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揭竿而起了?有點這種感覺。當本周一,西甲聯盟、國際職業球員協會歐洲區以及歐洲聯賽組織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向歐洲法院起訴國際足聯時,近年來一直在鼓吹新版世俱杯的因凡蒂諾主席多多少少有點像是陷入了四面楚歌。另外別忘了這已經不是國際足聯在本年度的第一次被告:6月,英格蘭職業球員協會和法國球員協會就與國際職業球員協會歐洲區一同“打響了第一槍”;到7月,歐洲聯賽組織也向國際足聯發難;再到眼下,這屬于“反抗者們全都聯合了起來”,西甲主席特瓦斯還帶頭喊出了要求取消世俱杯的口號。
不過話說回來,國際足聯慌了嗎?似乎也沒有。本周因凡蒂諾的行程是參觀位于美國西雅圖的流明球場,在通過社交媒體官宣該球場將在明年承辦6場新世俱杯比賽時,這位雄心勃勃的主席依然保持著職業的微笑,嘴里吐出的也仍舊是豪言壯語:“2025年,我們將在全球舞臺上開創俱樂部足球的新紀元。”看上去沒有絲毫擔心自己的“全新王牌IP”會無疾而終的意思。
理論上,因凡蒂諾也確實有處亂不驚的資本。有人分析,這位主席預估官司不會在短期內有結果,因此無論當下形勢對國際足聯是否有利,都不影響他8個月后舉辦新世俱杯的大業。但國際足聯就可以有恃無恐了嗎?倒也未必。概括一下,目前的形勢應該可以濃縮為一句:國際足聯或許不用擔心有什么人反對他們,但他們能夠得到哪些支持,卻是完全不能忽略的問題。
改來改去有用嗎?
關于新版世俱杯的“不討喜”,除了不少明星球員抱怨當今的賽程過于極限壓榨,球員協會指控歐足聯在日程安排上肆意妄為,其實還有一些大眾可能會忽略的要點,比如“轉會期”。以往的夏季大賽,無論世界杯、歐洲杯、美洲杯,都是國家隊之間的較量,球員轉不轉會對大賽沒什么直接影響,但新世俱杯就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如果德布勞內沒有和曼城續約,那他的現有合同明年6月30日就會到期;而世俱杯是從明年6月15日開始,到7月13日結束,如果依照原來的計算方式,丁丁前半程該參加,后半程他則成為自由球員無需為藍月效力。
這種新造出來的麻煩顯然有些尷尬而搞笑。當然,國際足聯也已經想出了對策。10月初的國際足聯理事會會議通過了一項提案,允許各國足協在6月1日至6月10日開放一個“特殊報名窗口”;然后在6月27日至7月3日,又開放一個“限制性賽內窗口”。前者的意思是鼓勵世俱杯的參賽隊提前引援,讓“下賽季的新援”可以參加“本賽季的世俱杯”。而后一條就是允許參賽隊在中途換人——如果他們沒能留下合同到期的球員。
辦法有了,但究竟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對于普通球迷來說,“讓曼城盡早準備德布勞內的替代者”會讓人感到興奮嗎?這恐怕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人都對新世俱杯的精彩程度抱有疑問,盡管它理論上會匯聚“全世界最頂尖的俱樂部球隊”。一部分觀點認為,湊數的太多,“誰會關心非洲冠軍踢新西蘭球隊?”而更極端的看法是強隊也不可能認真對待,在勞累了一整個賽季之后,他們呈現給觀眾的很可能是“預備隊大戰”。
國際足聯的“大計”
老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似乎是因凡蒂諾和國際足聯一直相信的東西,只要錢到位了,新世俱杯就能成為全球最成功的俱樂部賽事。但眼下“錢”看起來還真有可能出問題,否則因凡蒂諾也不會在9月底召開緊急會議——在距離大賽開幕還剩下不到一年之際,賽事的轉播商依然沒有著落,各項贊助也沒有談妥。
我們有理由相信,新世俱杯還不至于落到無人問津的境地。有皇馬、拜仁、曼城和國米等等歐洲列強的參與,這項賽事也曾經吸引到蘋果公司Apple TV+這樣的頂級流媒體。但問題似乎在于國際足聯的胃口太大,傳聞他們希望通過拍賣轉播權獲得總計40億美元的收益(也有說法是兩屆世俱杯賣40億),而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卡塔爾世界杯。至于贊助方面,有種說法是不少贊助商認為自已已經為國際足聯的重要賽事(世界杯)買過單,那么世俱杯也應該涵蓋在舊合同內,但國際足聯表示這是全新的賽事,一切都要重新談,另外付錢。
