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亞洲論壇
奧運會才剛結束不久,歐洲聯賽這兩周全面打響,各大豪門紛紛投入到了漫長的賽季中。不知道夏天的歐洲杯,美洲杯以及奧運會會不會造成各種疲勞綜合癥——畢竟這是2021年夏天之后,第一個在重大國家隊賽事之后開始的新賽季(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比較特殊,安插在了賽季中段)。
下個月,改版的歐冠和亞冠都將開打——各大豪門將迎來更多的洲際賽事。2026年世預賽也將全面鋪開。
明年夏天,32隊參賽的首屆新版世俱杯將上線。
后年夏天,首屆48隊世界杯將在美加墨開打。
對于球迷來說是福音,但像姆巴佩這樣的頂尖球員,似乎將迎來越來越多的賽事負擔。
7月,位于瑞士納沙泰爾的國際體育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ports Studies)出版了兩份報告,探討國際足球賽歷對于球員比賽負荷的影響。
第一份報告
第二份報告
球員比賽負荷研究:0.29%球員賽季出場超5000分鐘
http://www.ttplus.cn/publish/app/data/2024/07/23/525085/os_news.html
球員比賽負荷研究: 80%以上的工作壓力來自聯賽
http://www.110zx.net/publish/app/data/2024/07/23/525094/os_news.html
俱樂部賽事密集是假象?現在賽事數量還沒10年前多
http://www.110zx.net/publish/app/data/2024/07/23/525097/os_news.html
這兩份報告截取2012/13 - 2023-24賽季范圍內(向前回溯總計12個賽季)在40個世界各地區主流聯賽的62156名球員作為樣本,通過數據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幾個核心結論,其中一些結論可能和大多數球迷第一印象相悖。
(1) 比賽負荷重的只有極少數球員(無論是基于出場次數指標,還是更能反映客觀實際的出場時間指標),大多數球員的比賽負荷非常有限。
(2) 從2012年到2024年,球員的總比賽負荷并未有增加趨勢。
(3)在過去12年中,球員總比賽負荷并未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球員的
絕大多數比賽負荷來自俱樂部比賽——主要是聯賽。洲際俱樂部比賽的負荷略有增長。而國際足聯旗下的國家隊比賽在球員總負荷中占到極為微小的部分。
(4)在未來2024-28這個四年周期內,國際足聯的賽事改革并不會增大球員比賽負荷——其旗下賽事在球員總任務量中仍然不到1%。
(5)不包括友誼賽,一般俱樂部每個賽季的平均比賽場次總體穩定在40場左右,對于最具競爭力的歐洲球隊則穩定在50場左右。全球范圍內,只有約5%的俱樂部每個賽季進行60場或更多比賽,比賽負荷最重的俱樂部并不在五大聯賽,而是在巴西和哥倫比亞。
當然,我們談球員負荷比賽負荷重——主要指的是國際足球工業金字塔塔尖的那一小部分球員: 無論是俱樂部的豪門對決,還是國家隊的奪標之旅,都需要這些塔尖球員全力投入。
羅德里的大滿貫背后是巨大的比賽壓力
最近,國際體育研究中心又出版了有關這一議題的第三份報告,把研究重心放在了這批塔尖球員上。這份報告對這類球員創造了一個專門詞匯——“超高頻使用率球員”(most in-de-mand footballers)。定義: 一個賽季中出場超過4500分鐘的球員(相等于50個全場)。
第三份報告
首先,在這過去12年,20個世界各地區主流聯賽中共計62156個球員研究樣本中,每賽季平均只有169個球員屬于“超級使用率球員”。在每賽季平均18932個球員研究樣本 中,占比0.88%。
在過去12個賽季中,除了2019-2020及2020-2021這兩個受到疫情影響的賽季,其余賽季“超級使用率球員”占比基本都不偏離0.88%這個均值太遠。
再分析這些“超高頻使用率球員”的比賽壓力來源。
