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季孟年
10月31日,第十屆中國籃球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姚明辭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職務的申請,選舉郭振明為新一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從2017年早春到2024年深秋,中國籃協的姚明時代,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蜜月期僅僅只有一年半
2017年2月23日,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在北京進行,會上宣布了姚明出任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的決定。時光一晃匆匆過,只留下了姚明與中國籃球之間的“七年之癢”。
遙想姚明剛剛上任那個時間節點,中國體育正處在一個嶄新的十字路口。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完成換屆,時任局長在當時肩負兩大責任。其一,做好2022北京冬奧會的各項工作。其二,推動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加速體育產業發展。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我們見證了“46號文件”的出臺,中國體育步入了最瘋狂的熱錢時代。如何推動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用當時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專業人做專業事”。于是,姚明就這樣進入了高層的眼簾。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的12月份,體育總局就曾經給出了新任籃協主席的7條標準,其中包括:具有籃球專業背景;熟悉國內外籃球發展;為中國籃球做出過突出貢獻;社會知名度高;積極推動籃球事業發展;能夠提升中國籃球影響力;社會人士。
即便這7條標準,頗有些“蘿卜招聘”的意味在里面。但當時幾乎沒有任何人對姚明入主籃協持有反對意見,當時最主流的聲音就是:“中國籃球終于迎來了新設計師!”
從姚明到姚主席,接下來便是屬于他的改革時刻。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上,姚明就曾經這樣說道:“任何改革的過程都有先后,我們要解決更重要的問題。”當時,他認為聯賽的改革最為迫在眉睫。“當職業聯賽的改革進入良性循環時,會達到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使更多人投入、關心籃球運動,帶來更多的活力、想法和資源。”姚明說道。
于是,姚明的改革從聯賽入手,推動“管辦分離”的實現。其實早在姚明擔任籃協主席之前,相關工作就在穩步推進。2017年6月30日,CBA公司在首鋼體育大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負責人公布了CBA未來5年的發展計劃。其中包括賽程改革,外援政策調整,季后賽球隊數量也有8支增加到了10支。會上,時任CBA公司競賽總經理的張雄還對CBA在未來五年是否會擴軍做出了回應。
他說道:“股東層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雖然有的提出了擴軍,但是現在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
換言之就是,CBA的未來走向由20位股東,也就是20支球隊說了算。這也就意味著,CBA聯賽在實際意義上實現了“管辦分離”。到2017-18賽季開始之前,姚明在新賽季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賽季CBA公司將獨立運營CBA聯賽,這是CBA公司成立后獨立運營的第一個賽季。
其后的幾年當中,聯賽層面的改革從未停止。包括季后賽的進一步擴軍,球員標準合同的推出,工資帽的推出等等。而在2024-25賽季,CBA又推出了俱樂部杯的比賽,這也是姚明在籃協主席任上,CBA聯賽推出的最后一項重磅改革。
聯賽層面的改革,核心目的是為了提升聯賽競爭力,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人才。除此之外,姚明還格外關注究竟該如何筑牢塔基。于是,在姚明任期內,他始終在努力推動著體教結合,并且推動著“小籃球”事業的發展,期待著能夠豐富中國籃球的后續人才儲配。
