,然后他看到雷·阿倫的投籃偏得極為離譜,在這種情況下,阿倫的投籃明顯偏出就是線索,因為裁判已經高度認為發生了犯規。
但麥卡琴表示,他們絕不允許裁判在沒有看到犯規的時候,根據投籃偏出來猜哨。
下面是三個典型的延遲響哨案例。
案例1:森林狼對陣掘金的西部半決賽G6,布勞恩對愛德華茲犯規。主要負責該區域的是強側邊線的詹姆斯·威廉姆斯,他沒有響哨,因為被阿隆·戈登阻擋了視線,看不到布勞恩接觸到愛德華茲的手臂犯規。麥卡琴特意指出威廉姆斯不響哨是正確的,因為裁判的一個原則就是寧可不吹也不猜哨。
最終是弱側三分線外的馬克·戴維斯吹了哨,他有更開放的視角。延遲響哨是因為戴維斯在等威廉姆斯吹,發現他沒吹后,自己才吹。
麥卡琴說這是教科書般的“節奏哨”案例。“這個片段展示了三個人對我們裁判機制系統的高度理解,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能在這一輪的第六場比賽執法——他們互相信任。詹姆斯·威廉姆斯有很好的紀律性,他沒有猜哨,而哨聲正好來自應該來自的地方,是節奏哨。”
但麥卡琴也指出,第三位裁判泰勒·福特的站位有問題,他應該站在底線“Minnesota”字樣中第二個“N”的位置,福特站在第一個“N”的位置讓他觀察場上局面的視野變窄,無法很好地判斷戈貝爾是否存在潛在的犯規行為。
“盡管沒有對我們造成損失,但這也是糟糕的技術運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第二天就打電話給泰勒·福特提醒這一點。即使在季后賽期間他很優秀,已經證明了自己值得吹罰這場比賽,但還是會得到提醒。”麥卡琴說。“我們一直在不斷強調我們的機制,關于站在哪里以及應該注意什么。”
案例2:3月25日洛杉磯湖人對陣步行者的常規賽,濃眉對特納犯規。響哨的是弱側罰球線延長線附近的50號裁判,佩特雷蒂斯。
麥卡琴表示,這對裁判來說是一個很復雜的片段,因為當回合開始時,佩特雷蒂斯的主要職責是關注弱側的兩名防守球員,底線附近的詹姆斯和罰球線的里夫斯。由于詹姆斯在回合進行過程中沒有移動,佩特雷蒂斯的職責是在特納沖擊籃筐時找到另一個防守球員來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回身補防的濃眉。
佩特雷蒂斯確實關注到濃眉并最終做出了正確的犯規吹罰,但麥卡琴承認這個吹罰慢了。為什么慢?
“有很多需要你轉移注意力的部分,”麥卡琴指的是佩特雷蒂斯在轉向濃眉之前還要關注詹姆斯,“他需要時間來處理注意力放在濃眉之后的情況。這就是你在這里看到的延遲。”
麥卡琴提到,通過有慢鏡頭的回放來判斷這一切會容易得多。對實時觀看比賽的人,以及沒有受過裁判機制訓練的人來說,看到那些延遲哨聲的例子,很容易得出裁判是根據投籃結果來執法的結論。
案例3:獨行俠對陣快艇的西部首輪G2,喬治對華盛頓犯規。響哨的是畫面底部的裁判凱文·斯科特。麥卡琴表示,斯科特做出了正確的判罰,但因為“糟糕的技術運用”導致響哨慢了。
裁判員被訓練要關注防守隊員。在這種情況下,主裁判馬克·戴維斯(畫面右上角跑向底線)應該關注最近的協防球員萊昂納德。
畫面底部的斯科特初始關注的對象是對球防守者,也就是曼恩,麥卡琴說斯科特一開始處在關注曼恩的完美站位上。但當東契奇傳球后,斯科特應該立刻將視線轉移到下一個防守者,也就是喬治,但斯科特花了一瞬間在接球進攻的球員華盛頓身上。
“這是基礎動作的失誤,”麥卡琴指的是斯科特先看向了華盛頓而不是喬治。“如果我們想在快節奏的情況下完成出色的吹罰,就必須訓練自己把視線直接從曼身上轉移到喬治身上。這很難,你要從防守者到防守者...但如果我的眼睛先停留在華盛頓的接球上,哪怕只是一納秒,結果會怎樣?我就會晚一點看到喬治。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得到正確的吹罰,但確實意味著我們的腦袋需要多花點時間跟上(然后響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