喊高價,要老朋友額外加錢,這種套路不能不讓筆者聯想到國際足聯在之前的另一項“重大舉措”:2022年,國際足聯與合作近30年的游戲公司EA正式分道揚鑣,天下第一的足球游戲FIFA系列從此更名為《EAFC》,此事核心也是錢。據稱當年談續約,國際足聯眼紅EA“用自己的名字”每年撈金十余億美元,一口氣將要價提高到了4年10億美元以上,同時還想一雞多吃,要把冠名權分拆售賣不再給獨占。結果對方沒有示弱,反嗆“FIFA不過是印在游戲封面上的四個字母”,一對黃金組合就此解體。
后來的劇情走勢,玩游戲的朋友都知道,EA肯定沒輸,因為新作繼續大賣,內購氪金照樣瘋狂。而因凡蒂諾則頗有些死鴨子嘴硬的感覺,在每年的國際足聯全體大會上都會來這么一句:“有FIFA字樣的足球游戲才是最好的,我們會給球迷和玩家最好的體驗。”不過兩年多時間已經過去了,國際足聯在游戲圈的戰果僅限于一些元宇宙以及Web3.0作品,又或者是NFT授權。簡而言之就是只能“講故事”,而且還沒什么人聽。
就在上周,國際足聯倒是宣布了一條如果發生在十年前,會相當讓人震撼的消息:他們與日本Konami(科樂美)公司達成協議,將在電子競技賽事“FIFAe World Cup”中加入《eFootball》,也就是更名后的實況足球。當年足球游戲圈雙雄爭霸,實況正是FIFA的勁敵,但現在前者早已完全轉型,變成了“氪金手游風”的免費游戲,雖然它在盈利方面表現還不錯,但總體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正因如此,這項新合作已經很難談得上是強強聯手,倒有點輸家抱團取暖的意思。而在找上Konami之前,國際足聯的“電競開源計劃”還包括舉辦FM足球經理的比賽以及聯手《火箭聯盟》。前者感覺完全不適合作為電競項目,掀起的浪花很小。后者是“遙控車撞球”,和傳統足球也關系不大。
賺大錢,靠什么?
談到這,有沒有感覺到國際足聯的問題出在哪兒?“貪”是其一,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或許并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當初EA為什么敢說拜拜就拜拜?因為國際足聯不會做游戲,他們并不擁有那些能夠讓虛擬球員鮮活起來的編碼,同時那些讓球迷和玩家著迷的聯賽、俱樂部、球星,版權和肖像權也不歸屬國際足聯。
再看看眼前的官司,大概也有一點點這個意思。國際足聯想打造新品牌賺大錢,實際卻要依賴俱樂部的影響力,球星們也都是由俱樂部發工資。這是與參賽隊所在的聯賽爭利(畢竟原本的賽程已經排得很滿),也有可能讓球員、球隊覺得得不償失(如果獎金不夠多的話),畢竟世俱杯可沒有什么國家榮譽的概念,大家就看獎金高低,以及輿論是否認可它是真正的頂級榮譽。
單就當下來說,看低世俱杯的聲音確實不少,有網民把它比喻為“俱樂部版歐國聯”,言下之意就是友誼賽換個皮。而前文提到的轉播權銷售難題,更是這種看法的具體體現——在今年稍早時刻,競技網曾表示有一家美國的大型媒體公司向他們私下透露,他們對新世俱杯的北美轉播權估值僅為3000萬美元。
其實除了轉播和贊助,外界對于世俱杯現場的吸引力也有一定懷疑。這種擔心部分來自于美國今年承辦美洲杯時的混亂,一方面是票價過高導致部分場次上座率偏低,另一方面安保也多次出現問題,尤其是決賽出現了大批球迷強行擠入球場的鬧劇。或許世俱杯會不同于美洲杯,但部分場次對中立球迷嚴重缺少吸引力的問題必然存在,并且世俱杯還與明年的中北美金杯賽幾乎同期舉行,這可能會分流一些美國本土和墨西哥的現場觀眾。
當然了,有很多人是不希望世俱杯有“意外”發生的,這包括因凡蒂諾和國際足聯,以及那些已經把數千萬美元計入明年預算的參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