只有塔基足夠堅固,塔尖才能向陽生長。中國籃球的塔尖自然就是國家隊的建設,姚明在國家隊層面上也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剛剛就任籃協主席之后不久,他就提出了“紅藍雙國家隊”方案,不僅僅鍛煉年輕球員,同樣也是培養年輕教練。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希望有更多教練能夠站上國家隊的舞臺,并且通過這個舞臺建立信心。有了好的教練,自然而然就會有好的隊員。”
事實證明,“雙國家隊”體系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中國籃球幫助。彼時還年輕的阿不都沙拉木、趙睿、胡明軒、孫銘徽等人,正是在此期間逐漸嶄露頭角,后來成為了國家隊的核心成員。兩位年輕的主教練杜鋒與李楠,同樣也在帶隊征戰大賽期間,快速積累了執教經驗。
還有便是,姚明擔任籃協主席期間,國家隊的征召制一度被邀請制所取代,各類榮譽體系的構建,同樣也讓為國效力更具使命感與榮譽感,增強了國家隊的戰斗力。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男籃在半支國家隊出征的情況之下,依舊連續擊敗菲律賓、伊朗等強敵,拿到了寶貴的亞運金牌。除此之外,中國女籃和三人男女籃同樣也在雅加達摘金。姚明坐在朋加諾體育中心籃球館張開雙臂,與剛剛拿下亞運金牌的中國男女籃球員合影。
所有人在當時都認為,那只是屬于姚明時代的序幕,殊不知這份甜蜜已經步入了最后的樂章。
多項改革為何無疾而終
體育的世界很簡單,一切都是唯結果論。
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國男籃距離擊敗波蘭,提前鎖定小組出線名額,只差臨門一腳。命運的陰差陽錯,最終把終極苦澀留給了中國籃球。中國男籃輸掉的不僅僅是那一場比賽,更因為那場失利沒能拿到東京奧運會的參賽權。
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男籃第一次無緣奧運舞臺,這是屬于中國男籃的至暗時刻。與此同時,也是姚明擔任籃協主席的分水嶺。男籃世界杯之前,縈繞在他身邊的更多是贊譽。男籃世界杯結束之后,質疑聲逐漸開始嘈雜了起來。
重新復盤2019年男籃世界杯,導致中國男籃無緣小組出線的原因有很多。教練員缺少經驗,傷病導致鋒線減員,球隊報告不夠詳細系統等等,以上都是中國男籃兵敗的原因。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男籃作為賽事東道主,在諸多方面并沒有真正發揮出東道主應有的優勢,如今回望過去多少有些令人遺憾。
如果后來沒有三年疫情,中國男籃的巴黎周期可能還會讓人有更多遐想空間。三年疫情導致中國籃球與外界的交流一度中斷,而那三年恰巧又是世界籃球發展速度最快的三年。當2023年中國男籃再度踏上世界舞臺上的時候,各支球隊的打法與風格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曾經我們認為羸弱的對手,因為FIBA政策調整、歸化球員的加入、技戰術打法升級等因素,實力大幅度提升。盡管中國男籃也緊跟潮流,重新聘請外教,引進了中國男籃歷史上第一位歸化球員李凱爾。但是,中國隊的整體競爭力在2023年世界杯全部32支參賽球隊當中,幾乎處在最靠后的位置。第29名的排位不僅僅是歷史最差,甚至讓中國男籃無緣奧運落選賽,進而再度與奧運賽場無緣。
在這個過程當中,以姚明為核心的中國籃協不可謂不作為。聘請外教,引進歸化球員,安排高質量熱身賽,早早前往歐洲進行拉練。每一項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引進歸化球員更是打破層層壁壘,具備歷史性意義。如果沒有姚明從中斡旋,利用自己獨特的影響力與社會資源,或許李凱爾也很難披上中國男籃的戰袍。但是,競技體育的世界就是如此殘酷。沒有成績,很多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
另一項鮮明的例子就是中國女籃,2022年中國女籃在世界杯當中殺入決賽,創造28年來的最佳戰績。2023年,中國女籃又包攬了亞洲杯和亞運會的冠軍。但是,在巴黎奧運會的舞臺上,中國女籃發揮糟糕,最終未能從小組賽當中突圍。昔日里的一片叫好聲,逐漸開始兩級反轉。中國籃協在過去這些年最閃耀的成就,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灰塵。
巴黎奧運會結束之后,姚明此前幾年布局的一切改革方案,逐漸開始被否認。例如CBA的外援政策,本賽季重新回到4節7人次。再例如國家隊的集訓方式,今年夏天也回到了相對傳統的路子上。這些變化,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姚明可能會在不久之后離開中國籃協。
不得不說,過去這些年中國籃球,特別是中國男籃戰績不佳,導致姚明的一切改革并沒有得到足夠公平的評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姚明任上的改革也都并非完全符合社會的真實現狀,符合中國籃球發展的實際,從而導致改革的無疾而終。