76.3%的比賽來自國內的聯賽杯賽。
14.7%的比賽來自于洲際俱樂部賽事(比如歐冠歐聯)
9%的比賽來自于國家隊賽事(包括U系列的國家隊賽事)。
“超高頻使用率球員”參加的各大賽事占比
現代足球的高比賽負荷除了高比賽時間,還有高比賽密度——就是通俗說的一周三賽。
這份報告具體定量定義了這種高密度的比賽情況: 相鄰兩場比賽之間休息時間不到72個小時。
分析這種“背靠背比賽”(間隔不到72小時的兩場比賽)各種情況占比
(1) 兩場國內聯賽間隔不到72小時: 48%
(2) 聯賽和洲際俱樂部賽事之間間隔不到72小時: 22.3%
(3) 聯賽和國內杯賽間隔不到72小時: 19.5%
按照人均計算,這種背靠背比賽出現情況非常罕見,平攤到人均每賽季參加這種背靠背的情況為1.68場。
背靠背比賽各種情況占比
在這份報告研究的全球40個主流聯賽中,安排這種背靠背比賽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巴西,超過13.5%的比賽屬于背靠背。背靠背比賽比例超過10%的國家還有哥斯達黎加,突尼斯和哥倫比亞。
在歐足聯旗下各協會中,高頻比賽出現比例最大的是蘇格蘭,蘇超聯賽各隊的比賽中,背靠背比賽比例為9.1%,英超聯賽各隊,背靠背比賽比例為6.9%。
亞洲各主流聯賽中,韓國K1聯賽球隊碰到背靠背比賽的頻次最高,比例為9.9%。
在62156個球員樣本中,共有1188名球員在過去12個賽季中至少有一個賽季踢了超過4500分鐘比賽,成為“超高頻使用率球員”。
這1188名球員,在成為“超高頻使用率球員”的賽季中,平均年齡為27.6歲,要大于其余樣本中其余60968名球員在相關賽季中25.4歲的平均年齡。
左側綠色是其余60968名球員在相關12個賽季的年齡分布,右側是1188名單賽季出場次數超過4500分鐘的“超高頻使用率球員”在相關賽季的年齡分布。
這份報告還對未來四年周期(2024-2028)成為“超高頻使用率球員”人數比例進行了預測。在2024-2028年中,“超高頻使用率球員”(單賽季出場超過4500分鐘)預計比例為1.02%,略小于2020-24賽季1.07%的比例。
2012-2028年,4個4年周期,超高頻使用率球員比例的變化(2024-2028為估算)
該報告推測: 球員流轉以及5換人制度帶來更多的輪換是“超高頻使用率球員”比例略微下降的主要原因。
對于未來四年的“超高頻使用率球員”中,在預計出場超過4500分鐘的賽季,參加的各大賽事構成相對于2020-2024過去這個四年周期,預計變化如下: 國內聯賽比率略微下降(-3.2%),但仍然超過60%(61.5%),是總參加賽事的大頭。
之后是洲際賽事(22.6%,增加3.5%)。
再然后是國內足協組織的賽事(含杯賽和國家隊友誼賽)(12.4%,減少0.7%)
最后是國際足聯組織賽事(3.4%,增加0.3%)
以過去12年及未來4年(數據為預測)為樣本,4年為一個周期,看這4大賽事在2012到2018年4個周期中的比例變化。
(1)國內聯賽
(2)足協組織賽事(含杯賽和國家隊友誼賽)(紅色為國家隊比賽)
(3)洲際賽事(洲際俱樂部比賽,洲際杯賽)(紅色為國家隊比賽)
(4) 國際足聯組織賽事(藍色為國家隊比賽,紅色為世俱杯一類的國際足聯旗下俱樂部賽事)
核心結論
1.2012年到2024年這12年間,在20個主流國家/協會頂級聯賽的樣本中,只有0.88%的球員成為單賽季出場超過4500分鐘的“高頻次使用率球員”(平均每賽季169人)。
2. 樣本中,平均每人每賽季碰到1.68場背靠背比賽(間隔時間小于72個小時),一半背靠背比賽是兩場國內聯賽比賽連在一起。90%的背靠背比賽為國內聯賽。
3. 在這些“超高頻使用率球員”出戰超過4500分鐘的賽季中,76.3%的賽事是國內俱樂部賽事。14.7%是國際俱樂部賽事。剩余9%是國家隊(包括U系列)賽事。
4.對于未來的預測: 未來四年周期(2024-2028年),單賽季出場超過4500分鐘的"超高頻使用率球員"比率和前一個4年周期(2020-2024)相似(從1.07%降到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