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楊健
盡管金球獎投票詳情11月9號才姍姍來遲,但不少人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前五差距最小的年份之一。頒獎前幾小時,外界流傳的消息才突然反轉,羅德里“后來居上”與維尼修斯“得而復失”固然把流量拉滿,卻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球迷心照不宣的事實——冠軍、數據、人氣等因素間的制衡、同一團隊明星球員之間的彼此分票,尤其是選票賦分的劇變,眼下和未來,人們將逐漸習慣金球獎在很多年份不再有絕對意義上的超級熱門,金球獎的戰國時代正在到來。
分票,冠軍幸福的煩惱
時代標桿梅羅之后,金球評選日趨多元,但基本前提不變,那就是在大賽來臨的偶數年,國家隊權重始終高于俱樂部。流量為王的年代,金球獎評選規則固然一變再變,但初心至少至今未變——“最佳團隊中的最佳個人”。
在這一點上,前5獨占3席的皇馬“飛龍騎臉”卻被翻盤,便可見端倪。銀河戰艦將海量宣發資源全數給予維尼修斯,卻忽略了巴西前鋒美洲杯止步八強(還因停賽無緣出場)、全年代表國家隊只入1球的尷尬。倘若貝林厄姆和卡瓦哈爾能得到更多輿論傾斜,哪怕最終無法捧回金球,留給球迷的爭議空間勢必更小:前者任勞任怨Carry大半季,歐洲杯也殺入決賽;更加老黃牛的后者,則是更貨真價實的全滿貫得主。
相比于兩位隊友,數據和貝林厄姆在伯仲之間、冠軍頭銜又不及卡瓦哈爾的維尼修斯,顯然并無壓倒性優勢。某種意義上,這也延續了2010和2012年西班牙隊、2019年利物浦、2021年意大利隊選戰失意的慣性,在一支高度依賴團隊作戰的集體中,即便是相對耀眼的一個,在金球獎評選中仍是弱勢方。
而這條通則,或許也會在下屆評選中延續。巴薩三叉戟萊萬、拉菲尼亞和亞馬爾哪個更重要?薩拉赫固然值得上一尊金球,但路易斯·迪亞斯是不是應該排名繼續上升,赫拉芬貝赫配不配30人名單?哈蘭德為何“李廣難封”?只有俱樂部一條腿走路,每個奇數年都得打出統治級表現,著實難為人了。
賦分變了,差距小了
相比于冠軍的不可或缺,如今的金球評選,或許是數據刷球員最不受歡迎的年代。本屆金球獎前10中,僅有3人是純粹意義的中鋒(哈蘭德、勞塔羅、凱恩),但名次不過5、7、10,可謂近年來前鋒輸得最慘的一次。
在不少球迷心目中,奪得意甲冠軍+金靴、又在美洲杯以超高效率復刻冠軍+金靴的勞塔羅,非但將是本屆黑馬,甚至有沖入前三的可能,但最終,阿根廷人不過第7,與球迷期待值相去甚遠。除去意甲近年來在歐戰和風評上的弱勢,阿根廷前鋒在歐冠的低迷,以及在國家隊主力位置的丟失,都是巨大減分項。而哈蘭德從去年第2掉到今年第5,國家隊和歐冠減分太多,最拿手的進球又從梅羅檔掉到凡人檔,被忽視也是意料中事。
而其他數據贏家,在本屆金球評選輸得更慘。在夏特萊劇院,拜仁頭牌凱恩獲評年度前鋒,但在金球選戰中,三獅隊長差點跌出前10,個人聯賽產量新高的歐洲金靴背后,卻是四大皆空的荒謬;更能詮釋這一風向的,是2024年參與進球冠絕英超的帕爾默,若論個人數據,帕爾默無疑是30人名單中的第一陣營,但落到第25,也足見動亂的切爾西拖了太子爺多少后腿。
而另一個能讓未來金球更加“亂戰”的因素,則是賦分制的巨大改變。以往評委只需投出前5,每人得分為6、4、3、2、1。今年須投10人,每人得分為15、12、10、8、7、5、4、3、2、1分。僅從數學角度看,高順位票的價值在降低,比如,以往第一順位票的分數是第二順位票的1.5倍,如今則降至1.25倍。本次金球獎多達5人參與前期錄制,也間接證明了未來的金球選戰沒有一極,只有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