聯賽的“管辦分離”出發點是好的,現如今卻因為規則的不夠完善有些“騎虎難下”。20支球隊就是CBA的20家股東,這一模式與NBA非常相似。但NBA背靠著美國龐大的體育消費市場,投資人們的趨利性推動著他們瘋狂內卷。更何況,NBA的選秀與CBA的選秀還是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各支球隊都有真正意義上重建的空間和土壤。
CBA則不同,這幾年經濟大環境不算景氣,且聯賽沒有升降級制度。因此已經有球隊開啟“擺爛”模式,投入減少但依舊可以參與聯賽分紅。這樣一來,CBA整體的品牌影響與競技水平都會因此下降,但卻又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杜絕類似情況出現。
推動“體教結合”,方向是正確的,這也是美國體育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日本三大球過去這些年成績突飛猛進的原因所在。但是,在中國想要真正推動“體教結合”,應該是教育部門發力而非體育部門發力。最近這幾年教育部門反倒是減少了與體育部門之間的合作,對于教育部門來說,推動教育公平才是他們工作上的重心。
類似的例子還有“小籃球”,發展“小籃球”的目的是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后備人才,增加籃球人口基數。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于,中國絕大多數孩子,都背負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小學低年級作為一項課外娛樂活動尚可,當課業任務變重,小籃球的球員們可能就面臨著在小升初之前就“退役”的尷尬。
如何評價姚明主政中國籃協這幾年的表現?這是一個太難回答的問題。一方面,姚明的絕大多數改革,如改革CBA賽制,推出球員標準合同,工資帽,引進歸化球員等等,都會在未來數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給予中國籃球積極的幫助。另一方面,中國籃球,特別是中國男籃在過去這些年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當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曾經,姚明高大的身軀可以用暴扣,用封蓋,用中投幫助中國男籃轉危為安。但是這一次他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很多事情無法靠他的一己之力逆轉。同樣也有一些改革方案,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多少還是有些理想主義,脫離了現實的情況,最終自然就成為了空中樓閣。
未來繼任者同樣壓力重重
或許在多年之后,我們才能給姚明的工作做一個系統性的評價。現如今,很多結論還無法輕易落筆,但中國籃球總歸是要向前發展。
中國男籃連續兩個周期無緣奧運會,中國女籃在奧運會上小組出局,三人男女籃在巴黎奧運會上的發揮同樣糟糕。不僅如此,聯賽的市場號召力因為國家隊戰績下滑和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偶像而持續走低。籃球市場的蛋糕并不像從業者們期待的那樣逐漸變大,而是在逐步萎縮。
可以說,中國籃球如今正處在前所未有的低谷之中。
姚明的離開對于中國籃球來說,稱得上是又一重打擊。擔任籃協主席這些年,他受到了不少質疑。但不得不說,姚明現如今依舊是中國籃球的旗幟人物。外界本就對中國籃球缺少信心,他的請辭恐怕將進一步降低外部市場對于中國籃球的信心。
簡單來說就是:“姚明都不行,那究竟誰能行?”
這就是中國籃球的現實,若想破局只有華山一條路,也就是競技體育當中最樸素的道理:“勝利是一切難題的答案。”只有重新在國際賽場上打出好的表現,才能真正意義上重塑中國男籃的形象。說起來簡單,真正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又是何其之難?
從今年夏天開始,宮魯鳴重新掌管中國男籃相關工作,國家隊的訓練方式重新擁抱傳統,“三從一大”再度成為了教練組的核心理念思想。有消息稱,接下來宮魯鳴還可能會接管女籃的相關工作,回歸傳統將會成為中國男女籃國家隊未來的主基調。
對于中國籃協新的領導班子來說,未來幾年最重要的挑戰莫過于2027年男籃世界杯。如果中國隊繼續和奧運會無緣,恐怕中國籃球可能會再迎來一次行業地震。然而,肉眼可見的是中國男籃現如今與世界水平相距甚遠。即便是在亞洲層面,其實就有不少球隊能夠給中國男籃造成威脅。考慮到2027年世界杯繼續在亞洲舉辦,中國隊突圍的可能性遠小于折戟沉沙。
回望過去這七年,姚明的上任并不意味著中國籃球迎來了春天,他的離開同樣不意味著中國籃球將重返正軌。大球運動的發展與改革,任何一個人的力量都很難從根本上扭轉乾坤。因此中國籃球的重新崛起,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
而對于姚明來說,離開籃協的辦公室同樣意味著新的開始。有消息稱,他將重新回到上海,那里依舊有新的挑戰等待著他。